新零售時代的新商業

自從 2016 年 10 月在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的概念以來,關於

新零售的探索就如火如荼。不僅有“新零售總監”這樣的新工種誕生,盒馬鮮生、天貓小店等一批批新物種也接踵而至,新零售也從一個抽象的概念變得越來越具體。

傳統門店之變

“新零售”的鼓聲響起,轉身緩慢的“大象”也要跟著學習跳舞。

在“新零售”帶來的大變革面前,一些身軀龐大的線下零售企業為了跳好這支舞,嘗試了一些新的辦法:建設全渠道營銷組織,爭奪更準確的消費者數據,改造柔性供應鏈……

去年雙 11,傳統零售巨頭銀泰首次將晚會搬進了商場,並且藉助會員數字化完成了最大規模的預售,此外,開天貓新零售快閃店、淘寶直播、下“紅包雨”、捉“黃金貓”等一系列玩法花樣百出。經過與天貓的充分融合,銀泰讓雙 11 的體驗加入了更多娛樂化的元素。新零售帶來的變化不僅發生在大型商場,也發生在全國各地小小的夫妻老婆店身上。

去年 8 月 28 日,阿里巴巴零售通宣佈其覆蓋的零售小店數量已突破 50 萬家,同時推出零售通線下項目——天貓小店。這些小店使用統一的天貓形象,除了數據、商品的賦能,還會接入阿里健康、飛豬、農村淘寶、菜鳥驛站等阿里系力量,幫助零售小店成為社區服務中心。

成都的範氏超市,是獲得品牌授權的天貓小店之一。超市老闆範小林在成都經營著十幾家超市,從 2000 年開始,以一家 30 平米的門面起步,到今天成為十幾家連鎖超市的老闆。

可生意不斷擴張的同時,超市遇到的問題可不少。範小林說,進貨更麻煩了,超市要補貨就去批發市場或者找渠道商的業務員拿貨,但因為把握不好庫存,壓貨現象嚴重。另一方面,類似全家、7-11 模式的連鎖便利超市的擴張,讓小店也面臨危機。

不過,自從改造成天貓小店後,如今的範氏小店,擺上了線上的淘品牌爆款、熱銷的進口商品,農村淘寶精選的農特產也來到了消費者的家門口,再加上天貓貨架專享營銷活動,人氣和生意都再次升溫。範氏超市的銷售額平均

增長了近 40%,銷售額最高點比過去翻了一倍多。望著絡繹不絕的顧客,老闆範小林笑呵呵地說道:我覺得我還能再開 30 年。

新零售開拓新局面

為了更好地落地新零售,去年 7 月,阿里巴巴宣佈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 CEO 張勇出任委員會主席,領軍阿里生態內全部力量建設“五新”,並提出以 Made in Internet助力對於當下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供給側改革。

在線上紅利悄然遠去,無論是傳統的線下巨頭還是線上風光無限的淘品牌,都在掙扎著,是否能夠找到新的方法,走的更遠。

似曾相識的想法,但卻並非人人都有能力企及,沒有大數據的有力支撐,一家企業的新零售難於上青天。

美國第一大食品公司億滋中國區銷售發展總監周力就有這種感慨,過去品牌商通過經銷商,或者批發商把貨鋪到零售小店,都認為這是一個黑洞。“整個數據在不同的鏈路上形成了孤島,我們不知道是哪些人在買我們的商品,也不知道貨鋪到哪些小店去了。”

藉助全鏈路的數據化,億滋第一次清晰看到消費者真實的喜好和需求。

在張勇看來,零售通事業部的存在,就是希望幫助零售的通路變得更好更有效率或者更通暢。他說,零售通本質是打造大數據驅動的分銷平臺,而且數據全國透明。我們做的不是批發商,而是幫供貨商管理銷量,幫幾百萬的社區超市找到合適、好賣的貨源。

張勇:“整個零售通想達到的效果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建立一個共享的,跟所有的品牌商、合作伙伴共享的一個渠道,使得整個貨物的流轉更有效率,同時使得中國數百萬的零售的從業者,無論是在哪裡的那些零售的店主們,能夠獲得一個透明的渠道,能夠跟大的商家、大的零售商一樣獲得同樣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