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灌注樁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在灌注樁施工前,需要進行定位放線、埋設護筒。

定位放線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埋設護筒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旋挖鑽成孔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製作後壓漿注漿管

在一些地質條件較為複雜的地區,為了更好的提升樁基的承載力,往往會使用灌注樁後壓漿工藝,而目前在國內,很多地區在使用灌注樁後壓漿工藝中,都是使用傳統的土製注漿管進行注漿,這種注漿管往往就是由普通的焊管進行打孔加工而成,因為這種土製注漿管並沒有標準的製作方法,都是由現場人員並經驗製作,往往就存在加工標準不統一,注漿效果無法保障等問題。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傳統土製注漿管)

嚴重時,這種土製注漿管就是一種擺設,在實際壓漿中,根本無法進行注漿。

為了確保灌注樁後壓漿工藝能順利進行,可以使用鴻冶管業通過自主研發的新型後壓漿注漿管,該新型注漿管將傳統產品進行改良,通過雙層膠皮的設計,可以有效的杜絕後壓漿過程中出現的出漿孔被堵塞和漿液反滲的問題,同時合理的出漿孔布孔設計,可以有效保障後壓漿的出漿效果,能有效解決傳統產品出漿效果差的問題。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左側為鴻冶注漿管,右側為專利注漿器)

軋製鋼筋籠

在鋼筋籠製造完成後,將鴻冶注漿管綁紮在鋼筋籠上,因為鴻冶注漿管擁有專門設計的定位裝置,工人只需用鐵絲就可以很好的將鴻冶注漿管綁紮在鋼筋籠上。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數據測量

然後進行成孔深度、護筒標高及沉渣厚度的測量,在沉渣厚度的測量中,將測錘放入孔中,快到樁底時慢慢下放,因為沉澱一般為細粉沙,再測錘防止沉澱層頂時,應該是有感覺的,此時記錄深度。然後用再下放測錘,同時上下抖動,使測錘完全沉至孔底,再次記錄深度。兩次深度相減即為沉澱厚度。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安置鋼筋籠

將預製的鋼筋籠垂直吊放到孔內,在鋼筋籠放置好後,要加以固定。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灌注混凝土

灌注時混凝土不要中斷,否則易出現斷樁現象。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後壓漿

在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後,就可以通過軟管連接注漿機和注漿管還是進行後壓漿。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在壓漿過程中,注漿壓力要從小到大慢慢增加,一般加到5MPa即可。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在注漿過程中,可以通過漿液滲出地面的情況判斷注漿效果。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樁頭破除

樁頭破除,即將高於樁頂設計標高的樁頭部分進行鑿除。

灌注樁樁體成型和後注漿工藝介紹

到該步驟,灌注樁樁體成型部分已全部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