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他要爲國捐款2000萬美元 並提了一個奇怪要求 結果無人敢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一個矯健的雄獅結束了上百年的屈辱史,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遊走在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們聞聽新中國的成立,也都紛紛突破各種阻擾,迴歸祖國的懷抱,來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為祖國增磚添瓦。比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錢三強等人,他們都為祖國的富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富的連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錢的大亨,他就是出身於寧波的世界船王包玉剛。

建國後他要為國捐款2000萬美元 並提了一個奇怪要求 結果無人敢接

包玉剛出生在寧波的一個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由於家鄉里海邊不遠,包玉剛常常跟隨父親奔走在寧波的各碼頭之間,在潛移默化中,幼小的包玉剛便對海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興趣也愈發強烈。1949年初,包玉剛一家人到香港闖蕩,開始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做點小生意,積累了一些錢。後來在一起討論做點更大的買賣時,包玉剛便提出了做海運的生意,然而父母聽後都一致反對,但包玉剛最終說服了父母,並努力學習關於船舶和航運的所有知識。

37歲時,包玉剛從英國買回了一艘陳舊的貨船,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隨後在他卓越的經商能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下,他創辦的環球航運公司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到了1980年,他旗下的船隻就有210多艘,總噸位超過了2100萬噸,比美國和蘇聯的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 美國《財富》和《新聞週刊》兩雜誌把他稱為“海上的統治者”和“海上之王”。

建國後他要為國捐款2000萬美元 並提了一個奇怪要求 結果無人敢接

當包玉剛在海上的事業進入巔峰後,他便開始進軍陸地上的房地產和交通運輸業,也隨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財富也多的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的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臟停止跳動。”在海外取得巨大的成功之餘,包玉剛也時常思念自己的家鄉,1978年包玉剛應廖承志的邀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並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期間鄧小平非常重視包玉剛的到來,鄧小平主席曾說:“世界船王需要船,如果我們國內的船廠能造,那不是兩全其美嗎?”然而在接見包玉剛時,由於臨時有事,鄧小平和包玉剛最終沒能見上面。

建國後他要為國捐款2000萬美元 並提了一個奇怪要求 結果無人敢接

包玉剛這次重返家鄉,除了撫慰內心的思鄉之情外,也讓他看到了祖國百廢待興的狀況,出於滿腹的愛國熱情,他當場提出要捐款1000萬美元給國家旅遊總局,在北京建造一座現代化高規格的旅遊飯店。1981年,他再次回到祖國,這次他如願以償的和鄧小平主席見了面,兩人相談甚歡,隨後在廣州和柴樹藩商談合作時他又表示願意向上海交通大學也捐贈1千萬美元,用來建造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然而在捐款時,他卻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飯店和圖書館必須以兆龍來命名。

建國後他要為國捐款2000萬美元 並提了一個奇怪要求 結果無人敢接

放在現在,這個要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然後在當時,包玉剛是海外的資本家,這就讓人有一種慣性思維:難道我們要接受一個資本家的捐贈?而且還要用私人來命名?所以包玉剛的捐款事宜最終被擱淺,他的2000萬支票也沒有人敢接。後來鄧小平得知後,以非凡的魄力打破了僵局,接下了支票,並且踐諾題寫了“兆龍飯店”四個字。鄧小平開放包容發展的思想和富於長遠的目光對海外想為國做貢獻的華人起到了巨大的激勵作用,在他的支持和讚賞下,1985年,包玉剛又出資了2000萬美元,資助修建了佔地1283畝的寧波大學,這也讓他完成了為家鄉建一所大學的夢想。誠如他辦學時所說:“寧波的面積是香港的十倍。香港550萬人口,有4所綜合性大學,而寧波500萬人中,沒有一所大學。在全國向四化進軍、寧波要改變面貌的今天,高等教育那麼落後,怎麼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