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夕陽的心態,沒有夕陽的產業

孫子說:“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孫子兵法.始計第一》)意思是說:不能全面瞭解戰爭害處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戰爭的有利之處。言外之意,有害和有利存在著辯證關係。在商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沒有不掙錢的生意,只有不會經營的人;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心態。

只有夕陽的心態,沒有夕陽的產業

梁伯強就是一個將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經營成朝陽產業的人。

1998年4月的一天,聖雅倫創始人梁伯強順手從茶几上拿起一張用來包東西的舊報紙,一則名為《話說指甲鉗》的文章中提到朱鎔基以指甲鉗為例,要求輕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的講話。他突然有了一個念頭——做一個響噹噹的中國品牌指甲鉗。

只有夕陽的心態,沒有夕陽的產業

指甲鉗在世界各地都被列為“夕陽產業”,即使在指甲鉗生產量最大的韓國。梁伯強在別人的放棄中看到了品牌的希望。整個行業處於品牌的混沌狀態,正是大有可為的時候。

梁伯強馬不停蹄地考察了世界上50多個國家,其間,他的一條腿在一次車禍中傷殘,但這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當他一瘸一拐地完成了全球長征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德國、美國、墨西哥、日本、印度……從最發達的國家到最落後的國家,他都去過。在德國的來根州,他見過世界上最好的指甲鉗,這是一把德國“雙立人”指甲鉗,但就是這樣一家企業,也只是把指甲鉗當做一個附屬產品來生產。雙立人的主業是做廚房用品,由此拉動了指甲鉗。日本的綠鍾、玉立等品牌,也是貼附在卡通產品上,進行代理生產。

在指甲鉗生產力最強的韓國,真正做指甲鉗的企業也沒有認識到指甲鉗的品牌價值。韓國年銷售額在1個億以上的企業有5家,2個億以上的有2家。這些企業的老闆都很衰老,他們的年紀多在60多歲、70多歲,而且他們太有錢,已經沒有了創業的壓力和衝動,有的老闆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毫無鬥志,在業務操作、產品分銷渠道等方面全無品牌意識。

只有夕陽的心態,沒有夕陽的產業

縱觀全球,世界上沒有一家企業想到要做指甲鉗品牌,這也是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指甲鉗品牌的原因。品牌的空白正是大顯身手之時。梁伯強想,吉列不就是把一個小小的剃鬚刀片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品牌而獲得成功的嗎?自己為什麼不下決心做全球最大的指甲鉗品牌?

全球指甲鉗一年的銷售額有60個億,韓國有20來億,中國接近20億,這兩個國家基本壟斷指甲鉗市場,剩下的分佈在一些零星的國家。而高檔指甲鉗也是以中國、韓國為主。因此做好這兩個國家的市場,指甲鉗市場就基本完成。

中國與韓國的生產力水平差距並不大,關鍵是體制和資本的積累有差距。中國企業意識不及韓國,資本沒有韓國強,同等條件下,技術層面和人的理念不比韓國差。而勞動力工資中國是韓國的10%,中國製造綜合成本只是韓國的60%左右,包括原材料、廠房、租金等。

因此,“非常小器”要與韓國產品競爭並不是太難的事情,因為成本低廉,自己的產品只賣到韓國產品六成的價格,有了價格優勢,也就有了打敗對手的把握。

經過數年的品牌推廣,“非常小器?聖雅倫”指甲鉗系列產品已經成為與德國、韓國三足鼎立的世界品牌,在國內高檔市場佔有率達到60%,並連續八年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中國指甲鉗行業第一品牌的稱號。聖雅倫母公司聚龍集團還被授予起草中國指甲鉗的行業新標準,此標準已於2002年12月正式頒佈實施。

目前,聖雅倫品牌期下包括指甲鉗在內的美甲用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系列產品已經有上千餘種,其中,“聖雅倫?非常小器”指甲鉗品種達200餘種,已成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美妝第一品牌。聖雅倫產品的修甲系列、套裝系列、美容器系列產品猶如一件件藝術佳作,款式新穎,做工精巧,充分展示美妝產品的特色。

只有夕陽的心態,沒有夕陽的產業

2006年3月,“非常小器”成了廣東省省長送給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所有女代表、女工作人員和女記者的禮物。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各種款式的“非常小器?聖雅倫”產品,有手指甲鉗、腳指甲鉗,還有小孩子專用的平指甲鉗,非常精緻。聖雅倫已經成為一個該行業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品牌。

隨著韓國產業能力的提高,產業必然會有一次新的更新換代,韓國的指甲鉗行業將會進行一次產業轉移。梁伯強分析,韓國20億生產力肯定會流向中國,不可能流向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因為從製造能力來看,從勞動力成本來看,中國比其他地區具有更大的優勢。如果不放在中國,就要冒成本增加和品質下降的風險。

因此,從世界產業發展來看,中國必將成為指甲鉗生產的一箇中心,關鍵是中國如何做好準備來迎接這次產業轉移。為了迎接世界指甲鉗生產力的轉移,梁伯強購買了300畝地,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指甲鉗生產基地。在他眼中,非常小器顯然可以成為稱霸全球的大事業。

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才會沒有夕陽的產業。在做好市場分析和調查的基礎上,任何產業都是一座寶藏,都蘊含著極大的財富。現在已經處在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社會下的商業環境,對企業的應變能力、反應能力、開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規則已經發生了改變,從以前的“大魚吃小魚”已經演變為為“精緻取代粗放”,只有比對手更為精緻地分析市場,才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才可能在別人不重視的地帶發現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