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變身記

前些日子,筆者拍了幾張薜荔的照片發朋友圈,告訴大家這是薜荔,隨即有一位語文老師詢問:“難道這就是屈原筆下的薜荔?”筆者也不敢肯定。那麼,薜(bì)荔到底是什麼植物?它長什麼樣?歷代古籍中又是如何形容這種植物的?

寓意美好

古文中提到薜荔的還真不少,“薜荔”一詞最早出現於《楚辭》中,為屈原首先使用,它也是屈原的辭賦中出現較多的一種植物名稱。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一書中表示:“薜荔,香草也。”此外,書中還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據此可知,《楚辭》中提到的“薜荔”或作為香草以為人、物之裝飾,或依其習性而作喻,多多少少被屈原賦予了獨有的美好的精神品質,或幽獨,或高潔。

在《楚辭》中以香草、香木比喻美德的詩句還有很多,芳香植物與美德幾乎成為同義詞。據統計,《楚辭》中記錄了象徵忠貞與奸佞的34種香草、香木和20種惡草、惡木,超過記錄總數的一半。人稱“春秋第一相”的管仲,曾選出5種氣味奇異的香草,號稱“五臭”,薜荔位居首位。

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很多後世文獻中,薜荔不再是香草,反而成了荒涼的代名詞。例如,清代的詩人方文在《訪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中言:“雲封薜戶人何適,雪壓梅坡路轉迷。”這裡將薜荔所纏繞的門戶稱為薜戶,也指隱者的住所。唐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有:“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大概是以爬滿薜荔的土牆來烘托作者被貶後的心境吧。

薜荔變身記

奇特的隱頭花序

說起薜荔,隨便翻開一本詞典都有解釋,植物誌中也介紹得清清楚楚。《楚辭植物圖鑑》稱其為“常綠攀緣藤本,莖節具不定根”。

具體來看,薜荔是一種在華東、華南和西南各省區廣為分佈的桑科榕屬常綠攀援藤本植物或匍匐灌木,長可達數十米,借氣生根攀援,全株具乳液。其枝條有結果枝和小葉枝兩種,結果枝葉型大,小葉枝是攀緣樹幹或牆壁的枝條,著生葉小而薄,葉片為紙質或薄紙質。

薜荔幼株耐陰,能在較廕庇的環境下生存,莖上可長出大量氣生根,當其枝條攀附於牆頭或樹上,得到充足日照時便能快速生長,枝條隨之變粗、葉子變大,從而轉型為結果枝,進而開花結果。

薜荔變身記

常有人說,薜荔不花而實,其實不然。薜荔與無花果相似,具有特殊的開花方式,其花序為隱頭花序。所謂隱頭花序是指所有的花被肥大而凹陷的花序軸包裹起來。薜荔的隱頭花序單生於葉腋,梨形或倒卵形,具短柄。雌雄異株,花著生於隱頭花序的花序託內,雄花與癭花生於同一個花序託內,雌花生於另一花序託內,專由薜荔榕小蜂傳粉。開花時,雌雄隱頭花序在花序託先端均張開一直徑為2毫米的孔口,孔口在傳粉期過後即閉合。它的“果實”實際上是花序託,長得很像無花果,近梨形,其真正的果實藏於其內,為瘦果。薜荔在每年5~10月開花、結果。

治病良藥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薜荔作為良藥的記載。《山海經》中即有關於薜荔能治病的記載。唐代的《本草拾遺》認為,薜荔有主風血、暖腰腳等功效。隨後的幾百年中,藥學家們對薜荔的藥用價值均有過記載。

《日華子本草》中稱薜荔汁可以“傅白癜癧瘍及風惡疥癬”,《本草圖經》說薜荔葉能“治背癰,幹末服之,下利即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是詳細描述了它的形態與功效:“薜荔延樹木牆垣而生,四時不凋,不花而實,實大如杯,微似蓮蓬而稍長。”其“味甘、平、澀,主壯陽道,固精消腫,散毒排膿,下乳,治久痢、腸痔、心痛、陰癲”。《本草綱目》中言薜荔滿腹細子,“其味微澀,其殼虛輕,烏鳥童兒皆食之”。

薜荔變身記

因薜荔果中含有蛋白質、糖類、多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等,所以古人將薜荔種子作滋補強壯之藥。此外,薜荔還有其他藥用價值。

薜荔的根、莖、藤、葉和果均可入藥。藥理研究顯示,薜荔中有抗菌、增強免疫、抗腫瘤、抗誘導、抗炎鎮痛和驅蛔蟲等活性成分。其葉、藤、根是祛風利溼、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的良藥。

薜荔變身記

涼粉與愛玉子

在我國江南一帶,每至夏日,常有賣涼粉的小攤販賣一種叫“木蓮羹”的小吃。這涼粉就像水晶一樣,令人不忍食之。把這涼粉澆上糖水和著吃,清涼解暑,比仙草凍更爽口,且有淡淡的天然果香,色澤也遠比仙草凍更具美感,堪稱天然冷飲中的佼佼者。

薜荔變身記

這種涼粉就是用薜荔果製成的,薜荔果也因此獲得了涼粉果、甜饅頭之稱。此時,薜荔果已成熟。民間採其隱花果,剝開後取出裡面的種子陰乾。食用時,將瘦果放入布袋裡,浸入冷開水,不停地用雙手揉搓,除少許石灰水外,無需添加其他物質即可自行凝凍。約半小時後,晶瑩透亮的涼粉凍結而成。吃時稍加點薑汁和糖,甜辣爽口,冰涼透頂,風味絕佳。

若在這涼粉中加點烏梅汁、銀花露,可治夏日洩瀉、痢疾;若加些野菊花水,食之可免夏秋季節生瘡長癤之苦。臺灣等地有薜荔變種,叫愛玉子,當地人以此做涼粉,名為“愛玉凍”,製作方法跟做木蓮羹基本一樣。將愛玉凍放在冰水裡,再以蜂蜜、檸檬水調味,就成了“愛玉冰”,這可是如今臺灣最流行的夏日清涼解暑冰飲。

薜荔變身記

木蓮本無香

雖然“薜荔”現在是木蓮的中文正式名,但就連李時珍也不清楚為什麼木蓮會被前人叫作“薜荔”。

將木蓮的植物特徵與《楚辭》中提到的薜荔對比,不難發現,二者在有些方面根本對不上號。比如,木蓮並無清香,連清代著有《植物名實圖考》的吳其濬也納悶:“何曾有臭?”更是直言,不識薜荔,把木蓮當薜荔也就算了,還非要牽強附會地將木蓮歸為香草,實是無當。

薜荔變身記

爆裂的果實

況且,如前所述,薜荔的花被肥大而凹陷的花序軸包裹起來,何來《離騷》中所言的“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又有誰願意以這枝蔓橫生的薜荔編成帷簾?反而是天災人禍之後,人們或死或逃,村鎮中的空屋無人打理,薜荔往往會爬滿牆壁,看上去陰森森的。於是,後人常用薜荔指代蕭索,如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栽種薜荔也被認為不是什麼吉祥事。因為薜荔總是爬在蕭索破敗的斷壁殘垣上,和孤墳野鬼作伴,所以原來的外號“木饅頭”也被改成“鬼饅頭”。

薜荔變身記

在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住的大觀園蘅蕪苑裡有許多異草:或有牽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巔,或穿石縫,甚至垂簷繞柱,縈砌盤階,或如翠帶飄飄,或如金繩盤曲,或實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氣馥,非花香之可比。賈政見到後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認識。”隨行的說:“是薜荔藤蘿。”賈政認為:“薜荔藤蘿不得如此異香。”寶玉也認為不是,並說:“這些之中也有藤蘿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蕪……”

蘅蕪苑中居然也有薜荔這種既不美也不香的植物?由此,不妨大膽推測,薜荔這名字在歷史上應該另有所指。

誰是“原裝”薜荔

問題大概是出在唐朝的本草學家身上。唐代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中,將木蓮稱作“薜荔”可能就是當時各家看法的集中體現,誤將生於石上的原版“薜荔”和“木蓮”混淆,認為薜荔就是木蓮,後人也就將錯就錯了。那麼,“原裝”薜荔到底是什麼植物?

反正不是“山居柴扉石戶皆是”之輩。根據《漢書·禮樂志》所載,薜荔可是芳香之物。《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薜荔還有一個名字,即《山海經》中記載的萆荔,清代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提到:“萆荔……《離騷》作薜荔。”文史大家王利器的《顏氏家訓集解》有:“……亦云馬藺……郝懿行曰:‘謂之馬(藺)者,此草葉似(韭)而長厚,有似於蒲,故江東名為旱蒲,三月開紫碧華,五月結實作角子,根可為刷。’”

薜荔變身記

馬藺

明吳寬曾作《馬藺草》詩二首。馬藺花開時雖有清香,但比起蘭蕙的幽香,相差甚遠,因此詩人說:“花開如蘭蕙,嗅之卻無香。”雖“不為人所貴”,但在地下長著特別長而堅韌的根,正如吳其濬所言:“柔韌細潔,用久不敝。”人們取來製成刷子用以刷馬,故《爾雅》中稱之為“馬帚”,後人選一些色澤亮麗者製成“撣子”。

形似蒲而小,根可制刷。據此描述,就是馬藺,一度被訛作馬蘭。說起馬蘭,大家都熟悉。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草,其葉似蘭而大,花似菊而紫。我們吃的是它的嫩莖葉,尤其是春天裡新冒出來的,南方人稱為馬蘭頭,喜歡用它當餃子餡,焯水涼拌也不錯。

薜荔變身記

馬蘭

真正的馬藺長什麼樣呢?馬藺為多年生密叢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葉基生,堅韌,灰綠色,條形或狹劍形。花為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蒴果長橢圓狀柱形。花期在五六月份,果期為6~9月。耐鹽鹼、耐踐踏,根系發達,可用於水土保持和改良鹽鹼土;葉在冬季可作飼料,並可供造紙;根的木質部堅韌而細長,可制刷子。


推薦收聽:

1.古代的低度酒,是如何讓王朝覆滅的

2.隔夜茶致癌不能喝?真相來了!

3.情人眼裡出西施?沒毛病!

4.愛在七夕,一見鍾情!

5.喝酒為什麼會感到快樂?酒精究竟做了什麼?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薜荔變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