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聰明人與笨的人,思維有些許不一樣呢?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數來表示,是用以標示智力發展水平。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就制定出第一個測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傳入我國,1982年由北京吳天敏先生修訂,共51題,主要適合測量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智力。1916年美國韋克斯勒編制了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兒童智力量表(WISC)、適用4-6.5 兒童的韋氏幼兒智力量表(WPPSZ),韋氏量表於80年代中後期引進我國經過修訂出版了中文版,因而應用較廣。
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彙總分析,寫出測驗報告約需要一個小時。
智商是200分制,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範圍,120~140分者為聰明人,140分以上者稱天才。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者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屬愚笨,25~50分者為痴呆,0~25分者為白痴。 測智商,起源於1904年的法國。這個數值不是用來測試知識的多少,而是判斷大腦工作的能力。一般人的智商在85—115之間,人類的智商平均值是100。
後來統計在世界範圍內,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的國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其次聰明的人群分佈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他們的平均智商是100。南亞、西亞、北非和大部分拉美國家的國民平均智商是85。

看作為中國人天生就智商高。如果純粹通過智商測試,是可以確定何為聰明人,何為笨人的。

而平日裡說的聰明和笨,似乎沒這麼通過全面來衡量的。而思維能力是思維潛能素質的外顯活動,是思維器官的機能和屬性,是思維本質力量的表現。主要包括: (1)感知能力;(2)記憶儲存能力;(3)邏輯加工能力;(4)思維爆發能力;(5)思維的控制和調節能力;(6)思維的想象能力;(7)直覺思維能力;(8)創造性思維能力;(9)表達能力
高智商普遍被認為擁有多項能力,而低智商往往不能在這些測試中脫穎而出。思維差異一樣明顯。
但也要看到同樣高智商的人在感知能力,邏輯加工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差異明顯,所以如果用單一能力考察,往往會失誤。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無論智商還是思維能力都可以加以訓練,相關能力變得突出。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姜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其實,我個人覺得。

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在於,是不是能夠理解複雜系統。


舉個例子,笨人,可能就會覺得世界是非黑即白的。

有一群人是好人,一群人是壞人。

好人就是那種只做好事的,壞人就是那種只做壞事的。


感覺,笨人的思維模式就比較僵化,就比較單線程,但說實話,也比較簡單。


而聰明人呢,他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也有中間地帶。

就是,有一種人,是既是好人,他也是壞人。

也有可能,每個人,都可能是好人,也都可能是個壞人。


也有可能,好人做了壞事,壞人做了好事。

這些事情,這些概念,都是不斷變化的。

也就是說,聰明人,他可能處理這個世界的,這個系統,理解世界的複雜程度要高很多。


能夠接受兩種對立的思想,並且統一,並且還能夠在矛盾中發展。

而,笨人,可能就比較侷限了,他就侷限在毛爺爺說的,那種教條主義的思想中了。

他的刻板印象就組成了他的世界。


他覺得世界上就是好人,壞人,好人就是好人怎麼可能變壞,壞人就是壞人怎麼可能變好。

通常,這種人,也會覺得自己是好人,覺得不可能覺得自己有任何壞的屬性。


貓黍說


為什麼聰明人與笨人的思維不一樣?

人的聰明與笨有先天性的遺傳基因和後天性的努力而分不開的。

這裡的故事太多,有些人確實聰明,有過目不望之才,接受能力相當強,學什麼像什麼。

也有一些人做專業的科目,就精通一樣,其它的就跟兒童一樣,幾乎很弱智,就我們認識的有個朋友是腎專家,搏導對腎的研究有相當的研究,知名度很高,對其它的好像什麼都是糊里糊塗,這就是很《奇怪的人》。

笨的人也不是太多,那真是一竅不通,他她們的大腦細胞真的缺少,腦子裡缺根弦,一根筋,這於遺傳都有關係,所以起點不同,考慮的問題稀奇古怪,也沒有共同點,怎麼說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憂必有一得。龍生九種,指有長短。無論聰明,愚笨走正道就行,再見!



9紫氣東來


像愛因斯坦天生腦結構發達,尋常人比不了。一些在專業領域有貢獻之人,尤其科技領域之人都是腦結構發達,看超強大腦就知道了。記憶力等方面有超強之人。

說尋常眾生聰明與笨兩種人,一個是性靈上的,不讀書也聰明之人,像王熙鳳,聰明。查人處事弄才幹有一套。林小紅也聰明,凡事機靈,腦袋瓜轉的快。平兒也是如此。是天生性靈聰慧,包括紫娟,賈母評價機敏。不是讀書得來的。是天性在生活中人事上的本能反應,所以有人說慧質蘭心。六祖慧能,一個大字不識,進廟晚然靈性超於眾人。被五祖傳衣缽。天性這東西,是天賦,誰也比不了,奪不去。上天所賜。

如果此種人讀了書,勝於天性不慧通過讀書而開竅之人。像李紈形容王熙鳳如果讀了書,加以潤色,天下人都被她賺了去。

但靈性必有善惡引導。沒有善導,容易出現王熙鳳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生心性用盡。天性有兩種體現,一種智慧,一種心計。有智慧引導,善於裝拙,而且也要善。不善為假偽。善的智慧,能大智若愚,行的是正路。知什麼為真聰明。不弄小伎倆,看似聰明,別人一瞧就透。小聰明。

紅樓夢為人喜愛,它許多方面展示人性聰明與笨,展示人性醜惡美善常表面看不出。涉人性水深。什麼樣的人展示什麼樣的自己。最聰明之人你不知人聰明與笨。


圃香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老師回答。

從思維的角度講,每個人的大腦結構、腦細胞的形態、神經連接的迴路等都不相同,比如,有的人左腦發達,有的人右腦發達,有的人形象思維好,有的人抽象思維好……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聰明或愚笨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們從無法絕對地說誰聰明、誰蠢、誰笨——我想不可一概。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認識,就是人的大腦對外部聽到、看見、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聲音、文字、數字、圖像等等)進行加工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極其複雜的,這也是AI實現人工智能化是個大的技術難題的原因之一,大腦有個自動的加工程序包含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操作。

信息加工後傳遞給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直覺的方式表達,有的以情感的方式表達,有的以思考的方式表達,不同的人會有各自不同的優勢所在。

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創造性思考……每一種思維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

思維會關係到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認為條條道路通羅馬,“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思維” ,不建議妄自菲薄說自己蠢、笨,當然也不自誇聰明。欣然尊重各種不同思維的自然存在。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聰明人與笨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不同之外在於聰明人的大腦靈活,切記憶比較好。看到的一切事有記憶變為分析,具有互相模仿和舉一翻三的思維。更能夠從接矚的事物中累計於大腦,在處理事物時,可以從中以對比丶正反兩面正確的給以判斷。

笨人往往是思維反應遲頓,記憶也差。處理的事物一踏糊塗。於聰明人的思維有相反的作用,或者是以較慢的速度去思索和外理問題。聰明人與笨的大腦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自古以來就分現出了笨人於聰明人,也屬於自然界中的陰陽大腦。






Luzhanxiao


聰明人與笨的人思維不一樣就是他們聰明與笨的差距。這種差別主要由這幾方面造成。首先是父母遺傳,這一原因出生後不可改變。其實出生前也是可以改變的,就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胎教”。其次是後天父母影響和開發。開發智力是父母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的創造力。這種引導主要在2一6歲左右進行。這一階段是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這種引導開發與父母的知識結構、水平高低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就是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用什麼方法最有效,家長心中必須有數。當然2歲前(胎教)和6歲後也是一樣看父母水平。第三,小學後到高中前甚至大學。這一階段除了與父母相關外,還與學校相關,包括老師水平和學習氛圍等。以上這三個主要方面是造成聰明與笨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超然智者


我們都是凡人普通人,其實人們心目中的聰明人與笨人之間就是一句話或某件事就可以判斷出聰明與愚笨。我們不評論絕頂聰明的人因為這類人是基因遺傳與後天具備的靈感情商智商或某個領域大腦高於常人的這部分人。我們常說,人與人差距就是頭腦反快慢,比如搶答提問就可以判斷。在人與人交往中說話也能看出聰明人與笨人兩種結果。當然也是全部準確。因為有些人會偽裝就好象戴著面俱把自己真實的隱藏起來,你說他是聰明還是笨呢?這種人只能是兩面派奸人必須小心防範。真正聰明人低調說話高調做事。他們會虛心聽別人說話很少反駁,儘管與自己相左,但也會認真聽下去,因為自己知道該怎麼做就夠了,不需要更多解釋。而笨人與聰明人的思維邏輯恰恰相反。有一個現象就是,聰明的人永遠做事快人一步,而笨人永遠還是那樣不急就是有人催還是慢人一拍趕不上。這個習慣約束住了它的手腳。所以這個現象永遠存在,不可能人人都是聰明人,也不會都是笨人,除非基因改變了這些也是人類在不斷進化中的自然現象,我們發現現在出生的小孩都非常聰明,而特別的笨的很少了。這說明人類進化與遺傳基因和我們的食物飲食營養有密不可分。一代比一代聰明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聰明人應該用在正道上,用錯了那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而笨人我們也不能歧視,多些包容和幫助。人與人和諧相處交往心口如一。





喀秋莎61589681


為什麼聰明人與笨人,思維有些不一樣呢?

聰明人佔的比例是多少?,估計一下,百分之二十?那麼剩下的就是笨人啦!怎麼分辨聰明人,依我的看法,領悟能力快。佈置任務,你才說開頭,他己經猜到了結尾。同樣是工作,遇到困難,聰明人總能想到解決的辦法。善於動腦,動手,發動周圍人的智力。而笨人只會束手無策,遇事清求上級支援。一來二去有事也不用他了。可有一點,笨人一點也不笨,遇到聚餐,哪可是大快朵頤。

聰明人,家庭環境,父母文化程度,自小所受到的教育,影響極大。因為家庭教育的嚴格,這樣的孩子他在學校所交往的朋友也不一樣。那些搗蛋鬼,結交的都是學習一塌糊塗,打架鬥毆。環境最影響人啦。

在社會上,那些聰明人,說話,做事,都是彬彬有禮,謙謙君子,在待人接物,談判,做計劃。都是可以說面面俱到,考慮周全,做工作突顯出成熟的一面。在單位也是獨擋一面的好手。

反觀所謂笨人,我認為是豬油蒙了心啦,他不是不行,是不願動腦動手,這也和家庭有極大關係。這樣的人,寧肯困死家中,也不願走出家門,自食其力。至今貧困潦倒。因為想法不一樣,所以結局也不一樣。

學習,經驗的積累,人生的磨練,社會的酸甜苦辣,皆能使人成長。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聰明異長,而是經過苦難磨鍊,逐步成長起來的。



用戶5894663192


聰明人和苯人實際上是一樣的,聰明人是被人劃分得比較反應快,逢問題總是搶先一步回答,當然,也有一些人愛玩小聰明,用快來展示自己的才華,結果是費力不討好的。與此相應,那種苯人,往往因為他的反應遲鈍,就沒有機會回答問題,因而,長此以往,人們就會將他遺忘了。這就是聰明人和苯人之間的區別,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又是說聰明人在關鍵時刻,把握不住機會,所以,才會被人罵做笨蛋蠢貨,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苯人不是反應遲鈍,而是一種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慢,一時反應能力不過來,其實,他是在思考問題,這個問題往往是不會被人們理解的,這就是苯人的法則。而聰明人往往不如苯人,苯人說話辦事慢,是因為他抱定慢工出細活的道理,聰明是因為你的快,這是遺傳基因在作用,苯人卻在躲著發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