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王府井大街,滿滿的全是回憶!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小的時候家住在紅霞公寓,位於小甜水井衚衕和大紗帽衚衕西口,鄰王府井大街不足80米。中學是在北京市二十七中上的,然後上了軍校畢業當兵,又然後轉業到北京飯店工作。離王府井大街一直很近,也很熟悉。今天小編就跟您說說記憶中的王府井大街。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詳圖》時,就把王府井大街分成三段:北街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現在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800米, 1999年9月11日北京市政府將王府井改為步行街,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小時候那會兒記憶最深的就是利生體育用品商店、四聯理髮店、百貨大樓、外文書店、東安市場的肉包子、工美大樓、穆斯林大廈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全聚德、《人民日報》、北京畫店、兒童用品商店、中國照相館等等。

利生體育用品商店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上學那時候,在北京的地面上,專門的體育用品商店不多,我記得攢了好久的錢想買一副速滑冰刀(黑龍江產),進口的買不起。利生體育用品商店經常沒貨,售貨員說;過幾天就來,那時幾乎天天下課就去問問,2周後終於買到了,什剎海的冰場小編是常客。“黑龍刀”至今還保存完整。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四聯理髮店

自小時候到現在四五十年都在“四聯”理髮,常給我理髮的小姚師傅都已退休多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說起“四聯”理髮店還是周恩來總理要求全國各地支援首都建設,1956年由上海最有名的四家理髮店“紫羅蘭”、“華新”、“湘銘”、“雲裳”的理髮師來到了北京,四家聯合成立一家大型理髮店,名字就叫“四聯”,也就是四家聯合之意。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一開始,“四聯理髮店”的位置正對著東安市場,而且面積大, 20多米長三個大門臉兒。這裡理髮價格比其它理髮店貴一些,但是衝著高超的手藝,“四聯理髮店”一下子就火起來了。

東安市場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東安市場較之北京其他市場就繁榮了。直到解放,東安市場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政治時期,1968年改制成為國企。東安市場改名為東風市場。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東風市場也是小編小時候經常去逛的地方,東安市場有四個大門:北門,西門。西門有三個,華大和新世界綢布店之間的大門是西門(路對面是外文書店),職工和貨運專用門是中門(路對面是一家賣箱子的商店),往南里面是湘蜀餐廳的大門應該叫南門(路對面是百貨大樓)。北門對著金魚衚衕。說是門,實際是很寬闊的大喇叭口,兩側有多家小吃店、食品店,很熱鬧花哨。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改造後的東風市場北門內,東來順旁邊出現一家賣奶油炸糕的小店,奶油炸糕現炸現賣,二毛四一盤,一盤五個,蘸著白糖極其好吃,再配上一碗香噴噴的蓮子小豆粥,勾人上癮花錢。後來在也沒有吃過比這好吃的奶油炸糕了。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回憶老東風市場,除去北門內的奶油炸糕,就是東風市場南大門內是個帶拐彎兒的院子,右手是家用電器大廳,左拐的院子東面是湘蜀餐廳了。在餐廳前買過幾次好吃的包子。那時人們肚子缺油少鹽,胃虧肉氨基酸嚴重不足,吃頓白麵素包子哈喇子都扯不斷理還亂,肉包子無疑更加刺激生理反應,就跟相聲裡說的皇帝落難時吃的菜幫子亂燉都說是“珍珠翡翠白玉湯”差不多。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1988年,市場在自身基礎上組建北京第一家商業集團,並恢復“東安市場”的名稱,成為東安集團下屬的百貨零售店。1992年東城區對1976年因地震成為危房進行改造,引發了港商對東安市場改造的興趣。

東安市場

1993年,北京東安集團與香港新鴻基地產有限公司合資在東安市場原址興建新東安市場大廈。1998年1月新東安對外營業。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集百貨商場、零售店鋪、電影院、餐飲娛樂、辦公樓於一體,總面積達21.3萬平方米,這裡比原來擴大了10倍。

金魚衚衕的那家花園

不記得是老爸告知的還是以後不問自知的,我還知道為了建賓館佔了金魚衚衕北側三分之二的“那家花園”。“大清國”那相國那桐的那府,那桐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在清末光緒、宣統年間先後充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等,併兼任過京師步軍統領和管理工巡局事務。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著名的"清華園"三個字,即由"那桐"題寫。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和平大會在北京召開,為了接待好建國以來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的參會使者,中央政務院選中黃金地段、鬧中取靜的那家花園,建設一個國際水準的賓館大樓。。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政務院將大樓命名為 "和平賓館",郭沫若題寫館名,齊白石以"和平鴿為題材作畫。"花園西側是和平賓館,東側是東城區人民武裝部一部分,這座有著五個廣亮大門的深宅大院已屬於人民政府。“那家花園”被“肢解”。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我小時候金魚衚衕西口很熱鬧,南有吉祥戲院、東安市場、東來順和五芳齋,北有天義順醬園和四聯理髮店。清真醬園天義順的建築獨具特色,院子上方四根柱子擎著個鐵罩棚,罩棚四周通風但可遮雨,若非淡淡的醬香,古香古色的設計不以為是賣醬疙瘩的。天義順不知啥時候改成“五味香醬菜廠”,大概和60年代六必居改叫“紅旗醬菜廠”一樣,是命運不濟,1994年和金魚衚衕一塊消失了。

四季香果品店

夏天在四季香果品店門前吃西瓜是王府井大街的一景。四季香果品店在百貨大樓對面,北面是碧春茶莊和王府井食品店,南面是鐘錶店和白底紅字十分醒目的北京照相館。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高臺階之上的果品店、茶莊和食品店相連,透過木框玻璃牆,店內景緻盡收眼底。每年西瓜上市,果品店會在門前便道上放置一個長方形大果皮箱,箱子中間翻板扔西瓜皮,下面坡槽吐瓜子,即方便顧客,也顧及了環境衛生。

百貨大樓

如同家門口的小賣部,幾乎每天前門進後面出,後面進前門出,沒覺得有特別的地方。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70年代流傳一個笑話,百貨大樓銷售很緊俏的一種化纖布料特麗靈襯衫,一顧客好不容易擠到櫃檯邊,開口就向售貨員要一件“痢特靈”,售貨員說“您出大樓,去馬路對過藥店,那有”,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引人捧腹,售貨員所指的馬路對過大概就是“百草參茸”。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小時候“淘氣”,沒事就去百貨大樓“滑樓梯” 。滑百貨大樓寬大圓潤光滑的石頭樓梯扶手又拉風又驚險,普通樓房的樓梯木扶手是無法與之相比的。我們常常上到二樓或三樓然後騎著樓梯扶手滑下來,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百貨大樓具有“中國第一店”美譽,北京人親切地稱之為“大樓”。北京著名的四大商場有王府井的東風市場和百貨大樓,隆福寺的東四人民市場和西單的西單商場,銷售額首屈一指是百貨大樓,外地客人來京逛百貨大樓是首選。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百貨大樓還出了個全國聞名的勞模“一抓準”張秉貴,去百貨大樓糖果櫃檯觀摩過張師傅“表演”,就技藝而言,其精準歎為觀止。

外文書店

由於工作關係經常要到外文書店買一些書籍,那時候沒有手機和電腦。去書店的大都是20歲以上的大人,現在很多娃娃都在自己看。社會真是在進步!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雷蒙、藍天、造寸、女子百貨

雷蒙、藍天、造寸、女子百貨,當時是北京最高級的服裝店之一,我的結婚禮服就是在雷蒙私人訂製的。後來雷蒙私人訂製做西裝的小王技師成了我妹夫。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兒童用品商店

從同升和鞋店向南過了亨得利鐘錶店是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簡稱“兒童商店”,是當時北京最大的兒童用品專營店。兒童商店建於1956年,宋慶齡親筆為商店題寫店名。商店營業面積廣闊,從衣褲鞋帽到童車玩具無所不有,是逛王府井最最吸引孩子們的地方。有孩子後也是小編去過次數最多的商店。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人民日報》

1949年3月《人民日報》從河北平山縣的農村遷到北京王府井大街時鳥槍換炮,原國民黨《華北日報》舊址還是一座深邃幽靜漂亮的大四合院,隨著報社擴大,1964年拆除四合院建起五層人民日報大樓。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直到1979年搬到朝陽區金臺西路,三十年來一直是王府井大街唯一與商業不沾邊又指導商品經濟活動走向的大樓。大樓門前北側是宣傳窗,展示的當天報紙引來不少讀報人。當時很多信息和知識人們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北京畫店

門臉不大,店內外窄裡寬,那時不開眼,裡面懸掛的字畫淨是名人名家作品,李可染、李苦禪、黃胄、董壽平、王雪濤、關山月等許多書畫家都在北京畫店留有墨寶,而畫店門前的牌匾“北京畫店”是由吳作人先生題寫。六十年代名人字畫不昂貴,工薪族一個月的收入可以換來一幅作品,但是過日子還唯恐不夠的普通家庭是斷沒有收藏這個概念的。本世紀初,北京畫店撤離王府井,到琉璃廠和文玩字畫扎堆兒去了。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中國照相館

王府井南口東側第一家是中國照相館。中國照相館1956年和西單北大街的國泰照相館同時從上海遷到北京,定名為“上海遷京中國照相館”,後改為中國照相館。小編本人的大學畢業證上的標準照片就是在中國照相館照的。後來工作中的很多證件照片都是在此照的。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傳統、古樸時尚、前衛

自豪驕傲

王府井這條街,要說的人和事太多了......。小編只選擇了記憶中深刻的那部分分享給大家。王府井大街,歷史悠久即表現得很傳統、很古樸,居於繁華鬧市而表現得又很時尚、很前衛;這條街,包容古老的商業文明,創立了聞名天下的許多中華老字號,這條街,吸收外來的西方文化,聚集了全球著名跨國公司的許多知名品牌;這條街,中外國家的領導人、大富豪們經常光顧,平民百姓、外地遊客穿梭其間,喜歡逗留,可以買到居家過日子的各種普通商品。古老的,隨著歲月更迭,日見其滄桑,新潮的,追著時代的速度,愈秀出風采;為輝煌的歷史年輪,它有足夠的資格自豪,為繁華的現實光環,它有無限的信心驕傲……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再“回”王府井大街,满满的全是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