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分流術

(1)切口:在預計的病變部位,用龍膽紫標出切口線,採用棘突上皮膚直切口。

(2)椎板切除:於病變區行椎板切除,但對於切除椎板的範圍需依據脊髓空洞的部位而定。

(3)硬脊膜切開探查:脊髓膜囊張力多有增高,在硬脊膜囊的兩側縫線牽引硬脊膜,並從中線切開。注意避免撕破蛛網膜,透過蛛網膜可見到脊髓空洞節段的脊髓膨大。該節段脊髓顏色呈黃白色,血管較為稀少。

(4)在脊髓後正中線或最膨隆之處用細針穿刺,抽出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可證實為空洞症。

沿脊髓空洞下段後正中溝附近最薄和無血管處切開脊髓,其切口長約5mm.採用硅膠腦室引流導管,將其遠端確切地放入纖維小梁少的脊髓腹側或腹外側蛛網膜下腔,以減少管端阻塞。近端經此脊髓切口插入空洞內,導管的放入深度為2~3cm,使空洞內液體引流至脊髓蛛網膜下腔。於蛛網膜切口處縫一細絲線將導管固定,並於其上方覆蓋小片明膠海綿。

(5)嚴密縫合硬脊膜,繼之縫合肌層、皮下組織與皮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