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買的社保在同樣繳15年的情況下,退體後所領的養老金的數額是一樣的嗎?

凡夫俗子34119337441


首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職工和靈活就業,職工指的就是在企業就職的員工,簡單理解為也就是單位給繳納社保的就叫做職工社保。靈活就業人員,指的則是沒有單位在職,自己來繳納社保的這類人群,比如個體工商戶。

此問題指的社保就是我們所說的五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者的區別在於:繳納的種類不同,職工是有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而且是國家強制單位必須為職工繳納的,而靈活就業者是以個人名義繳納,如果沒有單位掛靠是無法繳納這兩個險種的,也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待遇。其次,繳納的費用比例不同,單位在職人員,除了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必須要由單位繳納,其餘的險種是按照當地的政策由單位和個人承擔相應的比例來進行繳納。而靈活就業者除了不能繳納的兩個險種之外,其餘的險種產生的費用都是由個人全額承擔。再次,單位繳納社會保險,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是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而靈活就業者繳納的養老保險的費用是記入個人賬戶。靈活就業者繳納的社會保險,需要全額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要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和單位社保相比,靈活就業者繳納社會保險就必須承擔所有養老保險的費用,因此,產生的費用就比較高。而且靈活就業人員女性是55週歲退休,單位職工是50歲退休。

總的來說在繳費基數、工齡和繳費年限都一樣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和單位職工的退休待遇在養老金上還是會有差異,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要比單位職工要低一些。具體差異的的金額也是根據所在地的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這個問題是相當現實的,參加職工社保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交費15年情況下,退休後養老金是否相同?

曾經有人就告訴我,職工繳納的社保待遇高,是不是真正這樣的?

一般來講,2000年之後參加社保的人員養老金計算都是隻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項待遇。這兩項待遇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乘以1%。

社會平均工資,都是有各設區的市公佈的,有的直接使用省公佈的省級社會平均工資。總之,一個地區退休待遇計算,只會使用一個社會平均工資。

不過,退休年代都有差異,社會平均工資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每年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都會增長8%到10%。五年社會平均工資,會增長70%以上。

平均繳費指數是什麼?平均繳費指數是每年交費指數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等於本人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參加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人非常熟悉,一般就是我們的交費檔次,比如60%,80%,100%。就可以轉化為0.6,0.8和1。

因此,我們一生中有可能按照0.6繳費,也有可能按照1繳費。歷年的一個平均數,一般也是在0.6到3之間。

繳費年限非常重要,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

繳費年限並不是截取到整年,而是每個月可以轉化為0.083年。並以此計算基礎養老金待遇。

由此如果我們交費都是15年,平均繳費指數都是0.6,實際上我們就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所以,不論是企業繳費,還是個人交費,交費年限相同,交費指數相同,退休待遇的基礎養老金就一樣。

個人賬戶養老金非常簡單,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餘額,實際上是每月交費時,按照法律規定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現在全國統一是交費基數的8%每月劃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每年會計算記賬利息。

如果我們交納時間都一樣,交費基數也一樣,這樣我們的劃入金額和計發利息都一樣,我們的個人賬戶餘額就不會有差別。

餘額不會有差別,但是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會有差別的。退休年齡越小,計發月數會越大。40歲退休的年齡計發月數是233個月,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70歲是56個月。

如果我們退休時個人賬戶裡有27800元。60歲退休,這樣我們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27800元除以139個月,等於每月200元。

所以,不管是企業按照職工保險交費還是自己按照靈活就業人員保險交費,主要是看交費基數和交費時間的。多數情況下,退休待遇不會有差別。


暖心人社


首先企業的最低基數與靈活就業人員的最低基數是相同的,如果同年同月出生的兩個男性,在同一城市,兩人同時參保,一個按照企業繳納15年,一個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繳納15年,同樣按照最低基數,不考慮因為繳費時間造成的個人賬戶利息上的差距,在完全理想化的狀況,那兩人的退休金是相同的,但是這要求的前提很多,因為一般企業是按照應發工資乘以比例來繳納社保的,除非應該工資一直低於社保最低基數,不然不會一直使用最低基數繳費,而靈活就業人員只能在社保規定的幾個檔次就進行選擇,這就使除非企業繳納和個人繳納都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一直繳納,不然不會兩人從始至終每年的繳費基數都一樣,很難實現。

為什麼不比較女性,因為涉及到企業工作並繳納社保五年以上的女性50週歲退休的問題,否則女性為55週歲退休。

其實退休工資的計算方法是全國統一的,網上都能查到,看一下涉及的因素,就知道哪些會影響退休工資水平。


潘國強


只要繳費標準一樣,繳費年限一樣,退休時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就是一樣。

謝謝《頭條問答》老師邀請。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 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同屬於一個養老保險範疇。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使用的是上年度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比例是20%(國家直接優惠8%),進入個人帳戶8%,進入國家統籌基金帳12%,這20%全部由個人繳納,最高可以高於社平工資的300%,最低可以低於社平工資的60%;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企業職工的實際工資收入。繳費標準是28%。依法應該按本人工資的100%繳納養老保險費,如果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也可以低於至本人工資的60%繳費。而企業職工依法只繳進入個人帳戶的8%,並全部歸個人所有,其餘的20%由企業繳納,進入國家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帳戶,歸全體繳費人和國家所有。

因為,養老保險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基金組成。雖然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繳費標準的20%全部由個人支付,國家優惠了8%,進入個人帳戶的也只有8%。而企業職工的繳費標準是28%,個人繳費的8%完全進入個人帳戶,其餘的20%完全由企業繳納,由此建立了國家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的資金池子。

但在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人員退休,在計算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時,使用的是統一的上年度城鎮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標準。並不因為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人員當初少繳了8%(國家優惠了,國家財政要補上的),而在計算退休養老保險金也降低計算標準。且是與企業職工一樣,使用的是同一個領取養老保險金標準。

所以,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領破取養老保險金,只要繳費年限一樣,繳費標準(基數)一樣,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就是一樣,這是沒有疑義的。

管見了。



商世好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交夠十五的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退休後工資也都是在一千左右,而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後的工資是比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高,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後的工資普遍比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高出幾百塊錢,雖然是同樣繳費是十五年,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繳費很多地方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的,而職工養老保險就不一樣了。

本人在基層工作,經常處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有關事宜,如果你掛靠企業,企業給你解除勞動合同,自己就繳納20%就可以了,而沒有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開始繳費就是最低標準,退休後工資也是最低的,這個根本就不用比較。

看到很多人回答的是職工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都是繳費十五年,說退休後工資是相同的,這樣理解是錯誤的,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到勞動保障部門諮詢一下,工作人員肯定告訴你是不同的。

無論任何時候職工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不一樣的,同樣是繳費十五年,但職工養老保險是職工正在上班期間繳費,工資是每年都會調整的,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沒有工作,你的繳費每年也在調整,職工養老保險調整的高,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的繳費調整的低。

所以告訴這位朋友,職工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同樣繳費是十五年,但退休後的工資是不相同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的養老保險信息。





踏雪尋梅jia


在參保時間、歷年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退休時間都相同情況下,養老金計發金額也相同,但是靈活就業人員累計繳費金額要比企業工作的參保人員多。


黃華社會保險實踐者


肯定是不一樣的。職工社保是單位按你當年工資比例繳的,靈活就業人員都是上年本地社平均工資,有高,中,低檔繳費,所以就會有不同的退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