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讓學生數一億粒米,並且讓家長送到學校,你怎麼看?

TBC三修德


別妖魔化“數1億粒米作業”了!題目的精彩超乎你的想象

對於“數1億粒米作業”,網絡上大多是批判之聲,一些家長和網友附上了各種做驚訝狀的表情包,以及“一粒一粒數”、“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包好帶回學校”的截圖,以示這個數學老師真的是瘋掉了,作業是折磨家長的奇葩作業。另外,還有專家給出一億粒米大約有50斤一袋的大米80袋,實在沒法送到學校去。還有專家型家長給出了“一秒數一粒,都要一億秒,約合1157.4天”結論,以示“一粒一粒數”的教學指示愚蠢。

在對“數一億粒米作業”網絡聲討浪聲中,我們也看到了數學老師被迫說出了“可能我估計錯了米的重量了,明天不用帶回學校了”的道歉之聲,這似乎再次坐實了老師的愚蠢,她出了一道不可解決的題目。但我們還看到了老師這樣的回覆“如果沒有做完可以週六週日再完成”。也就是說,有同學已經完成了。

實際上,老師所出的這道題根本沒有出錯,是符合相關標準的好題目。理由如下,

第一,一些家長一眼看出來了——“這絕對是小學四年級的題目”,這說明,他們的孩子也都做過,並不奇葩。

第二,據可靠消息,這道題目不是老師的原創,而是數學課本上面的題目——既然是全省乃至全國課本上的題目,就是經過教材編委會深思熟慮的結果。

第三,這道題的本意,在於讓學生學會估算——想在上課之前請學生們去了解一下100粒米的重量究竟是多少,從而為後面感知一億粒米的重量做準備。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測量等活動中去感受大數目的實際大小,積累數學經驗,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與他人合作探索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另外,學生所學的課程為《億以內數的認識》。如何讓學生了解一億的概念呢?數一數唄。可是,老師的本意也不是讓孩子們全都數完了,“一粒一粒數”的意思是一開始數出100粒米或者一杯子米粒看多少等,以此作為標準,通過除法瞭解一億粒米的多少。還有,課本上剛剛講解過升、毫升、杯子的容量單位,有多少粒米,進而瞭解一億粒米需要多少杯子,多少袋子等等。總而言之,這道題目可以一題多解,可以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是一道教材編委會審核過的好題目,並不奇葩。

還有家長指出,三年級讓數一萬粒黃豆或花生米,100粒裝一袋,1000粒再裝一大袋,最後裝成10000粒。這個題目讓學生體會到了萬的概念。你如何認為呢?歡迎留言。


趣聞怪事天天見


老師的苦心,家長的不解,造成了莫大的誤會

剛開始看到這個作業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居然會有這麼奇葩的作業,不是要難為那些學生家長嗎?

但是接著看看四年級學習的內容——《億以內數的認識》,這個“億”的概念並非能夠用實物來表現出來的,也是孩子們想象不出來的,但是這個一億是多少的範疇孩子們還是要有的!

所以這個老師就“煞費苦心”的想到了“1億粒大米”的作業,目的是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這個概念,希望孩子們發揮想象,並不是真要拿出1億粒米。

事情的發生大概就是那種“你說的和我理解的不是一回事

事情一出,不單單是家長都瘋了,網友跟著也是發了瘋:

其實,經過現場採訪該老師,發現她原本的意圖和家長理解的不在一個軌道上,她說:初衷是讓孩子先數出100粒米,瞭解大概有多少,那麼10個100就是1000,如此類推,估算和想象出1億粒米,感受1億是多大的數字,而不是真的去數1億米粒。

而且據說在班裡,已經有10個同學完成該作業。他們就是通過實踐、發散思維加上估算的方法完成了作業。有的同學是用量杯裝完後,數出多少粒米,然後再以此類推出一億粒大概需要多少量杯,還有同學用碗完成任務的。

所以,看事物還是需要多動腦筋,多發散思維,家長跟學生也要一起的進步學習!當然,老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還是要引導到位,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用戶50417439707


一公斤大米大概52000粒,長春大米算的,一年一產的。算50公斤一袋,需要大概39袋。 老師要玩咱就配合,38袋半送到學校,校方必須當場點清核對,多帶點人,核對不完誰也別想走,全校老師給出來點,點完如果不對,就是懷疑老師偷懶、給老子重點,什麼時候點對了什麼時候算


光明左使之女楊不悔


如果截圖都是真實的,那就很明顯了,數學老師自己對一億沒有概念,以為幾斤大米也就夠了,所以才說讓學生拿到學校來。


大周79900026


四年級第一單元就是認識大數,我想這位老師的初衷是好的,敢於創新作業形式,但具體作業

“數一億粒米”確實沒表述清楚目的和要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在實踐活動實在太少了,家長和老師們都可以反思下,小學數學教材配套的教具是發了下來,有在用嗎?孩子作業形式就只能是單調的書面作業?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暫不論作業是否奇葩,如果是王老師,會讓學生結合數位表+查資料,做一份5個大數認知的表格作業。下面講下我的出發點。

數學實踐~大數的認識

老師通過1億粒米,讓學生去實踐,去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是很難得可貴的。大數的認識,目的其一在於讓孩子通過生活中的大數來進行認知,其二擴展數域,數級增加至億級。

課本也是要求學生通過報紙,雜誌等資料收集一些大數的信息,再小組交流。個人也覺得這種方式比較好一些。

① 通過查資料,加深孩子對於生活中數的認識。

② 綜合複習進位制基礎和擴充數位表

③ 增加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這位數學老師顯然自己就不識數。

對這件事還有人洗地,說什麼鍛鍊這樣那樣的思維能力。也是同樣的不識數。

但顯然所有洗地的人,沒有真正計算過,一億顆米究竟有多重。

其實數大米粒的作業很多,比如數100,數1000,乃至數10000,或者讓孩子們算出一公斤大米大約有多少粒等等。而這位老師不知道是口誤還是真的不識數,讓孩子們數一億顆大米,而且還補充說明要一粒一粒的數,不過有沒有這個補充說明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億顆大米有兩噸多,誰家會沒事屯兩噸多大米?至於一粒一粒的數,那更是得數到猴年馬月去了。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相似的作業。

數一萬顆大米

這位傳媒大學附屬小學的小學生,認真完成了老師的作業,數出了一萬顆大米,並稱重發現重量為216克。這答案正確,因為100顆大米就只有兩克左右。大米雖然很輕,但一億顆大米我們也能算出來,有2160000克,即2160千克,2.16噸。按京東上最便宜的大米1千克7元錢,要做這道作業,先得掏一萬五千餘元呢。

人們對大數字缺乏感知能力。

當數字成千上萬人們就很容易喪失對數字的感知能力。

比如,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按光走一秒來算,即大約38萬公里(384401km)。

可38萬多公里究竟是多長啊?我們實在難以直觀把握,但我們可以將它轉換成疊紙,一張普通的紙大約對疊42次就能從地球到月球。不過,你得知道這種翻倍增長是相當恐怖誇張的一種增長方式。同時,你也得知道,不存在一張可以對疊42次的紙。要不然你動手試試。


三思逍遙


這作業好,數完了,小學畢業了,也有一輩子的飯吃了!

只能說句:跟不上創新時代節奏的家長,還爭著讓孩子去學什麼奧數。。。


沙漠狐狼147


老師問:“圓明園”誰燒的?

家長答:“老師呀!這‘圓明園’真不是我們家的孩子燒的,您在好好查查”


太平洋97551409


第二天扛著一袋子米就說是一億粒,老師要是不信,那就讓她自己查查數量對不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北京手機靚號Vxin2562996369


信息的正確傳遞有一個常識性的前提,就是要以受眾能夠理解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表述。過去曾經有過一個關於識字班的笑話,說是一個女學生到一個村子教那裡的婆姨們識字,教婆姨們念課文“一天一日,一日一天”。結果一個婆姨站起來抱怨:“一天一日還中 ,一日一天俺們可受不住。”。結果是給女學生鬧了個大紅臉。其實女學生教的課文本身沒有問題,可是人家婆姨們沒聽過這麼文縐縐的內容。對日字的理解不一樣,就造成了這裡的尷尬。

同樣,這個老師編制這麼個題目沒有問題,但是在給孩子們的表達上就需要按照學生們和家長們的理解能力和方式做些考慮,不要給理解的歧義留下空間。尤其是這種需要家長參與的題目,還應該考慮到經過學生的轉述後的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如果只是按照字面的理解,真有哪個家長實心眼,給你發動親戚朋友數出來1億粒大米,然後仔細打包,再安排物流給你把這2噸大米給送到教室來,恐怕到時候最尷尬的不是學生和家長吧?所以再告訴別人“前門樓子”的時候,一定要確保不要讓人家給理解成“胯骨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