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登月成功一次後,就不再登月了?

邱鵬13420936152


筆者發現有些人又在搗鼓登月陰謀論了?

之所以這麼多年不再登月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太貴了,投入與回報不成比例,現在不是美蘇冷戰年代了。

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太空強國搞太空競賽技術路線之激進、發射頻次之密集、航天事故之頻發,已經可以用不要命來形容了——美國第一次LEO軌道飛行就發生事故,差點弄死著名的約翰.格倫(這老爺子是美國宇航員界的傳奇人物),蘇聯緊跟著第一次太空行走也發生事故,把倒黴的列昂諾夫與別利亞耶夫降落地點弄偏了數千公里差點凍死這二位;“阿波羅”計劃第一次試驗飛行以失敗告終,死了三個美國宇航員(其中包括著名的加斯.格里森),蘇聯的“聯盟-禮炮”計劃第一次飛行也弄死三個宇航員。總的看,美蘇兩國冷戰時的太空競賽如果總結,無一例外,原則都是:不計工本、不顧性命、勇奪第一,只為了證明自己的制度比對方優越。

“阿波羅”計劃也是如此,如果按照冷戰之後極度強調投入與產出、極度強調實際意義與高效管理的科技項目立項原則來看,完全就是燒錢工程:立項的動機是為了向全人類證明美國的技術實力,項目的推進完全是舉國體制不計成本地往前走,而從登月項目本身來說所得少之又少——除了帶回來數百公斤另一個世界的土壤與岩石讓大家大開了眼界。別的不說,單是美國實施的6次月面突擊任務,僅從火箭、飛船、發射場、測控系統來算就花費了330億美元的天價公帑,按照2010年的幣值幾乎是2000億美元之多——等於發射一次就燒掉兩艘福特級航空母艦。

燒錢燒成這樣的工程,在證明了“我們能做到”之後,還有什麼必要保留下來?因此阿波羅計劃在實施了6次之後即宣告結束,剩餘的部分火箭與飛船被用於“Space lab”與“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隨後美國空間飛行器轉向航天飛機的技術路線,就更沒有人再提重返月球這茬兒了。


軍武次位面


好吧,我想關於美國登月的歷史,我們的教科書上都有,美國曾在1969年首次登上月球,但這次登月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美國又在接下來的三年當中,又重複進行了5次,所以在登月的次數上,山姆大叔一共成功了6次。

不過在1972年之後,也就是阿波羅17號之後,美國放棄了登月計劃,而且一直到今天為止,美國人再也沒有去過月球,那麼時間一長,各種流言蜚語便肆意飛舞,有人說美國登月完全是假的,也有人說月球上有外星人,那麼美國人為什麼不去月球了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一個錢字,首先美國人當年為什麼要登月,原因是因為受到刺激了,這個刺激就是蘇聯帶來了,當年蘇聯在和美國的爭霸當中,特別是在航天領域的競爭,蘇聯一開始是佔據上風的。

蘇聯不僅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把第一個人類送上了太空,這對於驕傲的美國人來說,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為了打敗蘇聯,美國人決定要去月球,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轟轟烈烈的登月便開始了。

美國人真正開始實施登月計劃,應該在1961年,當時的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宣佈,他們要進行一項宏偉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載人登月,後來美國人成功了,不僅轟動了全世界,而且也給美蘇的航天競爭,劃下了一個句號。

此後蘇聯人雖然也有登月的計劃,但是很遺憾,蘇聯並沒有實現這個目標,而且即使實現了,意義也不大了,因為美國人已經去過一次了,所以蘇聯逐漸放棄了登月,以至於到今天為止,這個計劃依然無影無蹤。

當然了,有同學肯定會問,既然美國人50年前都能去月球,為什麼現在不去了呢,按理說現在的技術比那個時候要先進,美國人登月完全不存在問題才是,技術上的原因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唯一的問題就是誰掏這個錢呢。

美國人當年6次登月,總共大概花了500億美元左右,70年代的500億美元,摺合到現在的話,我估計1000億美元總是有的,而去年NASA的財政撥款,也就192億美元,如果美國再去月球,NASA要攢十年的錢才行,所以你以為NASA不想重返月球麼,他當然想,但沒錢啊…….

如果說有人跟NASA說,這筆錢我掏了,那麼NASA立刻就能重啟登月計劃,但可惜的是,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就是王多魚來,他也掏不起......


科學薛定諤的貓


美國一共登陸了六次月球,誰說美國僅僅登陸一次的?這個提問就是一種惡意的誤導,居心不良。提問者的真實目的,就是引誘大家展開一系列想象的暗示:

——為什麼美國只登陸一次月球呢?

——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不是應該多次登陸月球嗎?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不是應該多次登陸月球嗎?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不是應該多次登陸月球嗎?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美國宇航局真的遇見了什麼特別的困難,以至於不能再次登陸月球嗎?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不是應該多次登陸月球嗎?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美國宇航局真的遇見了什麼特別的困難,以至於不能再次登陸月球嗎?還是登陸月球本身就是一個世紀大騙局呢?

——以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不是應該多次登陸月球嗎?為什麼美國只能登陸一次月球呢?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呢?美國宇航局真的遇見了什麼特別的困難,以至於不能再次登陸月球嗎?還是登陸月球本身就是一個世紀大騙局呢?如果不是騙局,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美國人為什麼不再次登陸月球呢?

這就是通過錯誤信息的標題,故意給讀者灌輸一種心理暗示:

原來美國登陸行動是不可靠的,是一個驚天的大騙局。

這樣的聳人聽聞又極其荒誕的標題,在網絡上比比皆是,還偏偏就可以哄騙不少人。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愛動腦筋,看見聳人聽聞的標題,就立即當成事實刻到腦子裡面去了,而不會去多考證一下。很多反轉基因的人就是這樣沒腦子,看見某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比如說,轉基因致癌了,轉基因讓老鼠絕育了…立即就信了。

其實,美國前後登月六次,都是有確鑿證據的。美國從月球一共取回380多千克的月壤,這些月壤的成分都是獨一無二的,被美國政府贈送給了30多個國家。1980年代初,美國領導人訪華,還特別贈送給中國一塊月壤。如果美國沒有登陸月球,他們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公開贈送月壤?美國在月球的表面,還是設了一個激光反射器,也可以與地球保持信息溝通。

那麼,為什麼美國不再登月了呢?我舉一個例子,王重陽練先天功達到了天下第一,他已經是天下第一了,還有必要再去練《九陰真經》嗎?他即使練了《九陰真經》,依然是天下第一,練與不練還有什麼用途呢?


懷疑探索者


美國1961年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1969年第一次實現載人登月,即阿波羅11號,後來又陸續實現五次登月,採樣返回共380公斤樣品,對月球演化、月岩分類等開展了大量研究,發現了月球上沒有生命存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施,使美國建立了龐大的航天工業體系,後續衍生出了數據傳輸、筆記本電腦、尿不溼、醫用CT等3千多項應用技術,取得了豐富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投入產出比最新的數據是1:14(可能有點誇張),總之感覺是非常值得的。

但需要明確的是,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基於冷戰思維和前蘇聯進行太空競賽所開展的,本身就是一項政治任務,儘管投入很大,但取得了應有的效果。前蘇聯載人探月的火箭研發不給力,數次失敗使他們放棄了登月計劃,這樣美國勝出了,美國人民揚眉吐氣,政治目標達到了。

後來為什麼不繼續搞下去?一是太空競賽的目標轉移了。載人登月競爭美國已經贏了,前蘇聯轉而去搞近地空間站,1971到1982年連續發射7個禮炮號空間站,美國也不甘落後,1973年也搞了個試驗性空間站:天空實驗室。1986年前蘇聯基於禮炮號空間站的經驗,建造了當時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和平號空間站,且做成了國際合作的空間站,12個國家的135名航天員在和平號工作過,包括美國航天員。這也激發美國聯合十幾個國家搞起了規模空前的國際空間站。美俄兩國在競爭和合作中不斷髮展起強大的航天科技。

二是投入過大,產出的效益又不是立竿見影。前面提到的阿波羅計劃的投入產出比,統計的是計劃完成後幾十年的累積經濟效益,但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因為即使沒實施阿波羅計劃,數據傳輸、筆記本電腦、尿不溼等技術就不會發明嗎?衍生的技術本身有點牽強。這樣要說服美國民眾再來搞耗資巨大的載人登月就很難了,已經去過了,花那麼多錢再去有什麼用呢?

這就引出第三個原因,即確實載人登月的目標不易說清楚。前期登月的科學成果確實是有不少,但再去就一定有新的發現嗎?明知沒有生命、可能沒有水,再去探索月球背面有沒有水就那麼有意義嗎?載人月球探索對回答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未必有用。

因此,就好比我國反覆論證載人月球探測的目的意義卻下不了決心一樣,美國一樣沒找到支持他再次登月的理由,除非作為載人登火星的跳板。但火星和月球有很大不同,登火星的關鍵技術未必能在月球上獲得驗證啊!


航天小生張偉


這個問題本來就不成立。阿波羅登月計劃一共6次將宇航員送到了月球表面,不知題主從哪裡聽到的登月成功一次後就不再登月了,或許是在誰誰誰警告不要登月的野雞網站上看到的吧。

月球是陰謀論者、造謠者發揮邪惡想象的慣用素材。臭名昭著的“美國登月是騙局”的謠言至今仍籠絡著一些人,還有人編造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巨大飛船謠言,最近幾年還出現了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基地的謠言。

也有一些人說現在距離美國最後一次登月已40多年,這40多年來人類的技術肯定有了更大的提高,美國卻停止了登月,以此為理由暗指美國登月是騙局或在月球上發現了外星人基地。這樣的觀點都是荒誕不經的。

美國的阿波羅載人飛船登月計劃能夠在上個世紀實施有其特定的背景,登月是美蘇爭霸的產物。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將人類的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這些重大事件極大的衝撞著競爭對手美國,此時蘇聯還將目標瞄向了月球。為了打贏這場政治競爭,美國也選擇了月球,傾注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要將蘇聯擊敗在月球上。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經費達到了當時美國科研經費的20%,有2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研究機構投入到登月計劃中。最終美國打贏了登月戰。

與登月的巨大投入相比,登月獲得的產出非常少,顯得不值得。數次登月成功後美國也理智了下來,停止了進一步的燒錢。不過對月球、太空的探索並沒有結束,70年代美國發射過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發射過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飛船,其影響至今仍然能夠感受到。

對月球的探索也沒有結束,特朗普政府去年宣佈了重返月球計劃,並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基地,甚至還要在30年代將人送上火星。正如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不會永遠在搖籃裡。


刁博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美國為啥要登月說起。

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進入冷戰階段,雙方開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且競爭領域從地上延伸至外太空。所以,首先可以明確地是,美國當年的登月並不是發揚人類探索未知精神的,而是紅果果的政治任務。

1957年,前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率先打響太空戰,並且在此後的1961年,又成功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使其成為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此後,美國不甘落後,肯尼迪於1961年發表演講,併發出宣言:在1970年之前,我們要把美國人送上月球,再安全地送回來。轟轟烈烈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此開始。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此後,阿波羅11號到17號,美國連續進行6次登月,共運送12位宇航員登上月球。

而與此同時,前蘇聯原計劃用來登月的N-1型火箭卻在1971年和1972年兩次發射都以失敗告終,並最終放棄登月。這就意味著在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中,美國成功壓制蘇聯,取得了冷戰中的領先優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此後之所以不再登月,是因為其登月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

其次,性價比低也是此後四十多年美國未曾登月的第二個原因。美國登月曆時11年,前後耗資25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億美元),涉及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可謂是耗時、耗材、耗力。尤其是在1966年,阿波羅登月支出佔到了美國聯邦政府總預算的4.5%。

如此大的投入,美國得到了什麼?除了在與蘇聯的競賽中遙遙領先外,還奠定了美國在人類航天時代的地位,尤其是培養了航天領域相當多的科研人員,帶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增加就業率。但從經濟角度來看,登月本身更多的是象徵意義,所獲得的回報遠不足以支撐巨大的支出,美國多次探索發現,月球幾乎是荒漠一片,幾次採集回的樣本亦沒發現有經濟價值的東西。

除此之外,隨著前蘇聯將航天探索重點轉向近地空間,並把原計劃的登月飛船聯盟號改造為近地空間站後,美國也調整了航天項目的優先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近地空間站的建設上面。

綜上幾個原因,美國在1972年後即阿波羅17號任務後就終止了阿波羅登月計劃。此後,隨著1972年尼克松訪蘇,兩國關係逐漸緩和,到1975年,美蘇聯合開展了一項名為阿波羅—聯盟的任務,兩大巨頭的合作也意味著自1957年開始的太空競賽正式結束。

不過,時隔46年後,有最新消息指出,美國決定重返月球,根據報道,美國宇航局已經在2019年的預算中列出了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的相關內容,重返月球,有何驚喜?不妨一起關注。


留白說



美國是第一個實現載人登月成功的國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實現了這個偉業的國家。美國的登月計劃從1958年開始,到1972年先後完成6次登月任務結束,前後歷時14年。在實施載人登月前,用了10餘年時間,作了大量前期考察和準備工作,先後發射了7個無人探測器,有5個成功登陸月球進行了月貌考察,發回了數萬張照片。後來,還發射了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對月球表面進行了全方位考察,為阿波羅載人登月選擇著陸地點提供詳盡的探測數據。



從1961年開始,美國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Apollo Project),又稱阿波羅工程。先後發射了阿波羅飛船17次,做了多次無人試驗,從阿波羅11號開始載人登月,一共6次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阿波羅工程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美國登月工程是一個浩大工程,歷時多年投入巨大參與人員眾多,而且是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完成了任務後,該工程終止是很正常的,並非題目所問為什麼只成功登了一次就停止了這麼弱智。如今,一些所謂陰謀論者依然大肆貶損這樣一個人類的偉大壯舉,一些跟風者不瞭解詳細情況就跟在後面瞎攪和,實在可笑可悲。難道全世界科學家和各國政府(包括反對美國的國家)都是傻瓜笨蛋?只有你們煞有介事神經兮兮的聰明,發現了這個彌天大謊?把這種無知當聰明不但可笑,而且可憐。


時空通訊


為什麼美國登月成功一次後,就不再登月了?

其實要糾正一下,美國人總共成功登月6次,失敗一次,但我想各位應該記住了阿波羅13號,因為這是一次最成功的失敗任務,在地月轉移軌道中途服務艙氧氣罐爆炸,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地球的經歷;湯姆·漢克斯、艾德·哈里斯、加里·西尼斯等各位演繹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要了解美國為何放棄後續的登月任務,首先要來了解下當時的時代背景;阿波羅登月任務起始月美蘇冷戰時期,當時所有的宇航探測性質都存在著軍備競賽的大時代背景,自1969年阿波羅11登月首次成功以來,美國在登月道路上幾乎就是一帆風順,儘管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但卻是一場最為完美的拯救宇航員的演繹,反而讓美國宇航局聲望大漲....但前蘇聯在登月道路上並不順利,N1火箭的接連失敗讓CCCP在登月任務上一蹶不振!對美國來說似乎突然間失去了登月的意義,卻開始有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如果沒有概念的話請看下圖:

當時的美國GDP只有10255億美元,當年的軍費開支為810億美元;這種競賽性質的任務在可持續性上幾乎沒有考慮的,而且當時在月球探測應用科技上的發展遠沒有達到現在的理論,5次登月任務除了一些常規的科學實驗,也僅僅帶回382千克月面岩石。雖然其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人類至今受益匪淺,但當時在無對手的條件下,阿波羅登月後續任務取消一點都不令人驚訝,當然有很多陰謀論的支持者認為美國在月面受到了地外文明的警告等等笑談本文不做討論。

月面探測計劃大事記

進入21世紀後中國在月面探測上的異軍突起,讓美國有些如芒在背,登陸月球重新提上了日程,如果陰謀論者成立的話,這又從何談起?

當然登月已經放棄了將近半個世紀,要重新撿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還碰到了金融危機後時代經費緊張的尷尬局面,但未來中國的登月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冷戰時期的那種宇宙大航海時代背景似乎有一些重現,但局勢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樣子,未來如何走向我們將拭目以待....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作為一個正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我傾向於美國曾經登上過月球,但讓我困惑的是,現在全世界合力都無法再登上月球,美國人是如何在通訊設施並不發達的六十年代就做到了登陸月球。如今的美國十分強盛,甚至在世界上幾無對手,這時的產值是上個世紀的幾十倍,可是如果提到登陸月球,美國人躲躲閃閃製造懸念,航天飛機都飛不好,宇宙飛船載人技術也不如俄羅斯,而且月球上有大量氚三,稀有物質啊!難道美國人不想嗎,依照目前的最新技術,美國人也要十年之後都不一定能登陸月球,美國人倒退的不是一點半點,懷疑歸懷疑,站在國家層面上來說,我願意想信美國曾經登陸過月球,但是我的直覺告訴我,登陸月球太難,美國人未必能做的到。


獵戶神兵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美國並不是只“登月成功1次”,而是“登月成功6次”。現在很多人只知道1969年的阿波羅11號,但其實還有阿波羅12號、阿波羅14號、阿波羅15號、阿波羅16號和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其中阿波羅13號在途中發生故障,因此沒有登月,最後成功返回地球。

最著名的,其實就是阿波羅11號,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只有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的原因,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太著名了!阿波羅11號也被後世大量炒作,尤其是電影和電視劇中,比如說電影《變形金剛3》中架空阿波羅11號登月,在電影《黑衣人3》中也對阿波羅登月進行了描寫。因此電影中越是炒作阿波羅11號,這也使得阿波羅11號越來越出名,不僅是好萊塢大製作,在一些美劇以及一些文藝電影中,也會把阿波羅11號給描寫進去,比如說那個著名的《本傑明巴頓奇事》。當然了,這也與阿姆斯特朗個人有很大關係,他有句話叫作“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也是名垂青史。

在美國的地攤小說以及野史中,喜歡炒作外星人,大量作者也會把阿波羅11號寫進去,當然了,也不只有11號,還有人炒作“阿波羅18號”,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18號,但是18號和外星人的故事,也是很多地攤小說作家的賣點。總的來說,美國人將阿波羅登月視作“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時刻”,很多歷史學家也認為“阿波羅登月

”的意義要高於獨立戰爭的意義,至於為什麼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也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

那就是美國政府為什麼花這麼大的價錢搞登月?答案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為了向蘇聯炫耀國力,然後讓美國人重拾對於美國的信心。這一點,最開始是肯尼迪提出的,他在當總統的時候,認為美國社會撕裂了,美國在衰退,美國人心不齊了,蘇聯人在這個階段卻進步神速,很多美國人對美國比較失望,認為蘇聯會趕超美國,這讓肯尼迪非常苦惱。

但是肯尼迪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個“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的總統,所以比較硬氣,比如說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讓蘇聯認了慫,使得他在美國樹立了極高的聲望。肯尼迪總統認為,如果美國人要重新拾起信心,就得下一劑猛藥,既然蘇聯人把人送上了太空,那麼美國人就要玩的更大:把人送上月球。

其實登月計劃最開始,並不是肯尼迪指定的,在艾森豪威爾時代,就已經有了想法,只是當時沒有下決心,都在觀望。當肯尼迪決心要搞登月計劃後,其實當時很多人覺得是在說夢話,認為只是在吹牛逼。與此同時,蘇聯人也要搞登月,其實蘇聯人比美國人的想法更多,不僅要登月,還要登陸火星,有一天還得出太陽系,奔向宇宙。

就這樣,美國和蘇聯開始了“月球登陸競賽”,比較幸運的是,此時美國和蘇聯搞登月工程的人,都是比較務實的,有1說1,有2說2,因為這畢竟不是兒戲,尤其是蘇聯人,知道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就先往月球發射探測器,搶先獲得一部分寶貴的數據。

但蘇聯人還是高估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錢袋子”,即使是美國人,在登月工程實施的過程中,也感覺“錢不夠花”,但總體來看,還是美國人錢多一些,也捨得花錢。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人成功登陸了月球,蘇聯人被迫放棄登陸月球,因此這一局,美國完勝。可問題在於,美國人的錢也不夠花了,在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後,其實這一局已經壓過蘇聯了,美國政府的目標也實現了,美國人的精神也振奮了,可謂是一舉多得。但阿波羅11號之後,美國政府的登月計劃其實就開始“

賠錢”了,尤其是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讓很多人對這一計劃產生了質疑,但還是“有始有終”,堅持到了17號。

事實上,在阿波羅13號之後,質疑聲音也是越來越多的,因為花的錢太多,很多人覺得沒必要。再就是美國政府在這個階段也越來越激進了,感覺自己也有了一種“使命”,將來也要登陸火星。這使得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但是登月計劃不可能省錢,錢花不到位,宇航員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所以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少,不該花的,也得花,防患於未然。

在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後,美國政府在此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國內還面臨越戰帶來的一系列苦果,美國可謂是內憂外患,美國政府有苦說不出,自然也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實從美國政府的角度看,還是因為前期用力過猛,後期成為了“無底洞”,最後只能及時止損了。

總的來看,美國政府放棄後續計劃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錢不夠花”,再就是越戰的影響,使得美國財政陷入困境,也已經無力再支持登月計劃。假如沒有越戰,美國政府在大概率上,應該還會繼續登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