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你印象中的珠江新城

大概有著絡繹不絕的人群

有著每日為了生活不斷奔波的人們的麻木臉龐

遇見|五羊邨

而在距離珠江新城5分鐘車程的地方

有一個叫五羊邨的地方

毗鄰南天廣場、珠江新城的高層商務住區

卻也洋溢著一股溫暖的本土氣息

遇見|五羊邨

聽著地鐵熟悉的報站聲響起

“下一站,五羊邨”

在這裡下車的人

有多少是親歷過五羊邨種種變化的呢

遇見|五羊邨

五羊邨最開始的名字

其實叫五羊新城

五羊新村、五羊村、五羊邨

也都是它的名字

遇見|五羊邨

從地鐵站出來

登上大天橋

通往四面八方

遇見|五羊邨

還記得有一年

走過這天橋的時候

橋兩邊的花基開滿勒杜鵑

一片奼紫嫣紅的美麗

遇見|五羊邨

橋下的車水馬龍,每天都在不停運轉

在這個快速運轉的城市

有人匆忙趕路,有人駐足停留

這裡面,鐵定也有你的身影

遇見|五羊邨

眺望不遠處的南方日報社

高樓已有了歲月的痕跡

見證著無數媒體人的努力付出

遇見|五羊邨

紅綠屋簷的仿古建築

讓人一眼就被它的古色古香吸引目光

聽說五羊邨的這家北京同仁堂

是廣州最早的同仁堂

可惜自己不是附近的街坊,一次也沒來過

遇見|五羊邨

來往五羊邨

你一定注意過這座“五羊邨”標誌石

它建於上世紀90年代

曾是老東山區的入口地標之一

2005年因地鐵五號線施工而被拆除

到了2010年才重新復建

石碑的周圍還被圍上了花圈

遇見|五羊邨

雖然五羊邨的地鐵站叫“五羊邨站”

但花圈旁的公交總站

仍以“五羊新城”命名

遇見|五羊邨

90路,138路,222路,778路,781路,b22路

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最記得的便是坐著222路車

從芳村到五羊邨

沿途20多個站

幾乎把芳村、海珠、越秀的風景都看遍了

遇見|五羊邨

面向東山的左邊

是寺右新馬路南二街

一條被美食包圍的小街

遇見|五羊邨

整整的一條街都是香飄四溢的香味

連路過的行人都被傳染得喜笑顏開

遇見|五羊邨

路邊停放著各式自行車

有的已經落了一層灰塵

遇見|五羊邨

你肯定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尾

若是沒有後座

還得坐在大梁上

遇見|五羊邨

行路之中,經過一片樹蔭

偷得浮生半日閒

遇見|五羊邨

記得以前這一側有個游泳池

是從什麼時候拆掉的呢

遇見|五羊邨

相比起老城區的街道

這裡還算寬敞平整

遇見|五羊邨

茂密樹蔭下的石碑

有沒有誰家的小孩在這裡躲過貓貓呢

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在一旁的路上走走停停

看到了不少頗有歷史的痕跡

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每到中午時分

這裡的快餐店

便會吸引眾多白領、工薪一族前來用餐

遇見|五羊邨

的士司機的

午休時間

遇見|五羊邨

因為價錢實惠

很多的士司機也會到這邊吃飯順路歇息

遇見|五羊邨

因為日曬雨淋而變得深淺不一的石板路

充滿老廣州別樣的韻味

遇見|五羊邨

沿著樓梯往下走

是一片寧靜的小區

遇見|五羊邨

無論走到哪一片小區

都有一家令人熟悉的五金店

遇見|五羊邨

蜿蜒的小通道

連接著居民樓

遇見|五羊邨

樓下的康樂區,幾位阿姨搬下來桌椅

愉快地在打牌

遇見|五羊邨

蟬鳴聲此起彼伏

是夏天最好的見證

遇見|五羊邨

年輕人都喜歡躲在空調房裡

而老年人則更喜愛出門走走

遇見|五羊邨

藍白的居民樓緊密挨在一起

有著香港屋邨的設計風格

這是廣州最早的井字形高層住宅

遇見|五羊邨

抬頭看看

是密不可分的“天井”

遇見|五羊邨

龍舟水過後天氣晴朗

不妨出去走走

遇見|五羊邨

五羊邨是毫無疑問的“美食城”

走到哪一條街也會被美食包圍

遇見|五羊邨

午飯時間

出來覓食的街坊多了起來

遇見|五羊邨

身處其中的五羊小學

原名五羊第一小學

是廣州市最早的小區配套學校之一

遇見|五羊邨

家裡的長輩曾說

早年在這裡買房的廣州人

都是廣州改革開放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那時候的五羊新城

已然擁有現代的城市圖景

遇見|五羊邨

這裡有中國最早的商品房

90年代建房初期

部分樓房就安裝有電梯

遇見|五羊邨

小區的設施也很完善

每走一條街

幾乎都能看到公共服務設施

遇見|五羊邨

就算是上學、去菜市場、看病

都不用跑去東山了

遇見|五羊邨

一旁的居民樓

也在加裝電梯了

遇見|五羊邨

一名上班族拎著沉重的包裹行走在路上

即使如此

他也依然保持著整潔的儀容

遇見|五羊邨

社區裡幾名“頑皮”的街坊在摘樹上的芒果

說說笑笑像個孩子

遇見|五羊邨

沿路的楊箕湧

分隔了五羊邨和舊東山

遇見|五羊邨

湧上飄著樹上落下的毛絮

遠處的小橋有人在拍照

遇見|五羊邨

河涌邊的人家

屋裡是一番祥和的氣氛

遇見|五羊邨

廣州市鐵一中就在這裡

多少鐵路子弟以這裡為奮鬥目標

遇見|五羊邨

走出街巷是寺右新馬路

有著五羊邨最醒目的地標

遇見|五羊邨

與石碑顏色相像

披著藍色外衣的這座大廈

是五羊新城廣場

每到中午,寫字樓的白領們便橫跨美食廣場

糾結著今天吃什麼

遇見|五羊邨

這座橫跨主幹道的過街樓

在當時還屬全國建築的先例

有許多餐飲食肆、娛樂設施

樓下就是地鐵和公交站

遇見|五羊邨

因為附近有很多寫字樓和住宅區的關係

這裡的餐飲選擇也非常多

一位住在附近的朋友常對我說

住在五羊邨,從來不愁吃喝

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遇見|五羊邨

很多人都說現在餐飲生意難做

我只知道

這附近的“騎士”身影

總是絡繹不絕

遇見|五羊邨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沒來得及坐下慢慢吃飯

一手拿著吃的,一手提著公文包

就這樣在路上解決

遇見|五羊邨

在路上看到媽媽一邊帶孩子

一邊顧著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

不禁感嘆母親的不易

遇見|五羊邨

美景大廈樓下的銀記腸粉

每次到店都會點一份香菇牛肉腸

再加一碗艇仔粥

每個廣州人,肯定都有自己的“專屬菜單”吧

遇見|五羊邨

銀記的一旁

又是一座“五羊邨”紀念石碑

這座石碑就比剛才的樸素很多

一頭一尾,交相輝映

遇見|五羊邨

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

川流不息的馬路

剛出爐的新鮮麵包

這裡,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

遇見|五羊邨

初中的級長都要求女生要剪短髮

人生第一次剪短髮

就奉獻給了它

那時候的女生,大概都是不樂意的吧

遇見|五羊邨

伴隨著整個初中的短髮歲月的

還有學校旁邊的小巷子裡

那家熱鬧非凡的餃子店

遇見|五羊邨

來幫襯的不僅有學生,還有白領、街坊們

多年以後再品嚐

這份味道還是一如既往的令人懷念

遇見|五羊邨

趁著辦公一族和學生黨的人氣

附近也多了許多小資店

遇見|五羊邨

除了寺右肉菜市場、明月農貿市場等

最愛陪媽媽來逛的就是華潤萬家

遇見|五羊邨

以珠江賓館命名的公交車站

其實,珠江賓館的“真身”

早在1959年就開始營業了呢

遇見|五羊邨

白綠相間的外牆

有些似以前身穿的校服

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記憶

遇見|五羊邨

在很多廣州人的認知中

廣州大道是新舊城區的分界線

以東為新,以西為舊

遇見|五羊邨

五羊新城位於廣州大道西側

與東側的珠江新城隔路相望

這種對比

正能折射出廣州城市發展的時代縮影

想必住在五羊邨的人,一定很驕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