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捏脊?

王傑137887297


捏脊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拔腰筋”,捏脊是家長經常給小孩做簡單保健運動的一種。捏脊是家長通過連續不斷的對小孩的腰脊位置進行捏拿。捏脊有助於孩子舒緩皮膚,舒筋活骨,還可以有效的治療小孩腹瀉,因為捏脊有利於幫助小孩促進消化。適度適量的給小孩進行捏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給小孩強身健體。

捏脊的時候要讓孩子趴在床上,也就是讓孩子俯臥,然後家長把寶寶的衣服掀開,讓孩子的背部露出來,接下來就是家長實際操作的時刻了,家長要用到大拇指、食指、中指這三個手指,用這三個手指從腰部底從下往上捏起孩子的腰部皮膚,然後重複捻動,一般三到五分鐘就好了。

在捏脊的時候操作的家長要十分注意哦,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嫩,所以操作的家長要把手指甲剪了,還要在接觸孩子皮膚前把手洗乾淨,同時還要注意孩子捏脊的室內溫度,溫度不要太低,以防止孩子著涼感冒。

單純的捏脊可以促進孩子的消化和有助於孩子強身健體,如果在給孩子捏脊完成後,再配合一點對孩子穴位的按壓,那麼效果還會更好。

第一,我們大拇指的外側,靠近手腕的那一側,是我們的補脾經,操作的家長用自己的拇指指腹從上到下的反覆輕柔摩擦孩子的補脾經,一般一次運動重複五百次比較有效果。

第二,家長用自己的手掌位置輕柔的按壓孩子的腹部位置,注意在按壓的時候千萬不能太大力,只是按壓孩子腹部的皮膚。以上就是捏脊的詳細內容,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捏脊是小兒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 主要是通過連續捏拿脊柱部位的肌膚,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不僅常用於積食、腹瀉、厭食、咳嗽、夜啼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還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寶寶俯臥位,撩起寶寶的上衣並露出其後背,家長用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自下向上操作,你可以下圖來進行操作。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寶寶捏脊時,室內溫度一定要適中。另外,家長的指甲要修剪平整光滑,以免在捏脊的過程中損傷寶寶的皮膚。手法宜輕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勻。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過長,以3~5分鐘為宜。

前面我們講到了,單純捏脊對寶寶會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如果想通過捏脊來治療某些疾病,則需要配合其他穴位和手法來進行操作,比如,治療小兒先天和後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症,需要與補脾經、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種手法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1、補脾經:

脾經位置: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沿著小兒拇指橈側,從指尖推向指根,反覆操作500次。

2、摩腹

摩腹位置:患兒的腹部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手指掌面,沿環形方向摩擦小兒腹部的皮膚表面,要做到皮動肉不動,就是隻有皮膚動,皮下的脂肪和肌肉是不動的,操作6分鐘。

摩腹的方向應根據寶寶所患疾病而定,如果寶寶便秘、積食、消化不良,摩腹的方向為順時針;如果寶寶是腹瀉,摩腹的方向為逆時針。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端按揉患兒的足三里穴,操作200次。

想學習更多的小兒推拿手法嗎?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jjkkczj),回覆關鍵詞“小兒推拿報名”,即可報名學習。


醫知袋鼠


“現在的人呢,不管是小孩兒還是大人,都是挑食、偏食、節食,不知道怎麼就能好好吃飯了!”人吃五穀雜糧,不能好好吃飯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是消化不良、有時是脾胃虛弱不能消化、有時是胃部不適。看完這篇文章,保你吃嘛嘛香,不生病,身體健康!

捏脊是一項保健手法,就像拔罐、針灸等等。只不過捏脊只需要雙手,不用藉助工具。捏脊療法歷史久遠,千百年來在小孩兒的疾病預防及治療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古人探索的一種古老的按摩手法,主要動作就是捏、拿。到現在,手法已逐漸發展完善,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捏脊是可以調整人體臟腑的功能、氣血的運行的!

捏脊是一項保健手法,就像拔罐、針灸等等。只不過捏脊只需要雙手,不用藉助工具。捏脊療法歷史久遠,千百年來在小孩兒的疾病預防及治療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古人探索的一種古老的按摩手法,主要動作就是捏、拿。到現在,手法已逐漸發展完善,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捏脊是可以調整人體臟腑的功能、氣血的運行的!

下面給大家說一下如何捏脊:

1. 三指捏脊法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進行按摩。將大拇指抵在人體腰部正中的皮膚上,食指與中指放在拇指前的皮膚上,三指指腹相對用力捏拿肌膚,隨後兩手交替著向前捻動,同時拇指向上推移。從龜尾到大椎穴為一遍。如此反覆從下到上捏拿。捏拿過程中還有手法叫做捏三提一。即捏拿三下就提起來一下。還有叫“捏五提一”的,道理一樣。

捏脊可以刺激激發陽氣,手法的輕重可以根據人的不同來選擇。比如北方人腠理較密,手法可適當重些。南方人腠理疏鬆,手法宜輕。

2. 二指捏法

將食指的內側中指節抵住皮膚,大拇指置於食指前側,大拇指指腹與食指關節同時用力提拿皮膚。兩手交替著向前捻動。也是從下到上,如此反覆。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百科名醫


幾乎每天都有媽媽奶奶問我捏脊的問題,知道大家最關心的是什麼?在這兒呢,借這個機會,針對媽媽最困惑的捏脊問題,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如果捏對了,真的是可以讓寶寶睡的香,長的高,更聰明的。

1、孩子感到疼的受不了怎麼辦?

初次捏脊還有不疼的孩子嗎?尤其是那些皮糙肉厚的孩子,適應的時間比較長,每次都會嗷嗷叫!如果此時打了退堂鼓,就再也享受不到捏脊的功效和樂趣了!還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孩子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可力度稍減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

最好呢,是在捏之前不回擦紅後背,然後再嘗試捏,循序漸進,剛開始捏不起來也沒關係,日久天長嗎,不急於一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感會消失,舒適感增加,相信總有讓孩子舒服接受的一天。

2、提捏的時候有響聲是骨頭的聲音嗎?

由於小兒五臟未實,形氣未充,往往生髮之力不足,陽氣不能上達。既然不能上達,捏脊就要靠人工往上提一提,所以,捏脊從下往上捏,把脊背積滯的氣血捏開,陽氣也就能順勢生髮上去。

在提拉皮肉時,特別是在腰部,常會發出“啪”、“啪”的響聲,這是筋膜之間的淤積粘結被鬆開的好現象,往往脾胃虛弱、容易生病的小孩這種情況多見。

我們捏積,就是要把這些粘連捏散,把淤積在背部的氣血捏開。脊背這個人體大樞紐的氣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們身體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會逐漸消失。

3、捏脊可以調理哪些病症?

說可調百病也不過分,要不中國還會有一個專門捏脊調理小兒病症的流派?我覺得在中國應用最廣泛的還是捏脊的保健功效。

我們人體五臟六腑所有的背腧穴都位於後背的膀胱經,膀胱經是抵禦外邪侵入的第一道關口,氣血疏通了,自然而然孩子的免疫力就提高了,孩子就不容易感冒了。而且後背的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經常捏一捏,不但不容易生病,還可以促進孩子發育,長的更高更結實!

關於治病,最常見的還是消化道類病症多見,既然古人也叫“捏積”,當然就可以消除積滯,健脾和胃了,對什麼厭食、積食、腹瀉、便秘、腹脹等等都會有效。脾胃好了,人體氣機通暢了,氣血充足了,呼吸道病症以及夜啼、遺尿、多汗等各類病症也易康復。

4、孩子太小可以捏脊嗎?

如果要問多大適合捏脊,建議八九個月大吧,而且手法要特別輕柔。小嬰兒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或者用手掌做撫觸,來回擦紅後背即可。

或者是工字搓背也很好!工字搓背位於背部,成“工”字型,為脊柱正中線和上背部肺腧、身柱穴所在橫線及腰部腎腧、 命門穴所在橫線組成。


5、孩子捏多少遍合適?

  • 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捏脊5遍左右。

  • 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捏脊7遍左右。捏至最後一遍時每捏三次增加一個較重的提拉動作,謂之“捏三提一”法。

  • 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捏脊9遍左右。

這是一個大體的標準,因寶寶病症需要,加以增加次數。捏脊法可以天天操作,也可以隔天操作。

6、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很多媽媽學小兒推拿,最怕的就是辯證,什麼寒熱虛實,陰陽表裡,一聽頭就大。對於捏脊而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比較簡單而已。我們的督脈是純陽的,足太陽膀胱經是偏陽的,捏脊法就是去除淤滯、鼓動陽氣流轉以調和陰陽。

上捏脊,自下而上為“補”,可溫陽散寒;下捏脊,自上而下為“洩”,可清熱瀉火。

小孩一般日常保健和調理多數的虛證疾病,諸如消化不良,消瘦,風寒感冒以及氣虛,陽虛等,可自下而上。若有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熱積,風熱感冒伴發燒等宜自上而下,以利宣洩。

還可以來回捏脊,捏脊重在刺激經絡的基礎上,才有方向的區別。如果孩子有些內熱或陰虛體質,我也不建議總是一個方向捏脊,這種情況下,可以來回捏。比如,寶寶脾胃虛弱,媽媽每天為寶寶上捏脊七遍,今天呢有點上火,火不大,媽媽可以先上捏脊4遍,再下捏脊3遍。如果火大一些了,就可以先上捏脊3遍,再下捏脊4遍。總之就是比較靈活的。

實在傻傻地懵懵懂懂,那就上捏多少,下捏多少,當回傻姑唄~

7、什麼時間捏脊最合適?

剛才說明了晚上怎樣捏脊,其它時間就更可以放心捏了。當然,如果追求完美,早晨不閒時間緊張的話,太陽昇起的時候上捏脊最好!陽氣升起的時候,孩子的陽氣也一起升起,應了順應天時,天人合一這句話。反過來講,如果下捏脊呢,大家想想,是不是下午好呢?很多媽媽總是很好奇,刨根究底,那就多多思考一下吧。

8、睡前適合捏脊嗎?

睡前適合不適合,有些爭議,我認為關鍵是在捏脊的力度!千萬不要在孩子睡覺前,捏脊讓孩子疼的嗷嗷直叫,孩子被你捏的醒醒了,怎麼還能睡得著呢?

所以,晚上捏脊的力度一定要輕柔再輕柔,一個原則,孩子感到非常舒服就可以,否則就不要捏了,做做後背的撫觸就行!很多媽媽反應,只要孩子感覺舒服了,孩子才會很快入睡!而且孩子還喜歡睡前捏。

如果捏起來,孩子感覺疼,就在其它時間捏,直到不疼為止。

9、冬天適合天天捏脊嗎?

有一個媽媽高興地說:原來孩子體弱多病,捏了一冬天,寶寶長個了,胃口好了,肌肉結實了,也不愛生病了。

所以,有人說冬是收藏的季節,不易調動陽氣,那是對很健康的孩子,而對於一個不健康的寶寶,如果陽氣不足了,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扶陽固本,健脾和胃。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二者缺一不可!

天天捏脊呢?當然也要看孩子的身體,弱弱的,當然可以經常捏,甚至天天捏;很健康很棒,根本不需要天天捏,而且要少捏,這樣的孩子不依靠外力,自身也生長在正常發育的軌道上!

還有很多媽媽不知道怎樣捏脊,想學著捏脊,可只是看文字確實不容易看懂,到底是怎麼操作呢?媽媽奶奶也彆著急,如果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下我的捏脊視頻:捏脊有訣竅,才能顯奇效!讓寶寶睡的香,長的高,更聰明!

一家之言,百家爭鳴!喜歡就關注我,張家綱專心專注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張家綱小兒推拿


寶寶不吃飯、消化不良、易感冒,在家裡給寶寶捏捏脊,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髮育,還可以強身健體,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真的是很好的選擇,尤其是捏脊法不打針,不吃藥,在家裡就可以操作。但是捏脊是需要手法和掌握力道的,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的捏幾下就行。

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但是要根據孩子的反映來變動,比如孩子感覺不舒服可以手指鬆一鬆,或者多捏少提等,尤其是剛開始時孩子不習慣,會感覺到疼一點,所以父母可以輕一點,起初不一定非要有效果,只要孩子先適應了,接受了就行,以後再慢慢增加力度。最後建議這位媽媽可以讓專業推拿老師給孩子按摩兩次,自己在其中學習一些經驗再給孩子捏,這樣以確保自己的手法及力度都是正確的,以免自己做了無用功。


微笑掛臉上139392095


小兒捏脊能夠健脾胃,提高免疫力,還能夠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能夠調理脾胃,中醫有句古話“胃不和則臥不安”,捏脊使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會有腹脹、腹痛,自然就能夠安然入睡了。而且捏脊還可以通過刺激督脈和膀胱經,調和陰陽、健脾理肺,從而達到提高免疫力、減少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通過捏脊刺激人體脊柱兩側的植物神經幹和神經節的發育,還能夠起到防遺尿、止汗的作用。

【操作】

手法一:捏脊時,兩手的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的指腹對應用力,捏住小兒脊柱兩側肌肉,拇指在後,另外三指在前,三指向前捻動,拇指隨之推動,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點。可從尾骶骨處開始,和緩地向上推移,至項後枕部為止。

手法二:手我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相對,劫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拇指向前捻動,食指隨之推動,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點。從尾骶骨開始,逐漸向項後枕部推移。拇指在前、食指在後多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後多為治療。

建議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10遍。捏脊的過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後鬆開,應保持一路緊湊上行。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沾水捏脊對退燒有很好的效果。


育兒寶寶屋


為孩子捏脊的問題,我曾經專門諮詢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推拿科王建偉醫生。他給出了我幾個關鍵知識點:

首先,捏脊推拿對積食、咳嗽、脾胃問題等慢性小兒疾病以及體質弱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次,家長在家為孩子捏脊推拿,首先要講究手法輕重的問題,避免傷到孩子。我們知道,大人手的力道相比較孩子的承受能力有一個巨大的反差,即大人覺得沒用力,孩子很疼。

其次,家長為孩子捏脊推拿,相比較專科醫院的推拿科醫生,肯定有差距。王建偉醫生建議家長就輕不就重。即寧願輕一點。那麼怎麼把握輕重呢?孩子的表現和感受。

最後,捏脊推拿需要講究時間點,一般不要在進食後立即進行。作為家長,為孩子捏脊的話,睡前是最好的時間。一來方便操作,而來放鬆筋骨孩子很舒服,有利於快速進入睡眠。


成長觀察


寶寶取俯臥或橫臥在家長雙腿上使其背朝上,家長以雙手拇指、食指指面捏脊3-5遍,從尾骨端捏至大椎穴。從第二遍開始每捏3下,向上提1下,重點提腎俞、、脾俞、肺俞三個穴位。(第一次捏脊的時候孩子會不適應,有點疼痛,可以提前用手給孩子搓搓後背,直至發熱)

給孩子做推拿時候,不要有手直接觸孩子皮膚,以免搓傷,再做推拿時候可以往手沾點爽身粉、玉米粉。從而減少對孩子皮膚的摩擦。


小兒推拿



捏脊是小兒常用的保健治療,強身健體的一個重要手法,為小兒保健強壯要穴,有調陰陽,理氣血,通經絡,陪元氣,強腰脊等功效。臨床上可以治療小兒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肺系病症咳嗽,發熱,小兒生長髮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睡眠不安穩,夜啼等。常用手法一般有以下10種:


1、捋脊:中指指腹沿脊柱從上至下做直線推法,動作宜緩慢,力度須滲透。操作3-5遍。

2、揉脊:用掌根從上至下揉脊,3-5遍。

3、按脊:全掌或掌根至於脊柱,從上至下逐一按壓,3-5遍。

4:啄脊:五指併攏成梅花型,節律性從上至下擊打脊柱或兩旁,3-5遍。重點病變部位定點啄。

5、點脊:拇指止於脊柱兩側夾脊穴,從上至下逐一點按3-5遍。壓痛點重點點按。

6、叩脊:用拳眼節律性擊打脊柱,3-5遍。

7、推脊:小天心凹陷處正對脊柱,從上至下緩緩推動。約1分鐘。

8、震脊:全掌或掌根吸定脊柱,靜力性震顫,從上至下1-3遍。

9、捏脊:螞蟻上樹式從下至上7遍。

10、擦脊:全掌緊貼脊柱,快速直線往返擦之,透熱為主。


米兒媽


由於皮膚和大腦在發育上存在同源性,通過適度按摩,能對寶寶大腦產生良好刺激,促進大腦發育。每天兩次捏脊,每次5~10分鐘,能增進寶寶消化功能,增加體重並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捏脊時候室內溫暖保持在20度以上,以免寶寶受寒。

捏脊訣竅: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後向上提兩下,反手用2、3、4指尖貼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著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後每捏兩下提一下。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原先的方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注意!捏完5遍後,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後背發紅發熱。最後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半歲以內的寶寶可以只捏不提!

一天最適合捏脊的時間是早上,早上是人體陽氣生髮之時,此時捏脊效果會比較明顯。而晚上是養陰的時間,原則上不可捏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