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伊凡9月8日,2018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佈會在北京昆泰酒店宴會廳舉行。此次發佈會公佈了2018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獲獎名單。

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科學家為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為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數學與計算機獎”獲獎者為林本堅,他也是未來科學大獎建立以來獲獎的第一位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林本堅

作為本次“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唯一獲得者,林本堅為中研院院士林本堅,臺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獲獎理由為,獎勵他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使摩爾定律延伸多代。他的代表性工作是發明並推廣浸潤式微影技術,使其成為半導體領域的世界領先者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路徑。曾經,臺積電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表示,假如沒有林本堅及其團隊,“臺積電的微影(半導體關鍵製程之一)不會有今天這規模。”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

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科學家為植物分子遺傳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家洋,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獲獎理由為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馬大為,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馮小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周其林。獲獎理由為: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新途徑。

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成立,2016年9月19日,第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產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生命科學獎”;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物質科學獎”。2017年9月9日,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別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