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起點5000,低了嗎?

個稅起點5000,低了嗎?

個稅起點5000,低了嗎?

個 • 稅 • 改 • 革

8月27-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二審。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個稅二審有4大看點:

1.綜合徵稅的免徵額依然是提高到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沒有進一步提高。

2.勞務報酬、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打8折計入綜合所得,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在此基礎上再打7折,也就是折上折:5.6折。

3.贍養老人支出可以稅前扣除。

4.增加規定:扣繳義務人應當“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

1

大家最關心的可能就是為啥5000元免徵額沒有再提高。

有人說,我希望提高到每月1萬,一年12萬!這種心情我完全理解,我還希望提高到一年60萬呢。(只是個比方啊,不是暴露收入,哥怎麼可能只賺這麼點兒……)但我每次上課都說過,每月1萬不可能!

如果免徵額提高到1萬,我們可以直接宣佈:取消個人所得稅。沒有幾個人需要交個人所得稅了。(如果你認為取消個稅挺好,那我們換個地方討論,今天在這兒不展開。)

很多人都覺得每月5000,一年6萬太低了,這在上海算個啥啊!可是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可以月入5000元?

根據統計數據,大概只有5%。沒想到你自己辣麼優秀吧?

有人說,怎麼可能?!我身邊的大學同學哪個沒有5000收入啊?

那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人接受過本科教育麼?

大概只有4%~4.5%。

這就是真實的現實。跟你想的不一樣,對不對?

我們總習慣於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但其實那只是立體世界的一個切面。

就像很多陸家嘴的金融白領無法理解靠假貨發家的拼多多,嗤之為垃圾,嗯,我也認為拼多多就是垃圾,但是,你要知道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洗衣粉有沒有效果,衛生紙乾不乾淨,關鍵是便宜能湊合用,至於是老乾媽還是老幹爹,康師傅還是康帥博,能吃不就得了嘛,便宜啊。

你無法接受,不代表不存在。

真實中國的貧富差距讓你觸目驚心。

一位記者在四川大涼山看到一個小姑娘吃方便麵,跟她媽媽說,“不要老給孩子吃方便麵這種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小姑娘的媽媽說,“沒有總吃,今天她生日,一年吃一次。”

給大家看一組個稅的數據:

上海以全國不到2%的人口貢獻了14.69%的個人所得稅和17.66%的工資薪金所得稅。

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個一線城市貢獻了36.4%的個人所得稅和42.19%的工資薪金所得稅。

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八大省市貢獻了69.37%的個人所得稅和72.29%的工資薪金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最少的青海只貢獻了0.16%。

這就是個人所得稅省市分佈的真相:個人所得稅是靠沿海地區一線城市和熱門二線城市支撐的,很多地方基本就沒有個人所得稅。

當你在上海和北京覺得每月5000,一年6萬不多的時候,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其實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問題了,因為每月3500他們都夠不著。

2011年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時候徵求意見徵集到了23萬多條,而今年只徵集到了13萬條。那10萬去哪兒了?他們早就不交個人所得稅了。

所以啊,你不能只站在上海和北京看問題,個人所得稅不是一個城市的稅種,你的腳下是整個中國。

2

在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學術界最強烈的聲音就是關於把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納入綜合徵稅,但免徵額只有每年6萬。

要注意,對於工資而言,從每月3500提高到每月5000,確實是提高,但對於勞務報酬這些可就不一定了。因為按照現有稅法,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超過4000元的可以首先扣除20%。這樣一來,新方案中綜合徵稅卻只有一年6萬扣除,對以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學者專家來說,稅負是要顯著上升的。

徵求意見稿一出,專家群裡炸開了鍋。

“這是不鼓勵搞科研了嗎?!”

“說好的科教興國呢?!”

“這麼搞,勞資往後可不寫書啦!”

針紮在誰身上,誰疼。

所以,眾多學者聯名上書,要求充分考慮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在智力投入上的特殊性,允許預先扣除20%,然後計入綜合所得徵稅,也就是打個8折,這樣來保證改革前後稅負的平穩。同時,對於稿酬所得過去打7折徵稅的優惠,繼續保持。

舉個栗子。

老王2019年工資收入10萬元,到處走穴、“流竄作案”講課的勞務報酬收入20萬元,寫書的稿酬收入10萬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5萬元,合計45萬元。

那麼綜合徵稅的所得包括:工資10萬元,勞務報酬打8折為16萬元,稿酬打8折之後再打7折,實際5.6折為5.6萬元,特許權使用費打8折4萬元,合計35.6萬元。

以35.6萬為基礎,減掉五險一金,扣除基本免徵額6萬元,再減去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贍養老人、房貸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扣除,就是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

3

二審稿的第三個看點是增加了贍養老人的稅前扣除。

最近上課一直在提贍養老人支出在徵求意見稿中沒體現的事情,終於在二審稿中落實了。

於情於理,贍養老人的支出都應該稅前扣除。

但也有操作上的現實難題,一旦贍養老人支出可以稅前扣除,我很擔心中國的老人就不夠用了……家家戶戶搶老人,老人都懵圈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家庭關係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複雜?

就像住房租金可以稅前扣除的消息剛出來的時候,馬上就有機智的學員跟我講,葛老師,往後咱倆互相給租金唄? 要是稅務局真的去核實是否在租房,咱們對門換著住啊。

個稅起點5000,低了嗎?

所以說啊,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你根本不知道會在什麼地方發光。

所有專項扣除的落實,都要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出的具體政策,並結合多部門信息的共享機制來實現。

彆著急,等等看。

當下來說,你要做好準備的是,10月1日開始,每月工資薪金可以扣除的免徵額會提高到5000元,會有一些人跟個人所得稅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