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責「好刀」用到刀刃上

把問責“好刀”用到刀刃上

問責是推進工作、務求實效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重點領域、攻堅環節,不僅能夠更好地引導幹部緊繃責任之弦,全身心投入幹事創業當中,還能讓不作為、懶作為、慢作為的幹部感受壓力,倒逼他們轉變思想觀念、重塑作風紀律。然而有基層幹部反映,“在本身工作任務繁重,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上級部門常常以‘問責處分’來推動工作,使基層幹部幹事創業沒有‘安全感’”,進而滋生“問責多了大家就會麻木”“棍子打多了就不覺得疼”等問題。

把問責“好刀”用到刀刃上

問責雖好,但切莫過分依賴,絕不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年來,“工作不好做”是基層幹部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所謂“不好做”,倒並非是工作抓落實、出成效真就有多困難,反倒是“無休止”的問責帶來了無形的巨大壓力。每個上級單位都會認為自家工作很重要,也都希望基層把自己的部署安排“當回事”,為保證工作實效,往往都會拿問責當“令箭”。正如某從事考核的同志所說,“面對山洪傾瀉式的考核壓力,基層已經‘疲掉了’,認為‘無所謂’了,但問責誰都怕,用之推進工作最管用。”其實,問責的使用範圍很廣泛,只要有責任落實,涉及部署安排,都可以拿問責“開路”,但真正發揮問責的效用是有“語境”的,否則就會過猶不及。

把問責“好刀”用到刀刃上

不妨給問責也做些規定,讓問責的適用性一目瞭然,把“好刀用到刀刃上”。

不恰當、不科學的問責,不僅達不到懲戒教育的目的,甚至還會損害相關部門單位的公信力,甚至誘發基層的“零和”心態。那麼究竟什麼工作適用問責,什麼方面不適用問責?這是當前需要規範和明確的重點內容。一方面,要具體地界定好問責的區間,減少重複考核、完善督察機制,真正把問責用到哪些重大領域攻堅、難點問題突破之上,既不能矯枉過正,不論好壞都問責,產生“連坐”惡果,又不能放寬尺度,能不罰的都不罰,讓問責失去威懾。另一方面,要明確規定哪些單位可以採用問責的手段,不是誰都可以拿問責做為“殺手鐧”的,“殺雞”切不可用上“牛刀”。

把問責“好刀”用到刀刃上

問責與厚愛是推動工作、落實責任的“雙生子”,只講問責、不提關愛是對幹部的不負責。

獎罰分明歷來是我們黨在幹部隊伍建設中的優良傳統。問責固然有推動工作、落實責任的功效,但長期緊繃的精神狀態始終得不到應有的舒緩,這必定會逐漸消磨幹部的安全感,甚至還會滋生無謂的“挫敗感”而自艾自憐,這絕不是幹事創業的好狀態、好現象、好氛圍。各級黨組織一定要落實好黨內關愛機制,用好用實《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堅決為擔當者擔當、為改革者鼓勁、為實幹者撐腰,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等重大舉措解開幹部被束縛的手腳、釋放不必要的壓力,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更優的心態投身工作,創造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偉大業績。(文 / 儲旭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