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粵劇團送130場惠民演出進基層

肇慶市粵劇團的演員們,在懷集縣冷坑鎮譚迪村演出完後,趕到冷坑鎮冷坑村文體廣場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看到村民已經圍坐在舞臺下翹首以盼,演員們忘記了累,精神抖擻地踏上臺板,舞起水袖,鑼鼓奏響,掌聲伴著粵韻又開始在鄉間響起。

從今年4月份起,肇慶市粵劇團積極響應省文化廳關於開展2017年戲曲進農村試點工作的要求,開展送戲進基層演出活動,計劃演出130多場,並將演出範圍從社區、農村延伸至鄉鎮中、小學,讓基層群眾一飽眼福,讓學生領略粵劇魅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傳承戲曲傳統文化。截止到目前,市粵劇團已演出了70多場,反響熱烈。

“我30多年沒有在村裡看過戲了,謝謝你們來演出,以後還可以再來嗎?”在懷集縣一偏遠的自然村裡,有村民看完演出後激動地對市粵劇團團長陳啟良說道。陳啟良說,這幾個月的下鄉演出雖然辛苦,但他感到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就達到了普及戲曲藝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目的了。

這幾個月來,市粵劇團晚上在社區、農村演出,方便群眾看戲;白天在中小學校演出,普及粵劇文化。日前,在肇慶高新區龍湖小學的演出,就吸引了400多名學生觀看。演員們根據青少年的特點,表演了《猴王借扇》《活捉張三郎》等摺子戲,引起了學生對粵劇的濃厚興趣。演員們還將學生請進後臺,讓他們瞭解粵劇不同行當角色化妝的過程,零距離接觸服飾、道具,在視覺上對其有初步接觸。學生還可以穿上戲服、化上粵劇妝,一同在臺上體驗粵劇的手勢和唱腔。

“以前見過外婆在電視上看粵劇節目,現場看感覺很特別,很厲害!”龍湖小學學生岑偉均和其他大部分同學一樣,因為這次粵劇下基層活動,才第一次對粵劇文化有了直觀的認識。該校的老師葉豔芬說,學校有很多學生來自外地,粵劇團的演出,不僅可以讓學生多接觸傳統文化,還可以讓外地學生多認識肇慶本地文化。在龍湖小學演出當天,因交通原因延遲了1個小時開始,學生仍有秩序地耐心等候;演出完畢,學生唱起了《感恩歌》向演員表示感謝,這些都讓粵劇團的演員們十分感動。

“看到臺下觀眾看得開心,看到學生們對粵劇產生了興趣,多苦多累都值得。”入行30多年的粵劇演員朱女說,早上6點多出發去基層,一到演出地點立即化妝,往往演員也要幫忙搬器材、佈景,演出一個多小時,立即趕往下一個演出地點。他們試過等暴雨過後繼續堅持演出,也試過烈日底下穿著幾層厚的戲服表演。肇慶市粵劇團黨支部書記陳榮森說:“這麼頻繁、這麼大範圍的送戲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是近幾十年來少有的,這也是對年輕一代粵劇演員的磨鍊。”

據瞭解,我省其他試點城市,主要由業餘曲藝社開展此項活動,而我市則由專業粵劇團隊開展,演出地點不僅到鄉鎮社區,還到中、小學校,範圍更廣。“粵劇團過去經常到外地演出,傳揚肇慶粵劇文化,這次是真正讓肇慶老百姓都看到了本地的粵劇。”陳榮森表示,有的鄉鎮學校希望以後多一些這類型的戲曲表演,建議我市可以像其他城市那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粵劇在基層文化市場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