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聶震寧:中國式的學習革命

「全民阅读」聂震宁:中国式的学习革命

聶震寧:中國式的學習革命

全民閱讀

「全民阅读」聂震宁:中国式的学习革命

★★★★★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革命如潮水般席捲而來,成為城市和個人發展的內生力量。由翁衛軍主編、杭州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一書,以銳觀點、大數據、悅學者、新實踐佈局,探討關於學習革命的各種觀點,收錄杭州市民閱讀的調查報告,講述10位學習型典型人物的故事,呈現4屆杭州學習節的盛況。

一個時期以來,談學習的書籍很多,然而談學習革命的書卻不多。當一部冠以“學習革命”主題的新書面世時,很自然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關注。這就是由翁衛軍主編、杭州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的《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一書。

在討論這部新書之前,不妨讓我們回顧既往的兩部關於學習革命的圖書。

一部是《學習的革命》中文譯本(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12月)。記得當時此書對我的吸引力不僅是書名具有衝擊力,更由於出版之初異乎尋常的大手筆廣告投入,還有就是書的副題: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20世紀最後一兩年裡,大凡談到新世紀的話題,總是比較激動人心的。及至瀏覽完全書,才發現書中居然保證通過所教之新方法可以“讓任何人都能更快地學習幾乎一切東西”,且可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加快5~10倍學習”,甚至“無論什麼年齡都可以提高學習效率10~100倍”,這就讓人感到比較可疑。最後竟有讀了一份傳授學習方法的培訓教程的感覺。我稍微對兩位作者注意了一下,一位是美國的珍妮特·沃斯,研究和推廣學習方法的專業人士;另一位是新西蘭的戈登·德萊頓,著名的播音主持人、廣告創意人、行銷專家。此書的風格顯然頗為體現作者的職業特點。

另一部則是前幾年讀過的《21世紀學習的革命》中文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該書作者是另一種身份,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榮譽教授拉爾·L·阿剋夫和創建著名的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瑟谷學校的丹尼爾·格林伯格博士。兩位作者的專業身份給我們帶來教育理念上的許多啟示。作者以自己所創辦的瑟谷學校為例,強調學習是自發進行的,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包括幼年、學齡期、工作階段乃至退休後。這部書因為其鮮明的人文精神和可資借鑑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國際教育界的普遍尊重。然而,說到底此書主要還是一部教育學方面的專著。

我之所以在討論新書《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之前,要論及上述兩部圖書,乃是因為它們同樣都冠以“學習革命”的主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有比較才會有鑑別。稍加比較之後,我們發現三者之間又是如此的各不相同。三部圖書,第一部其實是一部推廣學習方法的普及性教程,第二部也只是從學習革命談教育革新的教育學專著,而新鮮出爐的《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則是一部最為貼近學習革命真諦,比較全面涉及學習革命廣泛內容的圖書。三者之間,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性質的不同。

何為學習革命?無疑,學習革命絕不止於學習方法的革新,也不能囿於教育事業一隅。對此,《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一書開篇總論《關於第三次學習革命》中有一段比較清晰的闡述,即“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推動著生產力飛速發展,也直接影響著人類個體的生活方式及其相互之間社會關係的發展更新,學習在其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學習的社會意義更為顯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與學習方法的互相作用催生了學習的三次變革,主要標誌就是文字的出現、印刷術的發明以及信息技術引發的學習革命。”這段文字主要指出了學習革命乃是人類社會的重要進程,學習革命是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社會關係以及人們的精神生活、思維方法、認知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一次歷史性變革。這一歷史變革,對於亟須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中國,顯得尤為急迫和可貴。為此,我們姑且稱之為“中國式的學習革命”。

此書的總論從“中國式的學習革命”的理論闡述出發,具體論述了信息時代學習的發展現狀、信息時代對學習模式的改變、信息時代的考驗以及信息時代的學習策略等若干問題。每一問題的論述均在傳統學習與學習革命的銜接、融合的關係上進行實際深入且極富可能性的探討。例如,在探討信息時代的學習策略這一節裡,就有“對用戶來說的學習策略”“對企業來說的學習策略”和“對政府來說的學習策略”三個方面的介紹。而在“對用戶來說的學習策略”這一層次中,又有“要掌握一個重要的學習技巧—"零存整取"”“要把握一個重要的原則—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兼而顧之”“要注重改變自我—增強學習素質、轉變學習方法”等三項要求。這裡既有創新態度、革命精神,又有傳統承繼、務實風範。諸如此類辯證而綜合的思辨態度一直貫穿全書,既消解了那種一談革命便一切不在話下的絕對化,也避免了某些與信息時代不相適應的守舊人士簡單的抱怨和詛咒。

此書對信息時代學習革命的各個方面都展開討論。這些討論文章彙集在“銳觀點”部分。除總論之外,“銳觀點”還有“變革的力量”“衝擊的背後”“專家的對話”“微信的門道”等四組專題文章,每一組文章的安排都具有比較充分的設計策略。如第一組“變革的力量”裡,既有《信息革命顛覆學習方式》《技術革新催生學習方式革命》,也有《閱讀危機閃現傳統力量》《不可丟失的閱讀美感》;既有《三國爭霸統治手機小屏》,也有《BAT時代,一個暫時的時代》。僅僅讀這些題目,變革力量中的正負能量均一目瞭然。再看這些文章的作者,有讀者比較熟知的作家海飛、財經作家吳曉波、教育專家章蘇靜,有些顯然就是對信息時代和學習革命具有相當研究的專業人士,如王力、李稹等。通過這一組組文章的設計、佈局,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主編的開闊視野、縝密思考和精心謀劃。

生命之樹常青,實踐總是最具說服力的。讓我們最為感動的還在“銳觀點”之後的三個部分,分別是“大數據”“悅學者”“新實踐”。

在“大數據”裡,主編組織了四篇調查報告,分別是關於杭州市民“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閱讀習慣和閱讀偏好”“最喜愛的十大網絡學習平臺”和“最喜愛的十大悅學體驗點”的調查。調查報告數據充分,分類合理,分析客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科學性和啟示性。

在“悅學者”裡,收入了一組記錄杭州市學習型典型人物的特寫,一篇特寫記敘一位人物,共10篇。其中有地鐵工人、鮐背老人、民工詩人、藝術青年、社區志願者、書吧主人、網絡作家、MOOC達人、民間文學達人和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故事都毫無例外地洋溢著強烈的學習慾望和進取精神。一篇篇讀下來,正如其中一篇特寫的題目“學習像追美劇一樣讓人慾罷不能”,竟有欲罷不能的快意。

只有在讀了全書的最後一部分“新實踐”之後,我們才可能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上比較全面地理解此書編撰者的立意、思想和主張,也才可能俯瞰到杭州作為信息時代學習革命的實踐之城的概貌。“新實踐”包含四篇全景式通訊文章,全面記錄2011年以來一年一屆連續舉辦的杭州學習節盛況,請看,每一屆杭州學習節的通訊標題:“踐行"我們的價值觀"”“價值觀引領方向,創新推動發展”“中國夢·我的夢—學習成就夢想”“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智慧點亮生活”,內容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思想是如此的一以貫之,主題是如此的承前啟後。曾經有朋友告訴我,說杭州學習節辦得挺火的。讀了四篇通訊,不由得不信服。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誠哉斯言!杭州學習節正是實實在在點燃了杭州市民學習的一把火。而對於13億中國人而言,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正是要通過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和新興的信息技術的結合,不僅達到改善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更要追求提振文化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形成熱烈學習風氣的遠大目標,要在信息時代點燃永不熄滅的學習之火。這,就是我們正在實踐中的中國式的學習革命—為提高國民素質和能力的學習革命。在這一意義重大的歷史變革中,《信息時代的學習革命:以杭州為例》為我們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啟示。

(聶震寧: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全民阅读」聂震宁:中国式的学习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