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他是中國焊接科學的奠基者、學術權威,一手開創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焊接專業。

他參與解決了我國眾多重大工程問題,為我國現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為創造征服世界的中國高鐵與核電站工程,提供了世界頂尖焊接技術的一生。

他開創的高鐵鋼軌的焊接技術,為中國高鐵的迅速崛起、發展並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因為他,我國的焊接技術世界領先。他的這一生,就是一段傳奇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潘際鑾,焊接工程專家,1927年出生於江西瑞昌。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4月出任南昌大學校長。

現任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等職。他身上有太多重量級的第一,他是全國第一條高鐵的鐵軌焊接顧問,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核電站的焊接顧問,曾成功研製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機器人,

科研成果價值高達千億,“我這一輩子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中國的第一個焊接專業是我創立的;

第二件事,我創建了南昌大學;第三件事,我在幾十年裡,為中國工業經濟做了很多工作。”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他對焊接領域的奉獻,也為中國帶來了一系列著有成效的進步。

20世紀60年代,他率領教師、工人花3年多時間,完成了由清華大學設計建造的核反應堆的焊接工程任務。

又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成功研製出我國首臺電子束焊機。最讓國人驕傲的是,

他開創了高鐵鋼軌的焊接技術,過去鋼軌是有接頭的,一小時走300公里,焊的不好,一斷,車子就都翻了。

現在鋼軌全部焊起來後看不到一個接口,就好像是兩條完整的鋼軌一通到底。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中國鋼軌焊接的水平超過世界任何國家,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在我國,超過4萬公里的高鐵軌道,

均是通過極為精準的焊接工藝拼接而成的。而這項“天衣無縫”的焊接技術背後,

凝聚了我國“焊接科學第一人”潘際鑾畢生的心血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中國焊接第一人”,沒有他就沒有中國高鐵

潘老的科研成果估計可達數千億,但在生活中,年過九旬的潘老仍和妻子身居陋室,

上下班也只騎自行車,每天在實驗室工作10小時左右。

“我終身投入這個事業,是為國家做貢獻,不是賺錢牟利”,

74年矢志科研報國,潘際鑾的精神如同焊接弧光中綻放的火花般絢麗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