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暈倒在地,爲何聞聽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

尛萘


關羽張飛對於劉備是不同的。

雖然正史並沒有記載三人結義金蘭,但關張確實做到了對劉備的生死不棄,一生跟隨。所以說親近程度,關張都是一樣的。

但是作為軍閥首領,合格的政治家,關羽張飛對於劉備的意義完全不同。

關羽歷來是劉備集團的二大王,更是鎮守荊州獨當一面的方面軍統帥。張飛僅僅只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從軍事角度看,獨立能力連漢中太守魏延都還有差距。

何況關羽身系劉備集團三分之一的軍隊,還有重要的荊州地區(失去荊州的劉備集團就真只能以蜀漢為旗號了)。


四川達州


劉備這個人是非常聰明的,大家可以仔細看看他剛剛起步的時候,自己什麼都沒有,和關羽張飛結義,關羽是個逃犯,本就被追殺,隨時可以去不顧性命的廝殺,張飛在當時是有錢人,劉備身無分文,結義之後張飛賣了家產跟著自己的好大哥,就連娶糜夫人都在劉備算計之中,劉備窮困潦倒,糜夫人卻出身貴族,因為自己這個夫人,劉備才有了錢來做大事。

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會拉攏人,並且非常能裝,這一點和曹操有很大的區別。關羽死後劉備大哭,我們不知道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張飛死後劉備非常平淡,足以看出當初哭關羽也是有點裝樣子的意思,與其說是哭關羽,不如說是哭荊州。

荊州是戰略要地,想要奪得天下必須取得荊州,關羽不僅失敗還被殺,失去荊州,等於失去取得天下的機會,劉備怎能不哭?當然劉備對自己的好兄弟肯定還是有一定感情的。張飛的死說白了對蜀漢沒有任何的影響,劉備完全可以找個替代張飛的人。

張飛死後,劉備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非常的平淡,我們不知道劉備到底是怎麼想的,最起碼應該哭一下,即使是假裝的。或許是從劉備成為主公開始,他們的關係早已不是當年的兄弟關係,而是君臣關係。

張飛死後,對於劉備來說就是損失了一個大將,只死了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其他損失,劉備作為一個主公才會這麼的平淡。當然如果從個人感情來看,劉備得知張飛的死訊,肯定也是非常悲傷的,畢竟曾經三人生死與共,從無到有,劉備不是個木頭,怎麼可能沒感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關羽死後劉備聲淚俱下暈倒在地,而張飛的死,劉備卻顯得平靜了許多,只說了“噫,飛死矣”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研究過。劉備一生坎坷,得到諸葛亮以後,才有了完整的戰略。而之後進取益州,漢中擊敗曹操之後,終成三國鼎立之勢。在這期間,關羽得到了成長,此時的關羽可以說是三國第一將帥。也掌握了蜀漢進取天下的最重要的地方。而關羽被曹孫聯軍合力擊敗。最終被殺,而且失去了荊州要地。劉備的痛哭,一方面是因為關羽的死,而更重要的是失去荊州的痛,失去荊州對於劉備而言就失去了進取天下的可能。所以對於關羽死亡的痛哭,是雙方面疊加的後果。



首先來說張飛的死對劉備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畢竟張飛不如關羽,張飛率軍1萬由閬中出兵。因為鞭撻範疆張達,導致他們二人趁夜暗殺了張飛。張飛的死只是劉備個人的事情。張飛死後完全可以讓其他人接手軍隊,對於蜀漢政體而言沒有多大的損失。只是劉備感情的缺失。蜀漢實力上來說根本沒有損失。



說實在話,張飛後期的能力我覺得都不如魏延。劉備很有識人之明。漢中讓魏延去守,肯定是魏延能力要相對好一點。漢中的位置也是蜀漢除去荊州之後最重要的地點。


我是越關


事實並非如此,《三國演義》明確記載,劉備得知關羽和張飛死訊時,都是一樣悲痛,“放聲大哭,昏絕於地”,只是描述張飛死訊時劉備表現比較簡略而已。

我們首先看看關羽死時,劉備的表現:

“玄德聽罷,大叫一聲,昏絕於地……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眾官又再三勸諫,玄德方才 進膳,傳旨川中大小將士,盡皆掛孝。漢中王親出南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

由此可見,劉備得知關羽死訊時,確實哀痛非常,痛哭流涕,以致於哭昏過去好幾次,三天不進食不喝水,足見劉備對關羽的感情是很真摯的。

再看看張飛死時,劉備的表現:

忽侍臣奏曰:“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差人齎表至。”先主頓足曰: “噫!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先主哀痛至 甚,飲食不進。

劉備聽聞張飛死訊,只說了一句“噫!三弟休矣!”看似一點都不悲痛,但後面還有一句“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劉備又哭昏了,而且也是飲食不進。

事實上,相對關羽之死,劉備對張飛之死是有預感的。張飛臨行前,劉備曾叮囑他:

“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此後劉備又曾夜觀天文,見西北一星,其大如鬥,忽然墜地,劉備連夜派人諮詢諸葛亮,諸葛亮回話說:“合損一上將。三日之內,必有驚報。”

蜀國的上將數來數去就那麼幾個人,帶兵在外準備征戰的只有張飛,結合對張飛脾氣性格和了解,以及臨行前的叮囑,還有諸葛亮的解釋,想必劉備心裡已經有數,所以劉備在得知張飛部下送來緊急奏報時,便已知道必是張飛遭遇不幸,等打開奏表,果然不出意料。

一般來說,人們對已有心理準備的悲痛消息,反映比毫無準備的突如其來會淡定一些,而且在面臨多個噩耗時,後面噩耗的打擊力度要弱於前面一個。

關羽之死讓劉備悲痛欲絕,身體精神接近崩潰,等他再得知張飛死訊時,儘管是悲上加痛,但已經到達悲痛的極點,甚至是麻木,自然無法有更悲痛的表現。

另外,由於關羽和張飛之死時間上十分接近,作者在關羽之死時已詳細描述劉備的悲痛表現,再到張飛之死時,沒必要再度重複描寫,這也是文學創作的需要。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劉關張情同手足,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後來大哥劉備打下西川,吞併漢中,晉級為一國之主,關羽和張飛作為大哥的左膀右臂,勞苦功高,關羽受封前將軍,張飛受封右將軍,二人皆假節鉞。“假節鉞”三個字什麼意思呢?就是關羽和張飛可以代表劉備,在不請示不彙報的情況下行駛升賞殺伐的大權。正如費詩給關羽說的那樣:漢中王與將軍有兄弟之義,視同一體,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也。

劉備漂泊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打下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盤,在曹操東征西討肅清各路諸侯的間隙,終於逮住了一個翻身的機會。劉備坐在成都的大殿上,想到當年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他說的那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恍若隔世,那些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日子,不堪回首。二弟關羽鎮守荊州,三弟張飛鎮守閬中,劉備此刻,應該可以關起門來睡個安穩覺了吧,他都快六十歲的人了。

可是劉備還是睡不安穩。因為襄樊之戰,關羽兵敗身死。關羽的死,太意外,太突然,劉備想不到,諸葛亮也想不到,沒有人會想到,幾個月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漢壽亭侯、前將軍,會被東吳呂蒙輕易算計,丟失西蜀咽喉重鎮荊州不說,而且敗走麥城在逃亡的路上被籍籍無名之輩擒殺。關羽敗亡的原因,我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過。關羽的死,打破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平衡。

關羽被東吳所擒,義不屈節,與子關平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消息傳入成都,舉國震動。劉備聽罷關羽被殺,大叫一聲,昏絕於地。關羽的死對劉備打擊很大,劉備與諸葛亮,從隆中決策三分天下一直到進取西川站穩腳跟,他們從未考慮過這一意外狀況——作為跳板的荊州丟了怎麼辦?以巴蜀為大本營,以荊州為基地,往東吞併東吳,向北征伐曹魏的戰略部署,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成為無法付諸實踐的一紙空談。

對西蜀而言,無論是折損鎮守一方的上將,還是丟失戰略要地荊州,代價都大得難以承受。

入川之前,劉備和諸葛亮就已經準備走一步險棋,沒有後手著。成敗在此一搏,必須因此才會堅定不移地貫徹“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外交策略,只要東吳不對荊州下手,劉備就有入主中原,興復漢室的機會。這盤棋,劉備和諸葛亮懂,曹操與孫權也懂,處於三國交界的荊襄之地,註定要爆發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關羽,就是西蜀的一道屏障。劉備和諸葛亮對關羽有信心,作為蜀國首屈一指的上將,關羽能守住荊州。

可惜,關羽讓劉備和諸葛亮失望了。當初劉備被曹操追打得如同喪家之犬,拋妻棄子,丟盔棄甲,劉備投靠袁紹,關羽投降曹操,後來關羽打聽到劉備的下落,掛印封金,斷然拒絕曹操的籠絡,千里萬里再次追隨劉備。關羽的忠義,贏得了劉備的絕對信任。劉備稱王,關羽封侯,問題也許就出在“假節鉞”這三個字上,因為情同手足,因為誓同生死,劉備賦予關羽太大的權力。

驕傲自恃,成了關羽致命的弱點。代表劉備的關羽犯了兩個錯誤:其一不與東吳修好,破壞了戰時聯盟;其二戰略判斷失誤,在未請示的情況下發動襄樊之戰。這兩個錯誤所導致的結果:其一,吳蜀聯盟破裂;其二,荊州丟失;其三,關羽身死。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當劉備聽到關羽被殺的消息時,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劉備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米未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這是演義中劉備得知關羽死訊後的描寫,為了給關羽報仇雪恨,劉備興兵伐吳。

張飛在閬中聽聞關羽被東吳所害,旦夕號哭,血溼衣襟。咬牙切齒,怒火填胸。每天譴使入成都,勸諫劉備興兵報仇。劉備都六十歲的人了,御駕親征,調兵遣將,擇日出師。張飛在閬中焦急地等待著,下令軍中三日內置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因為心中焦躁煩悶,每日飲酒,鞭撻士卒,終於招致殺身之禍。賬下兩個敗類,因為不能完成張飛的軍令,懼怕責罰,竟然趁著張飛酒醉昏睡,殺死張飛,割了首級投奔東吳而去。

《三國志》記載,張飛被賬下將校所殺,消息飛報劉備,劉備聽聞張飛的死訊,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

關羽的死,出乎劉備的預料,張飛的死,劉備似乎早有預感。張飛雄壯威猛,僅次於關羽,曹操的謀士程昱等人都說關羽張飛是力敵萬人的勇將,關羽善待士卒而輕視士大夫,張飛則敬愛君子不憐恤下人,劉備就曾經告誡過他:三弟性情焦躁,酒後暴怒,經常鞭打手下的人,又把他們留在身邊,這是自取其禍,今後務必寬容待人,不可如往日。

劉備看人很準,對於張飛的死,他並沒有太震驚。寧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張飛正是死於小人之手。相對於二哥關羽的悲壯,張飛的死很窩囊。當然在演義之中,張飛死後,劉備同樣“放聲大哭,昏絕於地”,將這筆賬也算在東吳孫權的頭上。

劉備之所以痛哭張飛,僅僅是出於兄弟君臣之情。劉備痛哭關羽,更多的則是“關羽死,荊州失”所導致隆中決策落空後的絕望。關羽死後,荊州已失,劉備為何不聽諸葛亮和趙雲的苦苦勸諫,一意孤行討伐東吳?因為與東吳和解已無可能,荊州必須要重新奪回來!可惜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夷陵之戰再次失敗,劉備率領傾國之兵,依然沒有挽回關羽所鑄成的錯誤。

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三國的歷史是否將會改寫?隆中決策,三分天下,興復漢室真的能夠成為現實嗎?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懸念,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君臣佳話,才會如此動人。桃園結義固然情深義重,然而劉備那句——孤有孔明,如魚得水。更加高山流水一般令人傾心。

END.

溫酒讀三國,煮茶看水滸。我是博書君,歡迎關注!


博書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是又死兄弟又少大將又丟地盤,怎能不痛哭流涕?而張飛的死,有關羽在前面做鋪墊讓劉備麻木,因此反應只是“噫,飛死矣”四個字。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軍事集團既定戰略方針的破產。根據諸葛亮初出茅廬時《隆中對》裡的戰略部署,是以益州為大本營,荊州做橋頭堡,形成對長安、許都兩線的鉗形攻勢,天下有變即可消滅曹魏政權。但東吳攻佔荊州,等於將蜀漢政權困死在了益州,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魏、吳進去難,蜀漢出來也難!這也是諸葛亮、姜維北伐曹魏次次無功而返的原因——出蜀後勤運糧艱難,缺乏荊州方向得心應手的策應進攻。

如此戰略要地丟失,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基業突然破產,死的又是結拜兄弟➕五虎上將之首的二弟關羽,怎麼能不叫歷經坎坷、雙鬢斑白的劉備痛哭流涕、幾近昏厥。而張飛的死,雖然也有兄弟感情和痛失良將的情懷,但畢竟沒有丟城失地,因而劉備也只是發出了“噫,飛死矣”四個字。更重要的是,以劉備對張飛性情的瞭解,他對張飛的死其實早有預料,噩耗傳來也不感到意外,只是時間早與晚的問題罷了。


張飛喜歡和豪門貴族交往攀關係,早年迎娶曹操大將夏侯淵的女兒,進西川時也能耐著性子做出“義釋嚴顏”的超常發揮。但對底層士卒,卻時常流露出性情暴躁的一面,酒後鞭打怒罵的情形時有發生,可偏偏又不做防範仍然讓他們侍奉在身旁。劉備屢次提醒他的這位三弟,張飛當面說記下了回去就又忘了,還是照舊鞭撻士卒,以致招來殺身之禍。

由此可知,劉備做為一個立志打天下的政治家,心底裡最看重、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地盤和基業。但他也善於以情動人、以義感人,不像他老祖宗劉邦一樣為擺脫項羽威脅連親生父親也要分一杯羹,因此在歷史上名聲也要比劉邦好得多。


竹山清溪澗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似是“不能同年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日死”,只不過是在亂世中劉備起事之初,為達“匡扶漢室”之偉業賴以關張勇力攏其心也。隨著領土的擴大和地位的提升,劉備與關張所謂“君”“臣”之間就遠遠重於“手足之情”了。
《三國志》


記載: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說關羽善待士兵,而“扛上”,張飛則反之。所以關羽在“上層”人員不好,張飛則很得領導的賞賜。劉備“三顧茅廬”視諸葛亮“如魚得水”,而關羽卻十分不服氣,以至於到後來常常不聽從諸葛亮計策,關羽率先得罪了諸葛亮。關羽的專橫跋扈、心胸狹窄,也引起了劉備的不滿。
關羽降曹時,唯對“漢壽亭侯”
情有獨鍾,雖是漢獻帝賞賜,其實還是曹操,關羽在曹營常常撐起“漢壽亭候關雲長”大旗。劉備和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表面用激將法,實則是試探關羽與曹操的關係,果不然關羽放了曹操。無論在什麼年代,投降了敵對方,都是讓人起疑的,關羽讓劉備起了疑心。劉備封“五虎上將”,關羽居然直言:“漢中王封我何爵?”當聽到自己被封五虎上將之首後,便把其餘4位“羅列”一遍,關羽像是在評定一樣,而對於黃忠,關羽怒道:“大丈夫豈能與老卒為伍?”顯得對劉備極其不尊重。關羽與黃忠曾鬥百餘合,武藝不向上下,黃忠力斬夏侯淵,夏侯淵曾與關羽大戰50餘合,關羽十分嫉妒,可見關羽的心胸如此狹窄。費詩說:“將軍即漢中王,漢中王即將軍”,關羽才欣然接受,關羽把自己的地位看做和劉備一樣。費詩回去後一定會和劉備說起這事,做為即將登基稱帝的劉備應該懷疑關羽有“不臣”之心。


關羽鎮守重鎮荊州,諸葛亮留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如“分兵拒之,荊州危矣!”而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後,威震天下,關羽更加驕橫。孫權派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上門提親,關羽竟然說道:“吾虎女豈肯嫁犬子乎”,顯示對孫權極其的藐視和汙辱,孫權懷恨下奪荊州之決心。孫權上書關羽大讚其威武,關羽更是飄飄然了,便把守荊州兵力悉數調去攻打襄樊,孫權便譴呂蒙星夜奪取了荊州。糜芳、傅士仁不戰而降,就是關羽狂妄的屢屢要治其罪。糜芳和傅士仁一開始就跟劉備東征西戰,從沒有背叛之心,可見關羽驕橫到何種地步!

襄樊之戰打了半年多,成都不發一兵一卒,直至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父子“歸神”。不言而喻,諸葛亮和劉備到底是安得什麼心?

劉備痛哭關羽,實則哭荊州,再深遠一點講,劉備借復仇之機攻佔東吳。如果不借關羽之死進攻東吳,那麼就違備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和“聯吳抗魏”的戰略構想,即使這樣,諸葛亮仍然沒有參與劉備攻吳。當劉備大軍進入東吳領地時,孫權將殺害關羽的潘璋部將馬忠交與劉備,劉備仍然不肯罷休,非要蕩平東吳不可,也足見劉備的用意。

劉備聽到張飛被害,只說了4個字:“噫!飛死矣”,也可以看出張飛在劉備心目的地位。雖然張飛在上層很有人員,但畢竟是“臣子”,已經老了,況且攻打東吳的藉口已經找到。劉禪後來娶了張飛二女,沒有娶關羽之女,更說明關羽當時己經讓“劉備集團”討厭,以至於對待關羽的家人連法正的家人都跟不上。


適情雅趣


跟兄弟喝酒,之所以會醉不是因為酒,是因為喝的感情。一個人活著,99%的選擇是靠感性做出來的。擊倒一個人的,永遠是都是他內心最在意的,曾經與他同生共死的。

原著中,劉備聽聞張飛死訊也是哭的昏厥過去。並非只說了四個字:咦,吾弟休矣。後面還有垂首頓足,哭到昏厥。不知道你看的是殘本還是後面的字不認識。

二十多歲的時候,別人都在託媒人給自己說一個老婆,然後生一炕孩子。不管是在秦朝,還是在現代都是如此。但是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鄉村農貿市場裡的三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組合在了一起,一個賣草鞋的、一個賣綠豆的、一個賣豬肉的。三個年輕人結拜了,以匡扶天下為目標。沒錯,就是菜市場裡的三個買菜的,賣草鞋的大哥立志要匡扶天下,拯救黎民。

而外面已經是黃巾軍起義,董卓禍亂。誰會看得起這三個菜市場裡的小販,誰會想到他們能夠成為三國鼎立的一方霸主。

劉備是賣草鞋的,除了中山靖王之後這個頭銜,其他什麼都沒有。查了一下中山靖王,那是漢景帝時期的了,中山靖王劉勝——他有120個兒子。可以組成一個連了。劉備就是其中一個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到劉備的時候,已經跟平民沒什麼兩樣。

自從結拜了之後,三十年的里程,中間經歷了多少磨難、阻撓、誘惑,這兩位兄弟始終對自己不離不棄。依然相信大哥的話,依然熱血依舊,依然相信大哥的選擇沒錯。面對萬千重圍,兩位兄弟為大哥殺開了血路;面對誘惑,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找到自己,即使全世界都拋棄過他劉備。但是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張飛從沒有拋棄過他。

關羽的死,劉備尚能理性;只是讓張飛準備討伐吳國,一個縱橫天下四十年的梟雄,能看不出天下大勢?而張飛的死讓劉備徹底憤怒了,任誰也勸不住了!


嘟嘟讀讀


劉備得知關羽死後崩潰,而張飛死後為何只說四個字,孔明看破不說》:

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使得蜀漢的根基動搖,要知道荊州乃是戰略位置最重要的一塊地盤。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講述了荊州對於劉備的重要性,劉備扼守益州天險以防曹魏,然後從荊州出兵直接可以威脅許都,這就是荊州的重大作用。荊州在劉備手中,那麼蜀漢就擁有對曹魏的鉗形攻勢,互為犄角,如此蜀漢北伐將便利不少。

而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後敗走麥城,直到被東吳給俘虜。面對關羽這個俘虜,孫權非常怨恨,因為關羽曾經數次羞辱孫權,更是把江東當成一群鼠輩,一怒之下孫權便處死了關羽。可惜關羽一代虎將,竟落得如此下場,真令人嘆息!

劉備當時正拿下漢中,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蜀漢當時拿下了益州和西川、加上荊州,這簡直是統一天下的資本。但是這時候關羽被殺、荊州被東吳攻取的噩耗傳來,劉備瞬間崩潰,直接暈厥過去。劉備醒來之後,立馬要提大軍去討伐東吳,不過當時這個提議沒有得到實行,因為蜀漢剛剛取得益州地區,根基不穩。所以討伐東吳一直拖到了第二年,可以說劉備報仇真是十年不晚。

要知道在討伐東吳之前,劉備還稱了個帝。到了第二年張飛哭著來找劉備,劉備才又熱血沸騰,下令要御駕親征,討伐東吳逆賊。張飛自然是非常支持,立馬回到軍營中,為了體現兄弟之間的感情,張飛特意命令手下製作喪服,自己的部隊要穿著喪服去報仇。但是張飛這時候又犯了大罵軍士的毛病,要求這些製作喪服的軍士必須按時完成,軍士表示做不到時,張飛便氣急敗壞的鞭打了軍士。

被鞭打的軍士為了生路便暗殺了張飛,取其首級投降了東吳。而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後,只是頓足說道:“咦,三弟休矣!”然後劉備便痛哭起來,並表示一併報仇,都是孫權小兒導致。但是劉備這反應卻著實令人難以相信,本來劉備應該是對兄弟一視同仁,而這次卻對張飛之死反應如此。如果說劉備哭張飛不賣力,是因為這種悲傷時建立關羽死的悲傷之上,所以才如此,但是關羽死了一年多了,難道劉備悲傷還沒過?

而對於這件事情,其實孔明時看破了的,劉備哭關羽是真的,而哭荊州更是真的。對於劉備這種過多了沒地盤日子的人,固然知道荊州的重要性,所以劉備在著兩層的悲傷之下,頓時劉備就暈厥崩潰了。而張飛被害時,劉備只是哭張飛,或者劉備恨張飛不能和自己一起為關羽報仇,更有劉備時在哭自己,失去了荊州後,又痛失一員大將。面對劉備的討伐東吳,諸葛亮知道這是意在拿回荊州,所以諸葛亮沒有說破,也沒有誓死阻止,因為諸葛亮明白荊州在手,蜀漢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但是上天卻沒有站在蜀漢這一邊,或者說漢室氣數已盡,劉備七十萬大軍被陸遜十萬打敗。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以蜀漢失敗,實在出乎諸葛亮的意料,或許當時諸葛亮比劉備還後悔。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終日以淚洗面,就這樣一命嗚呼。而經歷這次慘敗之後,蜀漢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資本。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不過我首先更正一下提問中的一點小錯誤。劉備聽聞張飛的死訊後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先主頓足曰:“咦,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厥於地。



也就是說,劉備聽聞張飛死訊,也是痛不欲生,哭的喪失意識。那麼關羽死後劉備的表現書中是怎麼描述呢?我們也找來看一看。《三國演義》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回對此都有描述,我們看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這樣描寫:言未己,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可見劉備得知關羽死後其悲痛之情是如此之切。



關羽、張飛皆劉備肱骨弟兄,同生共死多年。當他們兩個人身死的噩耗傳到劉備這裡時劉備是一樣的悲痛欲絕,之所以描寫不同則在於我們讀到的三國演義版本是經過毛宗崗批文潤色過的版本。作者這樣寫,使《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傳神,更耐看。仔細讀你會發現,關於他們兩個人的死如何傳到劉備這裡也是有區別的。

關羽死後託夢給劉備,說讓劉備起兵為他報仇。而張飛死後書中說劉備夜觀天象,見西北一星,忽然墜地。於是找孔明周公解夢。孔明掐指一算便說,三日之內,我軍必損一員大將。這樣的描寫只是作者為了增加故事可讀性,甚至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神話橋段,可見作者對這本書的潤色窮盡了權利。我們因此也需感謝毛宗崗的潤筆,沒有他就沒有這麼好版本的三國演義流傳下來了。



最後至於問題所說的區別,不必太在意。讀著順暢和好看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