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廣東藥科大學校長、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郭姣

金庸筆下有一個出彩的人物老頑童周伯通,他得到小龍女贈送的玉蜂,養蜂吃蜂蜜,16年後白髮變黑,這是《神鵰俠侶》中極為吸睛的一個細節。

見到馮奶奶你就會知道,耄耋老人白髮變黑不只是金庸武俠虛構的傳奇,廣東藥科大學校長郭姣曾創造了現實的奇蹟,所用時間還不到老頑童的三分之一。

幾年前第一次出現在郭姣診室時,已經82歲的馮奶奶不僅滿頭白髮,還全身浮腫、目光呆滯。老人有長期的低血壓、房顫,還因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郭姣診斷髮現她有冠心病胸悶胸痛等心肌缺血癥狀,病情較重,建議老人住院治療。馮奶奶的女兒林阿姨說,老人此前多次住院治療,但療效都不夠理想,她們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郭姣教授身上。

“當時我有些猶豫,是患者和家屬的誠意打動了我。”郭姣說。她精心診視,仔細辨證,為老人開了對症中藥調理,加用自主研發的調節糖脂代謝的中成藥院內製劑等,沒過多久老人的眼睛就變得靈動,浮腫消失,半年後頭暈、胸悶、胸痛症狀減輕,如今更是有些白頭髮慢慢變黑,“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醫生 給病人帶來健康,我就很快樂

這次看病是馮奶奶一家和郭姣結緣的開始,“郭教授從此成了我們的家庭醫生。”

馮奶奶的女兒林阿姨患有舌扁平苔蘚,這是一種可引發口腔癌的疑難雜症,郭姣辨證後給她開了中藥,服用半年基本痊癒;女婿高先生患有脂肪肝,郭姣四診合參後診斷他有膀胱疾病,極可能是佔位病變,一查果然有膀胱癌,做了手術預後良好;外孫女不孕不育,郭姣診斷後說需要治療調理兩年,兩年多後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再後來這個小曾外孫感冒咳嗽也會找郭姣看。

郭姣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學科及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攀峰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是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的首位中醫藥界獲得者。

她擅長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診治內、婦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症,在中醫藥防治內分泌、消化、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經驗豐富,特別是在代謝綜合徵、消化性潰瘍、脂肪肝、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治療方面均有獨到建樹,這是她從未讓求診患者失望的底氣。

一位35歲湖南患者頭痛5年,每次頭痛就會血壓升高,在多家醫院治療無效,已經失去了信心。來就診時,郭姣沒有立即開藥,而是讓她先做一個腎上腺CT,“你不是原發性高血壓,可能與內分泌腺瘤有關。”等她再一次出現時,手裡拿著一面錦旗,原來CT檢查出她腎上腺有腺瘤,手術摘除後高血壓和頭痛都沒有再犯。

張先生2016年因血糖偏高來就診,郭姣診斷其心血管也存在嚴重病變,要求其做心臟血管檢查,結果顯示他右冠狀動脈有90%狹窄。這一類疾病的常規治療是放支架,張先生拒絕了,他請求郭姣用純中醫藥治療,一年半後降到30% ~ 40%,沒有再發生其他不適症狀,每星期爬兩三次白雲山也不覺疲累。

由於慕名而來的病人太多,每週二下午的出診成為郭姣最忙碌的時候,看三四十個病人,下班時間拖兩三個小時甚至忙到半夜,都是常有的事。“忙起來就忘記了疲憊,能夠多解決一些疑難雜症,給更多病人帶來健康,我就很快樂。”郭姣說。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 郭姣教授為一家四代治病療疾,患者感恩送錦旗

以誠待人者,人亦以誠待之,郭姣也常提到患者關心她的小故事。有一年冬天比較溼冷,一個排隊看病的患者看郭姣穿得少,就給她買來一個熱水袋;有一次打車回家,出租車司機打招呼:“郭醫生你去哪裡,我免費送你!”一問,原來他孩子的頑疾就是郭姣看好的。

患者們信任郭姣的精湛醫術,也感激她的高尚醫德。《人民日報》曾報道過郭姣“大醫生愛開小處方”的故事:一位來自梅州的腫瘤病人原來每星期治療費近萬元,郭姣給她開的藥方平均一劑只需十幾塊錢,生存質量還明顯提高。另一位高血壓合併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服用辨證中藥及貞術調脂膠囊僅半年,尿酸就從606降到316,至今沒有再發生痛風,“找郭教授看病以來,身體舒服了,更重要的是還不用花很多錢。”

西班牙思想家格拉西安說,只有高明的醫生才懂得何時不開方。郭姣就是這樣一名醫生,她要保持處方的純潔,不該用的藥一個都不用,不需要的檢查一個都不做。

上工治未病,郭姣還極為重視預防和保健。1996年她主編的《中醫營養學》被香港大學選為教材,2003年主編的《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中藥處方與食療》成為暢銷書籍,2017年主編的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健康管理學》在全國高等學校健康服務與管理、藥學等專業中推廣使用。

她還常通過科普講座和義診等方式普及中醫藥食療、養生知識。因為講座精彩,每次聽眾都會超過預定人數,為了搶座,發生過80歲老伯爬8層樓梯的故事。還有一對夫婦多次專程從海南打飛的來廣州,“聽郭教授這樣權威的專家講防病和治療知識,心裡更踏實。”

科學家 攀珠峰有困難,更有無限風光

“郭老師要求我們:做事嚴謹、規範、誠實,做人正直、勤奮、仁愛。”詹會霞、陳智權等人都是郭姣的研究生,她們說從郭老師那裡學會了感恩,就像一棵小草,心懷對土壤養育之恩的深沉情感,立志為患者解除病痛,積極回饋社會。

這是郭姣從小養成的品質。“小時候我看了很多書,受一些英雄人物傳記和大俠救國救民傳奇的影響,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郭姣說。她的父親對守護大眾健康的醫生有種特別的尊重,在他的影響下,姐姐學了西醫,郭姣則讀了中醫。

郭姣原來喜歡工科,踏入醫學道路後,發現自己與中醫藥有著天然的契合。她像看《紅樓夢》和英雄傳記一樣帶著興趣讀典籍,像提筆落字一樣把診脈當成習慣,中醫理論、各類藥方和脈象逐漸稔熟於心。

“大學期間我就認識到,新時代的中醫藥領域將主要在兩個方面取得突破,一個是中醫藥現代化,另一個是中醫診斷。”郭姣說。為了不錯過這一突破,她報考了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碩士,畢業後做了老師,也在醫院出門診,走上了醫教研結合的道路。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 2017年,郭姣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好的醫生都有一雙鷹的眼睛。在臨床實踐中,郭姣發現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合並有脂肪肝。後期團隊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也表明,高脂血症合併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疾病的達80%以上,然而一直以來,國內外都把這些疾病作為獨立病種診治,相關診療指南都是按單病種制定的。

“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洩,可以調節氣機、條暢情志、促進脾胃運化和腎臟氣化、疏通氣血等。”郭姣介紹。雖然古人已有論述,但後人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比如 《國家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南》中關於高脂血症的研究就沒有提到針對肝證候。

郭姣又去查西醫文獻。西醫概念中,肝既是一個重要的解毒器官,又是一個重要的代謝器官,糖、脂肪等都需要在肝臟中代謝。為了更好地對代謝性疾病進行研究,她又攻讀了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博士。

“這是一種慢性複雜性疾病,常存在多器官、多系統損害,其病理是網絡交織的。”郭姣說。她堅持醫學和藥學結合、中醫和西醫結合、基礎和臨床結合,在臨床反覆實踐後,先是突破中醫傳統認識,發現了肝(包括中醫學中的肝和西醫解剖學中的肝)在糖脂代謝性疾病發病中的關鍵作用;隨後她又在中醫整體觀理論指導下,異病同治,創造性地將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等作為整體認識和治療,首創糖脂代謝病(GLMD)新理論,提出了樞紐肝代謝穩態調節系統發病新機制,制定了GLMD調肝啟樞化濁防治新策略,最終形成GLMD中西醫結合“六位一體”的綜合診療新模式。

回望來路,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知曉率低,糖脂代謝性疾病往往不被重視,沒有成為研究的熱點領域;而且糖脂代謝性疾病被確診時,多處於中晚期,常伴多器官、系統損害,致殘致死率高,是世界性難題。曾有同事勸她換一個研究領域,被她拒絕了。就這樣在一個少人關注的醫學科研角落,她帶領團隊堅守近30年,終於天道酬勤。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郭姣教授指導研究團隊成員做實驗

2015年,1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專家雲集廣州,高度評價了她的糖脂代謝病理論,達成了糖脂代謝病綜合防控“廣州共識”,糖脂代謝病由此進入國家戰略研究的視野。同時,專家們還一致推舉郭姣擔任新成立的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代謝病專業委員會會長。

如今郭姣有一個50多人的糖脂代謝病科研團隊,70%的專傢俱有海外科研經歷;她還有一個現代化的研究基地——廣東省代謝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心,中心入口處掛著的教育部糖脂代謝病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脂血症調肝降脂重點研究室等20餘個平臺的牌子,無一不顯示出其強大的科研實力。

中心的成立是一個美麗的“情人節禮物”。2014年2月13日,廣東省召開院士專家座談會。會上,郭姣建議成立廣東省代謝病中西醫結合研究中心,瞄準國際前沿,加強代謝性疾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高度認可。沒過多久,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在開闢糖脂代謝病綜合防治新途徑的同時,郭姣和她的助手們還對糖脂代謝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轉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由單純性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發展的病理機制,以及有效方藥的作用機制,分別提供了治療新策略和新靶標。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 2017年10月25日,郭姣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攀登珠穆朗瑪峰有困難,但你可以看到無限風光。”郭姣說。她一直堅持“頂天立地”的科研理念,“頂天,即站在學科前沿,用最先進的科學方法;立地,即腳踏實地做科研,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截至目前,郭姣和她的團隊先後斬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重量級獎項;發表論文近400篇,其中SCI/EI 雜誌100餘篇,主編著作、教材21部;研發複方貞術調脂膠囊等創新中藥9個,獲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單項專利授權轉讓費1780萬元。

今年3月26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珠島賓館召開,郭姣憑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轉化研究”獲2017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是她自2008、2012年以來第三次獲得該獎項,上演了“帽子戲法”的郭姣說:“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校長 快速提升廣東藥科大學內涵

郭姣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廚藝很好,織的毛衣很漂亮,愛跳舞,會打橋牌,還喜歡每天讀半個小時的詩歌散文,喜歡做健美操消除一天的疲累。

這些喜好賦予了郭姣知性、溫柔的迷人魅力。但在管理上,這位女校長卻是“鐵娘子”“女強人”。據介紹,上任以來,她在諸多方面提升廣東藥科大學內涵,令學校社會聲譽和影響力快速提升。

學校更名,就是她帶給學校的鉅變之一。2014年4月,郭姣出任廣東藥學院院長,1個月後啟動更名工作。這是廣東藥學院第三次申請更名。在郭姣的領導下,全校上下團結一致,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6年3月成功更名大學。

“從學院到大學不僅僅是一字之別,更是質的嬗變、內涵的提升、發展的轉型和價值的昇華。”郭姣說。她把自己科研中“頂天立地”的理念也帶入到學校管理中,全面加強高水平藥科大學建設,不斷引領區域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 2015年,郭姣等人發起成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代謝病專業委員會

在採訪中,郭姣特別提到了兩組數字。一組圍繞人才:她主持雙聘院士4人、珠江學者4名,2016~2017年實現珠江學者項目全部層次突破。另一組關於學科建設:2017年104 所高校參與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廣東藥科大學並列第21名,不過在具有藥學碩士點的參評高校中高居第一;該校臨床醫學學科率先跨入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是廣東第13 所擁有ESI 高水平學科的高校;繼6個藥、醫類學科之後,化學技術學科也入選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實現工科的突破,學校“藥工融合”學科體系進一步加強。

2016年9月,為構建“一體兩翼”的辦學新格局,廣東藥科大學與雲浮市政府簽約共建雲浮校區。這是該校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加強基層工作的重要舉措。2017年9月,總投資18億元的新校區破土動工。2018年9月,第一批1500名學生將入駐新校區,雲浮也將迎來第一批在讀本科大學生。一所大學從規劃到招生只用了短短2年的時間,雲浮市將之稱為“雲浮-廣藥大速度”。

2017年,廣東藥科大學在全國率先成立整合藥學學院,首批招生210人。同年學校還牽頭成立世界上首個整合藥學行業組織——中國整合藥學聯盟,中國藥科大學等165 家機構加盟。據介紹,聯盟將為廣東乃至中國的醫藥產業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打造世界首個整合藥學高地。

2018年,廣東藥科大學又與香港大學攜手,共建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廣東藥科大學分中心和廣藥大-港大中山創新平臺,“平臺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健康醫藥產業技術創新需求,打造廣東省內首家中外高校合資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健康醫藥產業領域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 上圖分別為廣東藥科大學大學城校區、中山校區、雲浮校區

“人是一個整體,學校也是一個整體。中醫的整體觀、發展觀和辨證觀也影響了我的管理。”郭姣說。

在她的辦公室裡掛著兩幅字,分別是“壤”和“泉”。郭姣告訴廣衛君,這是她特意請人寫的,用來勉勵自己和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像大地般化生萬物,厚道德天”“似泉水般湧善為澤,潤德為川”

“大家都說荷花好在出汙泥而不染,但我認為,它更重要的品質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同時還開得很燦爛,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郭姣說。

恰逢畢業季,她特別勉勵廣東藥科大學的學生,未來無論走向海外還是國內基層,無論選擇藥品研發產業還是臨床一線,都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將個人奮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奮鬥大潮中,腳踏實地、行穩致遠,成就屬於廣藥大人的傳奇。

說著,她看向窗外的淅水湖,那裡的荷花如期盛開。風吹過來,滿是清香。

採寫|宋炳軍

部分圖片|小覃

來源|《人之初》雜誌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這位中醫藥女帥

華南首所藥科大學掌門人:我就像一個球員,必須要不斷地進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