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反艦飛彈如果在現在軍事戰爭中能擊穿二戰戰列艦的裝甲嗎?

聽海之貓1


上個世紀80年代,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了一系列對抗反艦導彈的測試。事實證明,由於速度低,穿透能力較弱,反艦導彈僅僅能在戰列艦主裝甲上留下痕跡而已。雖然,沒有超音速大型反艦導彈參與對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防禦性對抗,但可以清楚的是,假如僅僅是攻擊主裝甲,反艦導彈是無法擊沉戰列艦的。

圖為魚叉反艦導彈

現代反艦導彈更傾向於裝藥量和最大飛行速度以及攻擊角度,也就是說,嘗試用爆炸威力破壞現代艦艇內部的反艦導彈最多可以大規模毀傷戰列艦上層建築。對核心的指揮設施和彈藥庫還是很難造成嚴重威脅的,也就是千穿百孔之後,戰列艦仍然具備反擊和返回港口的能力。

戰列艦防護十分全面

灌頂攻擊雖然可以造成更嚴重的損傷,但是鑑於彈藥庫擁有全面的防護,超級戰列艦的水密艙結構也非常健全,即使水平裝甲被打成篩子,也很難徹底擊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超級戰列艦大多數是被魚雷多次命中大量進水而不治而沉。

武藏號殘骸

來自天空的炸彈在面對武藏,大和時表現並不良好,反艦導彈灌頂攻擊也是一樣的道理。讓戰列艦消亡的不是航母,也不是導彈,其實應該是性價比。假如不論造價,戰列艦是最優秀的航母盾牌和近距支援火力,但是,相比更廉價的艦艇,除了防護性和打擊成本擁有優勢,其他都是絕對的缺點,維護費用高,性價比低其實才是戰列艦無法復出的主要原因。


軍事新觀察



現代反艦導彈擊沉戰列艦這樣“海上恐龍”是再正常不過是事情!

圖片上就是我軍“051級”驅逐艦上裝備的“海鷹–4(丁)”型大型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為90㎞、速度0.8馬赫、採用主動雷達掃描尋的、半穿甲戰鬥部重量510㎏,實際裝430㎏高能炸藥(約1000磅)我國當初研製“海鷹–4”導彈的目的就是在岸上和海上擁有一型射程在100㎞左右的大型導彈,在戰時只要敵5000噸級別的戰艦命中一枚就能讓其沉沒或者重傷!

如果一個有六艘015級驅逐艦的支隊,攜帶36枚“海鷹–4”導彈就可以擊沉衣阿華戰列艦!首先,430㎏裝藥的半穿甲戰鬥部就是對抗大型戰艦厚實的裝甲,而“海鷹–4”型導彈和其改進型都採用“掠海飛行”,36枚導彈要是都擊中戰列艦一側的水線附近將把戰列艦的所謂厚甲“撕”成千瘡百孔!並且導彈沒有燃燒完的燃料會引起巨大的火災,想要“損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蘇/俄“光榮級


”巡洋艦所使用的SS–N–19“花崗岩”(P700)遠程反艦導彈,在有中繼的條件下射程超過了550㎞,無中繼為50㎞(導彈沒有中繼射程都近,叫做“雷達目視距離)、高彈道速度1.5馬赫,末端2.5馬赫、發射重量7.5噸,攜帶750㎏高能炸藥的戰鬥部。

“海鷹”系列反艦導彈已經老舊,伴隨著051級的退役而退役,但是除了我國研製重型反艦導彈之外,蘇/俄更是將重型反艦導彈發展到了極致!目的就是對抗美軍的航空母艦厚甲板,順便說一句:二戰期間的艦船用鋼板質量根本不能與現代艦船用鋼板同日而語,當時的軍用標準僅相當於現代“16MN”級別(16mn是一種普通的通用型低合金鋼,mn指的是鋼鐵所含元素“錳”的化學符號)的民用船舶用鋼板,並且還是“平爐”冶煉,性能非常差!根本不能抵禦現代重型反艦導彈的打擊!
“逆火”


轟炸機機翼下掛載的這麼大導彈就是赫赫有名的“王魚”超大型空射反艦導彈!

這個大傢伙更牛,射程超過了600㎞(高空發射)彈重5噸,可攜帶1噸的高能炸藥!尖銳的頭錐代表它可以超音速飛機,並且有效的擊穿戰艦的甲板!戰列艦要是捱了幾枚不沉也得癱瘓!

現代反艦導彈就是替代炮彈的軍事科技革命性產物!發展重型、中型、輕型反艦導彈就是應當不同排水量的戰艦,法制飛魚、美製魚叉…這一類的中型導彈就是應對3000噸級別左右的戰艦,但是用它們去打擊5萬噸甚至7萬噸戰列艦顯然是用錯了地方!肯定要跟蚊子咬了一口,沒啥傷害……但是用500㎏以上甚至1噸重的戰鬥部打擊再看看效果!別說戰列艦最大的7萬噸,還什麼身批450㎜厚的重甲,其實啥也不頂!所以,現代反艦導彈擊沉戰列艦是很平常的事情!不似想象的那樣又是排水量太大,又是有厚裝甲保護的,難以擊沉。


皇家橡樹1972


現代反艦導彈,主要以亞音速破甲戰鬥部為主。,擊中位置分為以下幾種情況:艦體側舷主裝甲帶、艦橋、艦首與艦尾側面裝甲。以法制飛魚反艦導彈這種輕量型導彈和美製衣阿華級戰列艦為例,側舷主裝甲帶厚度為309毫米勻質鋼。在這裡,飛魚導彈僅有24千克的戰鬥部裝藥量根本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艦橋司令塔的裝甲厚度為445毫米,更加厚重了,而艦首與艦尾的側舷裝甲,雖然稍薄,但是也有270多毫米。如果再計算上這半個多世紀裝甲鋼的發展,在這兩個位置,飛魚頂多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擊穿概率。

可是,如果使用前蘇聯SS-N19“P700花崗岩”導彈就不一樣了。其700多公斤的戰鬥部裝藥量即使是大和級(按照大和做比喻因為大和死的很有代表性 依阿華到底沒被擊沉過) ,也有可能能防禦。

美軍當年命中了大和號20多枚炸彈,7條魚雷才大和擊沉,而且那些炸彈都是500公斤級別的。目前的西方國家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大多在150-300公斤之間。只有俄羅斯和中國的幾種導彈戰鬥部超過300公斤。這樣的導彈如果撞上大和的裝甲板,如果不是超音速反艦導彈,基本上不會造成損傷。在評價馬島戰爭的時候。美軍戰列艦指揮官就說過,如果當時飛魚導彈撞上的是依阿華,依阿華側弦裝甲板完全可以把導彈彈回去。(此話出自美軍對馬島戰爭的調查報告)

考慮到如果是單挑,那肯定是攜帶導彈的勝出。雖然目前反艦導彈雖然射程可以在150公里以上,驅逐艦本身只能為導彈提供40-50公里的制導。所以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驅逐艦必須到接近戰列艦40公里左右才能發射導彈,這樣也就快進入戰列艦的射程了。但是灌頂攻擊情況下,即使發射了8發“飛魚”,也能擊穿戰列艦的頂部裝甲。


浩漢防務論壇


當然沒有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那就是為什麼目前的驅護艦的裝甲越來越薄,鋁合金複合材料越用越多?


根本原因就在於目前主流反艦導彈的巨大殺傷力,已經不是厚重裝甲防護所能抗衡的了。

圖注:鷹擊18

以最近火熱的鷹擊18為例2-3倍音速的突防速度,即使沒有300公斤高爆戰鬥部,也夠老式戰列艦喝一壺的了。

圖注:重型反艦導彈毀傷實驗。

在這種情況,再夠的裝甲也抗不住一發重型反艦導彈,還不如節省下重量來的划算。


天真小科普


我覺得很難,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百度一下美國號航母抗沉試驗,這艘8萬噸的大傢伙在為期將近一個月的打擊中,就是一個小強。美國佬天上飛的,海里遊的,從魚叉到127,能整的全整上了,結果就是不沉。無奈之中只好近程發射大威力魚雷把它搞定了。

當然,二戰後航母的水密結構比較合理,生存性大大提高,而且噸位大,抗沉性良好。但戰列艦裝甲厚,有專業答友都說了具體數字。如果用常規的魚叉,飛魚,鷹擊8,這些都是半穿甲戰鬥部的亞音速導彈,估計連裝甲都鑿不透,對付對付現在薄皮大餡的驅逐艦還管用。

當然,老毛子的超音速,半噸裝藥的變態花崗岩估計有這個可能,可惜都是賣方秀,實際效果還不知道


徐徐27647617


還是這句話沒有包打天下的武器,只有合適的武器。舉個例子,當年大陸海軍和臺灣國民黨海軍的南海海戰。我軍艦小炮小,國民黨艦大炮大,雙方炮擊,我軍用穿甲彈這是合適的因為對方裝甲厚,而國民黨也用穿甲彈卻不合適了因為我軍裝甲薄,擊中也就穿個洞,管損很容易堵漏,根本不在軍艦內爆炸。等國民黨反應過來,已經受到重創,只能快速逃跑了。所以只要用合適的武器就可以。最怕是沒有,珍寶島戰爭時我軍的火箭筒就打不穿蘇軍坦克,後來請了被下放的哈工大教授經過計算緊急研製出新式彈頭才解決問題。


打醬油的大象


技術上不存在問題。現代反艦導彈重量可達2噸,速度2-3馬赫,如果需要的話還能更重更快,威力已經高於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主炮炮彈。實際上各國都沒去研究這種以硬厚甲為任務的反艦導彈,因為戰列艦已經進博物館了。


凌雲248606139


擊穿基本上沒問題,然而僅僅只是擊穿而已,想靠一枚常規反艦導彈把一艘正常狀態下的戰列艦擊沉幾乎沒有可能除非信春哥打中彈藥庫內部爆炸,日本的武藏號吃了多少魚雷進水幾千噸照樣能安全回港維修,電磁炮小型實用化將是戰列艦重生的開始


九11


重型反艦導彈或許可以一試,但能否擊穿很難說,像一般的如我兔的C-801、802,老美的“捕鯨叉”、“戰斧”,高盧雞的“飛魚”,俄熊的“天王星”肯定是不行的,畢竟現代反艦導彈針對的目標已經不是重甲目標,一般採用半穿甲型戰鬥部。注意,這裡談論的是現代導彈能否擊穿戰列艦的裝甲,而不是擊沉,現代反艦導彈即使不能擊穿二戰戰列艦的重甲,也會將其擊沉,因為其重甲只是重要部位,不可能全身披掛。反艦導彈擊中戰列艦的所謂次要部位而引發的次生災害也是致命的。


JACKY3312


非常輕鬆,現在的反艦導彈戰鬥部用的炸藥比二戰時期的炸藥威力大的多。加上高速度動能,擊沉二戰時期的戰列艦應該是沒有問題得為。為啥會有這麼多類似的提問,現代武器打二戰時期的武器。這類問題真得為沒有意義,就像一個拿槍的和一個拿刀的打架。實力懸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