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達人 該如何運用「老精稀」絕招謀漲幅

錢幣收藏達人 該如何運用“老精稀”絕招謀漲幅

物以稀為貴在錢幣收藏市場也是不變的真理

“物以稀為貴。”一直是收藏投資界不變的真理,對於中國金銀幣而言,老精稀品種的長盛不衰便是這一理論的最好註解。近一週以來,國際金價開始陰跌,這也給持續低迷的金銀幣市場帶來了一絲寒意,尤其是投資幣。受國際金價陰跌影響,孫中山誕辰150週年金銀紀念幣有所下跌,價格徘徊在9800元左右;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金銀幣也有所下跌,價格徘徊在5800元左右。但是,2006年熊貓金套幣則有一定的漲幅,價格徘徊在38000元左右。那麼對於錢幣收藏達人,該如何面對有漲有跌的錢幣收藏市場,整個錢幣收藏市場行情是否值得期待。

眾所周知,收藏錢幣市場“老精稀”板塊一直是漲跌風向標。因為,錢幣收藏的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古錢幣、銀元、銅板、各種民國時期紙幣、流通紀念幣、現代金銀幣、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幣、各種外國硬幣和紙幣等。據一位長期奮戰在金銀幣一線的投資者介紹,錢幣數量如此之多,沒有任何藏家能盡攬所有。對於不同的收藏者來說,出手前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定位收藏的風格,或安全起見,或非精不藏。

其實,如果拉長時間來看,這三到五年,“老精稀”板塊的平均漲幅在十倍甚至幾十倍,激活了整個金銀幣市場呈現大牛市格局。而去年,該板塊在大漲後,遭遇國內外獲利盤集中性拋售,出現了長達一年半的調整,金銀幣大盤一度群龍無首,諸多新品甚至出現跌破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的局面。所以,只有“老精稀”價格穩定,才有可能穩定金銀幣市場收藏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帶動和領導金銀幣市場重拾升勢。

錢幣收藏達人 該如何運用“老精稀”絕招謀漲幅

錢幣收藏市場要運用好“老精稀”的收藏理念

對此,錢幣收藏方面的專家指出,當前有利於金銀幣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因素正悄然增多,但在進入收藏領域前,藏家和投資者應該做足基礎功課。具備一定的錢幣收藏知識,這對於錢幣的投資收藏和鑑賞非常重要。只有充分掌握各種錢幣知識,才能學會捕捉機會,挖掘各種尚未形成熱點的題材,在普通錢幣中發現珍品,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運用好“老精稀”的收藏理念,絕對是錢幣收藏市場上重要的投資指標。比如,收藏者對於文殊菩薩的崇敬和追捧是導致該銀幣保持在高位的重要因素,從市場反響來看,2盎司文殊菩薩銀幣有望成為五臺山金銀幣的領軍性品種,只不過發行量始終是圍繞在收藏者頭上的“緊箍咒”,貨源消耗需要一定的時間。

與此同時,熊貓30週年金銀紀念幣依然是市場的熱門品種,其中,金銀套幣和1/4盎司銀幣的成交率仍佔據市場主要位置,雖然金價的波動對金銀套幣的價格造成小幅衝擊,但買盤絲毫未受影響。另外,熊貓金幣被列為世界五大投資金幣之一,且是我國惟一有面值的投資類產品,在藏市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熊貓30週年金銀紀念幣自公開發行之日起,就受到投資者追捧,並迅速引發投資隊伍擴容,助推其身價不斷上揚。

錢幣收藏達人 該如何運用“老精稀”絕招謀漲幅

甄別錢幣的真偽 判斷錢幣的品級 保持錢幣的品相很重要

熊貓30週年金銀紀念幣之所以能逆勢上漲,原因來自多方面:一則,熊貓金銀幣本身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國內外“粉絲”眾多;二則,近大半年時間,錢幣市場一直處於下跌調整過程,新品的面市價格不可能像以往牛市時過分高開,適當的面市價格使得熊貓30週年金銀紀念幣的市場成交比較好;再者就是貨源因素,不論是人為控制還是其它原因,部分紀念幣的貨源無法及時全部投入市場,也是該套紀念幣的價格能夠企穩上漲的原因。

這裡需要收藏者與投資者注意的是,甄別錢幣的真偽、判斷錢幣的品級、保持錢幣的品相,一直是困擾收藏者與投資者的一大難題。對於投資收藏者來講,一枚“老精稀”金幣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如果買到一枚假幣,風險可想而知。但目前,國內行家對錢幣的評級僅分為:普品、美品、極美品、近乎未流通品、未流通品等5個等級。而且,這也只是民間或個人的看法,沒有統一的標準。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說,金銀幣的“老精稀”品種更適合評級。人們相信評級幣,不僅為了看清真偽,更重要的是滿足於評級分數。對於國內的錢幣投資收藏者來說,雖然“老精稀”幣的真假容易辨別,但對於一個幣的品相,要在市場中達成共識,還須藉助評級給出的分數。而當下的評級熱正意味著金銀幣收藏“品相為王”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