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下的車諾比,野生動物的家

30年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殘留下一塊巨大的有毒區域。這片無人區面積大約4300平方公里,今天仍然被認為高度汙染而不能居住。在這片沒有人的區域,一些野生動物似乎正在茁壯成長。

近日,據科學家最近報告稱,他們觀察到該區域有一些“不一般”的跡象——最新的發現是一隻年輕的野狼走出了切爾諾貝利隔離區。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切爾諾貝利事故後,人類禁區成了動物領地,狼的數量是其他未受汙染地區的7倍。

自然界是神奇的。但它的能力是否可以把事故的陰霾掃空?杳無人煙的區域何時真正復甦?這些問題,或許還要花上多年才有答案。

輻射下的生命

不到一年,這種境況就開始向我們逼近了。那年4月,在四號反應堆爆炸引發的大火之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鳥都消失了,它們甚至還沒開始築巢。在意外發生之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幾乎已經完成了一半,即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核電廠區,有十幾座發電量高達十億瓦的反應堆。然而,1986年的一個晚上,操作員的疏失加上設計錯誤,促成了一樁重大的人為失誤。這次爆炸雖然不是核爆,也只有一棟建築受損,卻將一座核反應堆的內部全都炸了出來,散落地面,還有蒸發冷卻水所形成的輻射蒸汽雲飛上天空。那一整個星期,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科學家瘋狂採集樣本,追蹤土壤與蓄水層內的汙染群。對他們來說,這個安靜的無鳥世界令人不安。

可是次年春天,鳥類又回來了,而且還停留在這裡。看著家燕大剌剌地停在炙熱反應堆的屍體旁邊,讓人觸目驚心。尤其人類還包得密不透風,身上裹著一層又一層的羊毛與帆布的連帽防護衣,好阻絕α粒子穿透,頭上戴著手術帽與面罩防止鈈塵飛進頭髮和肺部。真想叫它們趕快飛走,飛得愈快愈好、愈遠愈好。可是,看到它們在這裡,又讓人感到迷惑,似乎一切都恢復了正常,就好像在世界末日過後發現其實沒那麼糟糕。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生命依然在繼續前行。

生命仍然向前行,但基準已改變。有幾隻燕子身上有白化的羽毛,它們正常覓食昆蟲,羽翼豐滿之後也正常遷徙,可是來年春天,有白色斑點的鳥卻沒有回來。它們的基因是否有太多缺陷,導致無法撐過到南非過冬的循環?還是它們怪異的顏色在求偶時不能吸引異性?又或者顏色太過鮮明而輕易遭到掠食動物的鎖定?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之後,煤礦工人與地鐵員工在四號反應堆底下挖掘地道,灌進第二道混凝土牆,防止熔解的爐心滲入地下水。這個做法也許根本就沒有必要,因為熔燬的過程已經結束,在反應堆底下形成了一攤兩百噸重的冷凍毒泥沼。在挖掘地道的兩個星期當中,這些工人每個人都分到一瓶伏特加,因為上級跟他們說,伏特加可以讓他們對輻射疾病免疫。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同時,也開始興建安全防護掩體。當時在蘇聯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樣的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都沒有掩體的設計,因為這樣在更換燃料時比較快,可是數百噸的炙熱燃料被震爆到鄰近反應堆的頭頂上,也釋放出比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還要高出一百到三百倍的輻射量。短短五年之間,輻射已經在這些倉促興建的灰色五層樓高的巨大混凝土外殼上侵蝕出許多洞穴,外表有填補的痕跡,看起來像是一艘大型生鏽的平底船船身,還有鳥類、齧齒動物、昆蟲在裡面築巢定居。雨水也滲透進去,沒有人知道浸泡了動物糞便與被輻射汙染的溫水泥沼,究竟會醞釀出什麼噁心的東西。

事發後,電廠方圓三十千米的地方全都緊急疏散,稱為“疏散區域”,這裡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核廢料垃圾場。埋在地下的數百萬噸放射性垃圾,包括整座在爆炸後幾天內就全數死亡的松木林,這些樹木不能放火焚燒,因為會釋放出致命的毒煙。爆炸點周圍十千米的地區則是“鈈區”,這裡的限制更嚴格,所有曾經在這裡執行清理工作的車輛與機具,如高聳的巨型起重機等,全都因為輻射量太高而不準離開。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然而,雲雀依然棲息在炙熱的鋼架上唱歌。在毀損的反應堆北方,也有松樹以不規律的週期冒出枝丫,長出長短參差不齊的松針,儘管如此,它們都還活著,也是一片綠意盎然。再過去一點,還有一些倖存的森林,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森林裡已經出現受到輻射汙染的狍子與野豬,然後駝鹿也來了,接著就是山貓與野狼。

混凝土堤減緩了輻射汙染的水流速度,卻無法阻止其流入附近的普里皮亞特河,這條河的下游就是基輔市的飲用水源。通往普里皮亞特城的火車鐵橋,溫度還是太高,無法通行。這個工廠小鎮疏散了五千人,有些人離開得不夠快,導致放射性碘進入他們的甲狀腺。可是往南六千米,你卻可以在現今歐洲最佳的鳥類觀賞區,站在河上觀賞沼澤鷹、黑燕鷗、鶺鴒、金雕與白尾雕,還有罕見的黑鸛飛過已經廢棄的冷卻塔。


在原本擠滿了20世紀70年代醜陋混凝土高樓的普里皮亞特,白楊、紫色的紫苑草和紫丁香都回來了,它們撕裂人行道,侵入建築物。在沒有人經過的瀝青路面上,也長了一層青苔。鄰近的村落完全淨空,只剩下幾名老農獲准在這裡度過他們縮短的殘年。沒有人修剪的灌木叢吞噬了磚房,磚牆上的灰泥也紛紛剝落,砍樹搭建的木屋屋頂上,磚瓦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野生葡萄藤,甚至是樺樹幼苗。

過了河就是白俄羅斯,不過輻射沒有國界之分。在反應堆起火燃燒的那五天,蘇聯政府在往東飄的雲層中人工降雨,以免遭到汙染的雨水落到莫斯科,但卻淹沒了蘇聯最豐富的穀倉,即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百六十千米,位於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西部交界的新濟布科夫地區。除了反應堆方圓十公里的區域之外,沒有任何地區比新濟布科夫承受的輻射更多,不過當時的蘇聯政府為了避免全國性的糧食恐慌,掩蓋了真相。三年後,當研究人員發現這個事實時,新濟布科夫已經疏散得差不多了,只留下大片耕耘過的麥田與馬鈴薯田。

新濟布科夫的土壤與食物鏈都遭到輻射落塵的汙染,主要是銫-137與鍶-90,二者都是鈾分裂的副產品,半衰期為三十年,至少會持續到公元2135年。在此之前,不管對人類或動物來說,這裡的食物都不安全、不能吃。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核事故後,有的人回到了切爾諾貝利方圓30公里以內的“禁區”居住

而所謂的“安全”是指什麼?也有一番激烈地爭辯。受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變影響而感染癌症或血液及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人數預估為四千至十萬,較低的數字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這個機構因為同時扮演世界原子能監督單位以及核能發電工業同業協會的雙重角色,可信度受到質疑。而較高的數字是由公共衛生及癌症研究人員或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之類的環保團體所提出的,他們都堅稱現在評估還太早,因為輻射影響會隨時間增長而累積。

不管哪一個數字是對死亡人數的正確估計,同樣的估計方法也可以應用在其他生命形態上。而且在沒有人類的世界裡,動植物還要繼續應付我們所留下來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這次的災變對基因的傷害究竟到什麼程度,我們所知仍然有限。基因受到傷害的突變品種通常在科學家發現之前,就已經成了掠食動物的獵物。然而研究指出,切爾諾貝利的燕子存活率,遠低於在歐洲其他地方遷徙的相同品種。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最壞的情況,”經常到這裡來做研究的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家蒂姆·穆索說,“我們可能會看到某個物種的滅絕,一種突變的熔燬。”

得克薩斯州科技大學的輻射生態學家羅伯特·貝克與佐治亞大學薩凡納河生態實驗室的唐納德·切瑟,在另一項研究中嚴詞指出:“平常的人類活動對本地動植物的多樣性所造成的傷害,遠比核電廠災變更厲害。”貝克與切瑟記錄了切爾諾貝利熱區內田鼠細胞的突變狀況,而另一項針對切爾諾貝利田鼠所做的研究也顯示,這裡的齧齒動物跟燕子一樣,跟其他地方的相同品種相比,壽命都比較短。不過它們似乎在另一方面得到了補償,它們的性成熟變得比較早,提前繁殖後代,所以整體族群數目並沒有減少。

若是如此,大自然已經加快了天擇的腳步,在未來新世代的年輕田鼠之中,很可能會出現能容忍較高輻射量的個體,也就是突變成較強的品種,演化後更能適應高壓的變遷環境。


切爾諾貝利這片受到輻射汙染的大地呈現出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美,讓人類折服,甚至還吸引來了好幾個世紀都不曾在這裡出現過的傳奇野獸,歐洲野牛,試圖為大自然的努力助長聲勢。它們來自白俄羅斯的比亞沃維耶扎國家保留區,也就是跟波蘭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一起的歐洲傳奇森林。到目前為止,它們仍在這裡安詳地吃草,甚至還嚼食一種跟本地同名的苦艾草,在烏克蘭語中的發音竟也是“切爾諾貝利草”。

它們的基因是否能經得起輻射的挑戰,還要等幾個世代之後才會知道。它們可能還要面臨其他挑戰,用來覆蓋舊墳墓的新石棺也無法保證能永久留存。當這些石棺的屋頂被掀飛,在裡面以及附近冷卻池裡的輻射雨水終究還是會蒸發,散出一批新的輻射落塵,讓新生的切爾諾貝利的動物吸入體內。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發生後,北歐的放射性總量太高,連馴鹿都死於非命。土耳其的茶園也同樣受到汙染,因此在烏克蘭的土耳其茶包都被用來校定輻射量檢測儀。如果我們離開後,在世界各地留下四百四十一座核電廠的冷卻池任其乾涸,放任它們的反應堆芯熔燬燃燒,那麼籠罩這個星球的雲層會變得更詭譎,潛藏更多兇機。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我們現在仍在這裡。不只是動物,也有人類回到了切爾諾貝利和新濟布科夫遭到汙染的地區。嚴格說來,他們都是非法佔用,但是當局並沒有積極驅離這些有迫切需要的人,不讓他們受到這些空屋的引誘,畢竟這些空房子聞起是如此新鮮、看起來又是如此乾淨,只要不去看輻射量檢測儀就好了。這些人大部分不是想找一個免費的住處,而是比較像回鄉的燕子,因為他們很早之前就住在這裡,想要歸巢。不管有沒有受到玷汙,這裡仍然是他們心目中無可取代的寶貝,甚至冒著縮短壽命的危險也在所不辭。

這裡是他們的家。

相關推薦

《沒有我們的世界:如果人類消失,地球將會怎樣?》

核輻射下的切爾諾貝利,野生動物的家

【美】艾倫•韋斯曼 著/ 重慶出版社

定價:49.80元

  • 內容簡介

人類自以為聰明,相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用技術解決一切問題,但殊不知卻製造了更大的麻煩。

塑料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在汙染環境,細小的塑料顆粒威脅著全世界特別是海洋生物;我們喜歡用鮮花裝點生活,但殊不知種植鮮花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肥料、保鮮劑更嚴重汙染著周圍的環境;人們不惜開墾雨林、濫伐樹木、破壞草地、濫用農藥化肥,只為收穫更多的糧食,卻從未想到過原本生活在此地的動植物會遭遇什麼;核電站雖然清潔無汙染,但切爾諾貝利、福島事件也在危及人類生活。汙濁的空氣,擁擠的交通,糟糕的居住環境,地震不斷洪水連天,等等,一些科幻大片中出現過的災難將頻現,我們再也不能無視眼前的一切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