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動作瀟灑的亳州大洪拳圖片


大洪拳又稱三晃膀大洪拳,又稱六步架,是目前主要流傳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一帶的古老拳種。

據傳東晉煉丹家葛洪看到兩隻山羊鼓腹抵角,悟得“鼓腹蕩氣,直勢橫閃”氣功和拳法創立了大洪拳。大洪拳素有“諸藝之源”之說,也稱少林看家拳,是大洪拳精華體系的一套單拳,因其極具搏殺實效,為清末天平天國、義和團等義軍所習練,賦予了大洪拳“神拳”的色彩。

經歷代拳師的不斷充實豐富和提煉發展,大洪拳逐漸形成了拳勢威猛,腳步紮實,功架渾厚,樸實無華的拳法風格,在中華武術中獨樹一幟,自成一派。

大洪拳以馬步樁為根基,一百零八打快猛穩,周身有意形無蹤,剛柔齊濟變無窮,近身短打極巧妙,招裡含招緊連攻。整個套路演練起來快慢相間、內外相合、剛柔相濟,形氣一體;

大洪拳套路有六步架大洪拳一路架:根基;二路架:飛騰;三路架:招法、化法;徒手對練有偎身靠臂捶、十二捶、十四捶、十八捶、長打捶、掛化捶、朝陽捶、五虎群羊捶、外扒眉等;

器械單練有青龍劍、四門刀、太平刀、截手單刀、八卦雙刀、常勝雙刀、六路春秋大刀、單扎槍、六合槍、蟠龍棍、齊眉棍、單鞭、雙鞭、九節鞭、繩鏢、虎頭雙鉤等;

功法有行功過氣法、臨敵應計法、老嫩救活法、百步捶法和擒拿控制定身法等。

洪拳歷史悠久,它孕起於齊魯大地,是漢民族智慧的結晶,反映了魯豫皖一帶人民剽悍、忠義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有著深遠的文化底蘊,承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很好的民族和民俗研究價值。

2015年,亳州市大洪拳俱樂部獲政府批准成立,任從禮出任會長,成為大洪拳在亳州發展傳承的重要里程碑。

任從禮和師弟馬洪航遠赴山東菏澤拜魯西南大洪拳29代傳人李青安、李青田兄弟二人為師學習大洪拳,六年後任從禮藝成還鄉。

大洪拳在亳州形成上至78歲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兒童大洪拳習練群體。但是大洪拳依然存在傳承的危機,目前亳州大洪拳習練人群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在四十歲以上的年齡,年齡結構偏大,年輕人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