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但这个日子并不是为了“纪念”蚊子,而是提醒人们注意蚊子是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的重要媒介之一。

千万不要小看这不起眼的蚊子,杀人最多的动物就是它,能飞700米高,祖上咬过恐龙……

于是常爸也来应景地讲几个关于蚊子的冷知识,表达一下我们对蚊子崇高的恨意。

蚊子为什么只咬你?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蚊子是怎么找到你的。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昆虫学家研究发现,隔着36m远,蚊子就能闻到你呼吸的CO₂和身上的汗味。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对于气味,蚊子可不是单单喜欢人的“大喘气”,汗味、脚臭味对蚊子来说也是“饭香”。

台湾大学环卫所研究人员就发现:

脚越臭的人,越容易被蚊子咬,因为蚊子对汗水中的乳酸味道特别敏感。这个实验过程用到了上百双小学生的臭袜子(原来科学家也不是天天研究高大上的实验啊)。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英国的詹姆斯▪洛根博士(James Logan)还认为,蚊子的复眼让它容易辨认对比鲜明的颜色。所以亲们,外出的时候皮肤黑穿白衣服或者皮肤白穿黑衣服更容易被蚊子盯上哦。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2

蚊子的就餐礼仪

吸血的都是母蚊子,大家知道吧?公蚊子在哪呢?公蚊子生活在草里,喝花蜜吸草汁,人家才是真正的小仙女!

可惜与世无争的公蚊子只活一个星期,而母蚊子居然可以活30天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雌性按蚊头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母蚊子的“嘴”有6根管子,平时都藏在保护鞘里,“扎针”的时候保护鞘收缩。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直白地说,蚊子就餐礼仪一点都不优雅,而是一个吐唾沫吸血撒尿的过程。

先来两根管切开皮肤,其余伸进去寻找血管。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找到血管以后,两根撑开血管,第五根向血管里吐口水(包括各种病毒、抗凝血物质),保持血液流动,麻醉神经,第六根咕咚咕咚喝血。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因为身体开始出现对抗凝血物质的过敏反应,这个时候,你应该会察觉到痒了。等蚊子飞走了,过敏还在继续,血管周围组织分泌组织胺,所以皮肤会慢慢长出一个大包或者是红点。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虽然蚊子可以吸三倍自身体重的血,不过它吸血不是为了自己吃饭,是为了肚子里的娃(卵)。原来蚊子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找饭吃的妈,突然有点敬佩呢。

一只蚊子通常两三天吸一次血,平均尝试20次才能吸血成功,将血液里的优质蛋白质(血红蛋白)留到卵里。每次吸血为了尽可能多地留下蛋白,它还会边喝血边撒尿——把血液里的水分排出去。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给大家看一下蚊子工厂流水线般下蛋的过程,简直是处女座强迫症们的最爱——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被蚊子吸滴血不可怕,可怕的是蚊子向血液里“吐”的各种病毒。它能够传播的疾病,熟知的有疟疾,黄热病(去非洲必备的小黄本要求打的就是黄热病疫苗),登革热,包括2016年肆虐南美的寨卡病毒,以及知道的人并不多的基孔肯雅(chikungunya) 病毒。此外,临床曾在伊蚊中分离得到乙型脑炎病毒。

除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和黄热病(Yellow Fever)外,其它的尚无疫苗可以预防,药物治疗也有限。

每年蚊子杀害的人类达到830,000人,是人类的最大杀手!

小小的一只蚊子,人人得而诛之,即使杀光光,也不用担心生态平衡,因为蚊子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灭绝了还不影响生物链的物种,这个结论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是真的绝大多数科学家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怎样干掉它。

讽刺的是,千百年来智慧的人类一不小心灭绝了这个灭绝了那个,却偏偏怎么想办法也灭绝不了一只没有大脑的蚊子(可能是因为它不能吃吧?)。

是喜欢你的肉体,但他还不忘记每天送包给你……

没有啥特异功能的我们,可以买类似“365纳米杜镁丝冷阴极灯管”的灭蚊灯吗?说实话,那就是一UV紫外线灯,蚊子有趋光性,但是更喜欢人的大喘气儿(CO2),所以家里没啥用。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了4种驱蚊物质,均经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PA)注册确认对人体安全,这些物质能够通过干扰蚊子的嗅觉器官以达到驱赶而不是杀死蚊子的目的。

其中,柠檬桉叶油是唯一一个被推荐的纯植物成分的驱蚊成分。可是,由于可能对敏感肌肤有刺激作用,CDC指出,柠檬桉叶油并不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

另外三种驱蚊成分为:

  • DEET,又称避蚊胺
  • 驱蚊酯,又称IR3535、BAAPE、伊默宁
  • Picaridin,又称派卡瑞丁、埃卡瑞丁

上述三种都是化学合成成分,但经CDC和EPA推荐也是对人体基本无害的。美国儿科学会(AAP)也明确指出这些成分可以用于儿童。(不过AAP指出,虽然目前为止Picaridin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关于Picaridin的长期研究和测试仍有待完善。)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一见到避蚊胺、驱蚊酯等化学成分就觉得如临大敌,也不必过分迷信纯天然植物提取成分,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有效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驱蚊产品,正确使用。

说回来,对儿童最有效又安全的防蚊用品,还是最最传统的蚊帐。

最后,立秋了,面对更加猖狂的蚊子,只想说句,这只不爱只恨,打不死的小强:再见再见,再也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