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閻鎮——紅色革命老區

翼城縣西閻鎮地處中條山東段歷山北麓。抗戰時期這裡山高路遠,森林茂密,重巒疊嶂,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居住在這裡的山民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民風淳樸。這一險隘的地理形勢和優越的農耕經濟為建立抗日根據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鄧小平路居地

1943年,時任八路軍129師政委鄧小平同志到中條山傳達延安會議精神,召開“上河會議”,會議結束後遭遇日本人掃蕩,鄧小平等領導人由沁水縣下川經毛圪墶、梨疙瘩、小河灣進入翼城縣劉家渠村。晚上,部隊首長在共產黨員侯英武的北房召開了會議,會後在煤油燈的照射下,觀看了由大河村民演唱的蒲劇《殺廟》。第二天,部隊經山桑溝,夜宿一窯洞,從兜垛村向垣曲縣方向行進。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曹公村四聖宮——翼城抗戰的紅色搖籃

1938年2月犧盟會夏縣中心區、抗日民族革命大學分校、山西抗敵決死第三縱隊從曲沃轉移到西閻鎮曹公、十字河一帶。1938年6月中共晉豫特委在曹公“四聖宮”建立了“中共翼城中心縣委”(對外稱翼城八路軍兵站)、翼城抗日政府,領導和指揮了翼城、曲沃和絳縣黨的活動和抗日鬥爭。1938年10月,根據晉豫特委的批示,在曹公四聖宮又建立了翼城兵站中隊,指揮了這一帶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大學”分校在四聖宮駐紮,1942年,決死縱隊第三支隊和武工隊也在此打過日寇,當時有翼城縣委的崔鬥辰、李丙辰、閻紫琴、楊秀峰、李哲人、王挺、張森林、侯中南等同志,他們的英雄事蹟被當地群眾廣為傳頌。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古桃園事變”舊址

民國27年(1938)7月,日軍攻佔翼城後,分兵七路向東山進攻,不久便佔領了上河、大河一帶,翼城縣抗日政府便遷到古桃園村,駐紮在村民侯瑞娥泉子溝老院和村民李士權老宅裡。侯瑞娥泉子溝老院建於清代後期,距今約200餘年,為南廳北樓東西廈的四合院,東有角樓一座,高三層,當時抗日政府縣長李丙辰就在三間北房中辦公,角樓上有犧盟會員和八路軍戰士、民兵等人輪流站崗放哨。

民國29年(1940年)2月,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後,閻屬孫楚部伺機對駐古桃園的翼城縣抗日政權機關進行圍攻。是時,翼城縣抗日政府和各群眾團體主要領導已轉移到二、四區開展對敵鬥爭。2月中旬,敵人佔領了縣抗日政府機關,對縣抗日政府工作人員進行迫害,釀成古桃園事變。古桃園事變是十二月事變在翼城的延續。由於此前已按中共翼城中心縣委的部署作了有組織的隱蔽撤退,所以,“與地區其他縣相比,翼城的損失最小,特別是保留了大批幹部,為以後的恢復工作創造了條件”(摘自時任翼城縣抗日政府縣長李丙辰的回憶文章)。這次事變後,翼城縣抗日政府被摧毀,中共翼城中心縣委轉為秘密活動,犧盟翼城縣分會及各群眾抗日團體被迫停止活動。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八路軍129師386旅17團團部駐地

一九四三年春,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十七團奉太嶽軍區命令隨南進支隊進入翼城縣,團長尤太忠率領部隊進駐到位於縣城東南山區的村莊休整。團部駐紮在十字河(現十河)村。一營駐在上河村,營長是韓憲良。二營駐在堡子村,營長是耿向東。三營駐在曹公村,營長是符憲匯。二營營部住在堡子村家廟,衛生隊住在磨坊院,無線電通訊排住在西院裡北樓上,機槍連住在花牆院,南院裡,門樓院都住著連部。

十七團在十河村駐紮了兩年多時間,堅持敵後抗日戰爭,戰功卓著。在曹公四聖宮院裡召開了集訓大會,政委黃祖華,團參謀長周學義作了抗戰報告,戰士們士氣大振。在尤太忠團長指揮下,部隊一邊集結兵力大練兵,一邊開荒種糧種菜。期間反日寇“掃蕩”摧毀了各山頭的日軍哨卡據點;痛擊了絳縣炭元河一帶的閻系組織陳子文部隊頑敵;拔掉了駐守北常村的張子南漢奸隊伍據點;機智地襲擊了沁水縣駐上閣村的日偽警備隊一箇中隊。

一九四四年九月初,十七團接到參加青(城)浮(山)反擊戰役的命令,行軍三天到達青城縣賈村一帶,擔負起打援任務。在尤太忠團長率領下,全團指戰員勇敢頑強,一鼓作氣,與閻頑軍打了一場成功的“以少勝多”的阻擊戰。取得殲敵六百餘人,俘敵二百餘人的勝利。繳獲追擊炮四門,輕重機槍十餘挺,步槍三百餘支,彈藥不計其數。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五日,十七團以及東山一帶民兵百餘人,在團長尤太忠的指揮下,將北梁壁日偽據點團團包圍,激戰一夜,偽警備隊隊長及部下百餘人全部被俘。用炸藥炸開堡門,叛徒高夢兆等二十餘人舉手投降。此次戰鬥繳獲步槍八十餘支,輕機槍兩挺。

十七團英勇善戰,聲名遠震。尤太忠團長治軍嚴明,作風過硬,勇猛頑強,威震敵軍,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西閻一帶的青年積極加入17團,隨劉鄧大軍北戰南征,該團曾是陸軍13集團軍38師112團的前身。

西閻鎮——紅色革命老區

尤太忠團長在十河村辦公處的太嶽版《新華日報》

1941年皖南事變後,周總理曾在《新華日報》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曹公村十七團三營駐地發現的手榴彈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曹公村十七團三營衛生所駐地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國民黨軍人許克歐烈士墓碑

許克歐烈士墓碑。內容為“許克歐,廣東省文昌人,是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生前任國民黨八十三師二四九團第三營少校營長,在翼城縣下白馬村對日作戰中英勇犧牲,享年33歲。民國二十八年五月妻廖曼若敬立。”

許克歐從遙遠的廣東到中條山抗日,為民族大義捐軀,彰顯黃埔精神,同在山西的黃埔一期將領徐向前,陳賡可曾見過這位學弟?其妻得知丈夫陣亡,該是如何的肝腸寸斷啊!為防止日寇破壞其遺體,將遺體葬在西閻深山。不知烈士的後人今何在?鞠躬!致敬!

西阎镇——红色革命老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