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8年開建中小學和幼兒園,到2020年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36所

成都2018年開建中小學和幼兒園,到2020年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36所

去年市教育局會同市規劃局啟動了教育設施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對《成都市普通中小學(公辦)布點規劃(2006-2020年)》及《成都市中心城區幼兒園佈局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梳理,修訂編制《成都市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公辦)佈局規劃(2017—2035年)》。記者14日從市教育局瞭解到,截至目前規劃修編已形成初步成果。

修編亮點

“全域一張圖”

“全面高標準”“學段全覆蓋”

全域一張圖、全面高標準、學段全覆蓋是此次修編三個最大的亮點。

據悉,2006年、2013年分別編制的中小學、幼兒園佈局規劃,規劃範圍為成都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繞城以內的區域。而本次規劃修編,涵蓋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在內的全市22個區(市)縣,並且統一了編制要求和技術標準,真正做到“全市一盤棋、全域一張圖”,共同打造“優教成都”。

同時,此次修編一方面提高了千人學位數,擬將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千人學位數分別提高至31-33座/千人、60-64座/千人和62-66座/千人。另一方面還提高生均用地指標,擬將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幼兒園生均用地指標提高至15㎡/生;新區(三環外)的小學和中學提高至14㎡/生和18㎡/生,舊城(三環內)的小學和中學分別為12.6㎡/生和16㎡/生,而成都天府新區等16個區(市)縣則參照執行。

修編標準的提高並不是盲目提高,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部分區域土地資源緊張的現實情況,若原規劃未建學校採用新標準,規劃學位數將減少,且較難找到新的補充用地。所以,對原規劃未建的學校按原標準執行,本次規劃新增的學校按新標準執行。

除此之外,修編還將學前教育、小學、中學、職業教育、國際學校等統籌考慮,鞏固義務教育段已有成果。在學段全覆蓋的同時向兩頭延伸,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15年基本公共教育體系。同時大力發展公辦學前教育,提升公辦幼兒園覆蓋率。並配合“中優”戰略,實施中職外遷計劃,更好地支撐城市產業發展。據瞭解,成都未來還規劃新增2所國際學校,總數達到5所,提升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水平,支撐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建設。

規劃實施

成都將搭建

教育設施信息化平臺

2004年至2017年,成都先後實施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全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城鄉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公辦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校園周邊綜合整治工程,惠及1242所中小學校和462所幼兒園,實現城鄉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資源配置水平基本均衡,切實改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條件。

為了推動規劃修編的落地,市政府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全域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公建配套學校必須優先規劃、優先建設、優先交付使用”的“三個優先”原則,確保規劃能夠落實。

此外,據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正在大力推行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攻堅行動,促進規劃的實施。2018年計劃開工建設199個教育項目,包括幼兒園98所、小學66所、中學35所,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入園難”和中小學學位緊張問題,初步實現中小學、幼兒園均衡化佈局。至2020年,計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36所,增加學位約28萬個。同時,開展新建、改擴建學校行動,2018年將建成100所學校,增加學位10萬個。

與此同時,成都還積極探索掛圖作戰,信息化管理。市教育局將委託市規劃設計院,搭建教育設施信息化平臺,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域一張圖”。完善全域範圍教育規劃信息,及時更新建設情況、分年度建設計劃等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學校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科學性。(趙子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