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這周有部國產片上映,排場忒低,1%的排片量,和同期的《超時空同居》比起來,首日票房還不到50萬,後者票房是它的100倍。

(我不是說《超時空同居》不好,相反,它還讓我感覺這次有點意思。)

這個片子遇到這樣的狀況,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它沒有IP,除了戲份不多的斯琴高娃老師外,沒有明星,還是導演的處女作。

但卻也出乎意料,因為:

它不爛!

截至我寫本文為止,豆評7.3,我個人覺得還可以再高一些。

《荒城紀》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時間是民國24年,上世紀30年代。

那時候,國民政府開展了“新生活運動”。

它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期望是當時的中國老百姓能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

而其核心,就是“禮義廉恥”。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地點是中國的一個鄉村。

故事極具諷刺及黑色幽默。

您想想,那時候的農村,大多數人大字都沒識幾個呢,國民知識不具備,更何來談國民道德(素質)。

所以,這樣背景下,故事開始於一個烏龍事件:

保長將女兒翠翠嫁給縣長的傻兒子,有一天,在去縣長那裡要救濟糧的時候,女兒告訴她:

現在不是提倡新生活運動嘛,你回去後,建一個“禮義廉恥堂”,不用費太大周章,建個簡單點的起來,表個態度就行。

這個“禮義廉恥堂”一旦建造起來,到時咱村裡就能得到一批救濟糧,還有30萬大洋了。

由於本片的對白用的是方言,在這個題眼上,使得保長通過方言聽到的“禮義廉恥堂”變成了“李憶蓮祠堂”。

而這個事件從小到大不斷髮酵,最終釀成了一起群體性的悲劇。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導演徐嘯力,知道的人不多。

這也是老影視人了。

1995年,他就做為男主角,出演了《紅櫻桃》。

期間兜兜轉轉,到了他拍攝這部電影處女作的時候,已過40。

不能說《荒城紀》沒有瑕疵,但對我來說,我願意把這些瑕疵放小,本片依然是塊好玉。

導演的野心挺大的。

如果說同是民國題材的《驢得水》,諷刺的是知識分子虛偽的嘴臉的話。

那麼《荒城紀》走的是另一個端點:諷刺愚民的愚昧無知。

但風格,走的也是喜劇路線。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你看當保長把建造“李憶蓮祠堂”這事報告給村長後,村長一直是抱持懷疑態度的。

但是,在救濟糧,30萬大洋的誘惑下,村長的懷疑始終是被蓋過去的。

畢竟,村子裡的人都吃不飽了啊。

他們哪管這事有什麼意義,他們更多的是去揣測上面的意思。

於是,各種解讀出來了。

哦,李憶蓮是個寡婦,現在開展新生活運動,就是要拿李憶蓮做個榜樣呀。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甚至,還各種理解串聯,以讓自己說服自己這件事的合理性。

村民告訴他:現在管事的是蔣中正。

這個梗,還是跟方言有關。

蔣中正三字,在方言裡,村長聽成了“講忠貞”。

這一下,一切都對了,李憶蓮祠堂,該建。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可是,當祠堂建立起來後,縣長派管家來授匾了。

看著牌匾上偌大的“禮義廉恥”四字,村民們沒有一個人認識。

保長看了半天,也找不到他認識的那個“李”字。

可此時,最重要的是不能節外生枝,因為,管家把救濟糧,大洋都帶過來了啊。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在片中設定的那個村民吃不飽的情況下,要給他們做思想品德教育,多少有點拔苗助長的意思。

而我認同一個觀點是:

人之初,性本惡,只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環境,法律,教育,道德等的後天影響及約束下,人這種會有高級認知能力的動物,才會在素質上進化為今天的模樣。

而在影片所處的那個時代,吃不飽的村民們,其實並不具備這種被拔高的條件。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從而,這也造成了一個烏龍事件滾成了悲劇。

這裡,又有點管虎那部《殺生》的意味。

在那部電影裡,殺死黃渤扮演的牛結實的,其實是整個長壽鎮的村民,只是他們並不自知。

而在《荒城紀》裡,則是在保長,村長的帶頭下,村民們集體無意識地迫害李憶蓮。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這個李憶蓮是個什麼人?

外村的寡婦,照理說,是不能進祠堂的。

可是,為了救濟糧,30萬大洋,準了。

是保長,村長通情達理嗎?

不是,而是因為,不讓李憶蓮進來,錢和吃的沒著落啊。

李憶蓮對他們來說,不是人,是神。

既然要為你立這個貞節牌坊,村民們就集體有責任保護李憶蓮的貞潔。

於是,軟禁李憶蓮,監視李憶蓮,就是在保護全村人即將到手的糧食和錢財。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在這個角度來講,李憶蓮又是一個工具。

她就像一把螺絲刀,裝一個櫃子沒有你不行,還得好好用,不能把這螺絲刀用壞了,而櫃子裝好後,螺絲刀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即使,我們假設上頭是真的要建這個“李憶蓮祠堂”,那麼,當祠堂建立起來,村民們拿到錢和糧食以後,李憶蓮何處?

更多的可能,是像那把螺絲刀一樣被掛起來,無人問津。

當以後需要你李憶蓮出來再為鄉民們謀點福利的時候,這個工具又會被取出來。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本片的力度是狠的。

除了李憶蓮,本片不斷地透出在那種愚昧的環境下,人性無意識中的惡。

這個村子之前能得到救濟糧,是因為保長的女兒翠翠嫁到縣長家,其中有著關係庇佑。

對於縣長,保長等人卑躬屈膝。

但對下面的人,就不一樣了。

對於建“李憶蓮祠堂”這事,保長等人通過詢問村裡的“神算”後,選址在村裡的林硭家。

於是,另一條線索則是村民與林硭家的強拆之爭,要講道理,免了,有本事你告去。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而兩條線索,又通過李憶蓮串了起來:

林硭和李憶蓮兩廂情願,已經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了。

可出了這個“李憶蓮祠堂”,這段姻緣村裡也不能同意:

即將有著貞節牌坊的李憶蓮,怎麼能嫁人呢?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相對來說,李憶蓮,林硭這些人,反而是代表進步的。

林硭願意去接受一個寡婦。

而寡婦李憶蓮,卻也敢在那個時代,毅然改嫁。

但由於片中,這樣的人太少,愚昧的人過多,於是造成了這樣一個現象:

劣幣驅逐良幣。

李憶蓮講道理了:

我自小就是童養媳,林硭他不嫌棄我,願意娶我,我是自願的。

可這個道理,她是用吼出來的。

那一刻,在她身上是幾個村民強強按住她,不讓她離開。

更沒有人聽她講的道理。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荒城紀》,您能看到的,還有更多,不管是在故事情節還是其內核方面。

某種意義上來說,本片雖然所講述的內容是幾十年前的事,但其中有些情節的大膽程度,其實也不比《驢得水》弱。

(我不想誤導,本片對我來說,是一部國產佳作,但對比起來,我會更喜歡《驢得水》)。

那是一個特定時代下,一段藏於黑色幽默下的群體性悲劇。

但無論時代是如何特定,其實質還是人。

畢竟,一個群體是由人構成的,而群體又構成了時代的實質,至於時代本身,它只是個年份數字罷了。

只是,這麼低的排片量,這麼少的場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下了,說不定有的朋友可能都沒注意到電影院有這個片子的存在。

怎麼說呢?如果您有興趣的話,這樣的國產片,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這樣的中國電影,能去電影院支持,就多少支持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