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網紅老師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做「腳踏兩隻船」探索者


別人家網紅老師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做“腳踏兩隻船”探索者


名城蘇州網訊(記者 熊曙光)他是曾經的網癮少年,如今的網紅老師;他腳踏傳統課堂和在線教育“兩隻船”,融合線上線下,打通課內課外,學生從幾十人達到數萬人。在第34個教師節前夕,我們走近這位科技“潮男”、在線教育的探索者,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網癮少年”成為數學老師 開始擁抱互聯網

身為80後老師,施黎偉高中時就接觸到了網絡,也曾在網吧沉迷於星際爭霸等網遊。

剛參加工作時,他也曾追求成績和升學率,企圖控制學生不接觸網絡,讓他們與一切科技產品絕緣,總想著要把學生和網絡、手機“隔離”。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施黎偉工作15年以來,趕上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他強烈感覺到科技跑到了教育的前面,覺得必須改變,要順應時代,積極擁抱互聯網。


別人家網紅老師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做“腳踏兩隻船”探索者


施黎偉形容網絡是一頭“房間裡的大象”,大家都看見了,老師不能對它視而不見。“我們能否讓學生在接觸網絡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不是打遊戲,而是利用網絡學習?”

在施黎偉看來,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孩子適應將來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了互聯網實踐,要與網絡這頭“大象共舞”。

 “潮人”玩轉互聯網成網紅 粉絲抽時間追課

在蘇州三中學生眼中,施黎偉是很懂新鮮科技的“潮人”,施老師使用的軟件,其他老師都有點搞不明白。他來上課,包裡也一定要帶著平板,方便隨時連到電子屏。

早在2015年,施黎偉擁有了微信公眾號——“不學無數”,同時在騰訊視頻、今日頭條開通訂閱號,他把自己的課錄下來,把課程和教學資源放到網上,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打開手機就能觀看他的教學視頻,下載他的教學資源,實現網絡學習。


別人家網紅老師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做“腳踏兩隻船”探索者


藉助於互聯網這個“擴音器”“放大器”,施黎偉說,可以把教學成果成倍成倍地放大,服務到更多的學生。“以前只能教自己班幾十個的學生,現在擴大到全國各地的學生,只要有網絡都能在線學習。很多人在微信後臺留言,感覺幫助了非常多的學生,這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

就讀南師大金融專業的王同學,就是施老師在線教育的受益者。他回憶,兩年前,他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不學無數”微信公眾號,跟著裡面的短視頻在線學習。在高考複習階段曾一籌莫展的他,多虧了這些在線的視頻。“時間不長,三五分鐘一個知識點,形式新穎思路清晰,快放慢放都可以,這個老師令我眼前一亮!”

別人在閒暇時拿著手機追劇、玩遊戲,王同學則拿著手機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追課”。最終,在“私教”施黎偉的幫扶下,王同學考取了理想的大學。如今,他也兼職輔導學生數學,許多材料還是受施黎偉啟發。

 別人家的數學老師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教書、讀書和編程,是施黎偉的三大愛好,他始終相信:偉大不是靠力量,而是靠不懈的堅持來完成的。

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位曾經的“網癮少年”,如今成為了在網上微課大咖,網絡課程覆蓋了整個高中數學教學體系,全網累計播放量超過100萬,完成了資源的積累過程。


別人家網紅老師蘇州三中數學教師施黎偉 做“腳踏兩隻船”探索者


但是也經常有家長和學生向他訴苦水,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視頻,如何細分這些內容?“這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無法做到個性化推薦,不能把視頻推薦給真正需要的人,那就是沒有實現價值。”他說。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施黎偉希望,今後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把老師從重複的機械勞動解放出來,多一些時間分到教學研究,多一些時間與學生做到心與心的溝通,通過這方面的努力去影響學生。

接下來,施黎偉有清晰的目標:建立視頻分類查詢系統和大數據智能推薦系統。目前,他正在攻讀蘇州大學軟件工程碩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就能設計出實現智能推薦的小程序,利用人工智能來改善傳統課堂,助力在線教育,在兩種教育方式中找到平衡,打造課內課外大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