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小伙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響水小夥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響水縣,少山多水,因此響水地區蛇類品種不多,像王錦蛇、烏梢蛇、黑眉錦蛇等品種基本很難見到,經濟價值很高。

2014年,是響水縣黃圩鎮龍馬村農民王凱在外漂泊的第十五個年頭。每次回家,王凱都不想離開,有時半夜在夢中回到童年的村莊,早上才發現淚水已經溼了枕頭。這一年,王凱所在的杭州某個小鎮,搞大拆大建,王凱的飯店面臨拆遷,新店面又比較難找,租金還很高,繼續開飯店,還是改行?進退兩難的情況下,鄉愁又一次襲向王凱,王凱和妻子商量多日,決定回家鄉創業,便又想起了以前曾看過電視上關於養蛇致富的報道,當即找資料來學習,決定投資養蛇,隨後奔赴廣西,湖南,湖北,廣東,福建等地進行考察拜師。終於,王凱的龍騰蛇業生態養殖場於2015年秋天在縣林業局和鎮村領導的幫助下正式投產。

響水小夥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東拼西湊籌資金 一門心思搞特養

王凱在杭州開飯店期間的利潤剛好夠一家幾口人的開銷,想要開辦蛇業生態養殖基地,首先蛇種,廠房等前期投入就不是一個小數目。王凱拿出所有的積蓄算了算,離投資到生產的距離還很遠。這時候,父母就勸王凱放棄養蛇的念頭,要麼再去開個小飯店,要麼踏踏實實找個班上上。就在王凱動搖的時候,妻子拿出了當年的彩禮錢,又向孃家借了一點,湊了個整數交給王凱,並對王凱說:“去買蛇種吧,大不了我再跟著你出去打工流浪。”

響水小夥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2015年春天,萬象更新,百草吐綠。王凱追尋著電視上報道過的幾位養蛇大師,從浙江到福建,從湖南到湖北,一路請教學習,帶回養蛇前輩們的經驗和少量的蛇種,把家裡的豬舍翻新做為簡易蛇場,開始他的創業之旅。幾個月後,在王凱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小蛇長的很好,年底就收回成本,王凱也在這近一年的飼養中獲得經驗,然而,小規模養殖的收益微乎其微。時至年關,王凱開始湊集資金,打算擴大規模,能借的,能貸的,王凱都跑了個遍。那段時間,親戚們看到王凱上門,老遠就躲了起來,但是王凱還是厚著臉皮不放過一線機會,經過王凱和妻子的努力,蛇場在年關將近時完成第一次擴建,面積達1000多平米,成為真正意義上和規模上的養殖基地。

科學養殖出上品 保質保量銷路遠

2016年,王凱的“龍騰蛇業養殖基地”已達到一定規模,蛇的品種也從剛剛開始時的單一品種增加到四個品種,分別養殖有:王錦蛇、烏梢蛇、黑眉錦蛇、棕黑錦蛇等緊俏品種。年產出3000多條成蛇,年收益達40多萬元,此時,王凱的銷路還僅限於附近省市。一次王凱帶著樣品遠赴廣東,他知道,廣東的市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拿下廣東的市場對於他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讓王凱沒有想到的是,廣東的蛇市場對於產品質量要求極其苛刻,每一道檢測都有規定的標準,而王凱帶去的樣品沒有一種是達標的。

響水小夥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鎩羽而歸後,王凱奔赴省市林業部門請教專家,奔赴各大相關高校請教專門研究蛇類的教授,帶回相關書籍,夫妻倆白天照顧基地,晚上挑燈夜讀,在學習的過程中,王凱發現,只有科學飼養出來的蛇不管從外觀還是內在質量,都和老方法養出來的不同。例如家庭馴養野生蛇的適應溫度一般都是27到30攝氏度,溼度60到85,冬眠的溫度在12度到5攝氏度最好。疾病方面,馴養野生蛇主要容易患上口腔炎,肺炎,三腸炎等,雖然用藥和打針基本上都能治癒,但主要還是預防為主,小蛇出來的時候用複合維生素B,還有板藍根和配製的中藥來預防常見疾病,還要把溫度和溼度控制好,蛇房的空氣要新鮮,保持通風。當王凱再次奔赴廣東時,他帶過去的樣品全部達標,備受青睞,當即就簽了4000多條的訂單。

獨樂樂悶聲發財 不如眾樂樂全村致富

2018年,王凱的蛇業生態養殖基地經過4年的努力擴大至3000多平米,年產出成蛇5000多條,年收益達70多萬元,在鹽城市同類特種生態養殖行業中已達中上規模。

響水小夥養蛇致富,年產5000多條,年收益70多萬元

王凱靠著過人的膽識與夫妻二人的勤勞,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然而,一個人富了不是王凱的終極目標,他的目標是讓村裡那些和他一樣的小夥伴們不再外出打工,讓孩子不再留守,讓老人不再空巢。2018年夏,在一陣鞭炮聲中,王凱的“龍騰蛇業生態養殖合作社”正式掛牌,在美麗的森林小鎮,在這個鋪滿鄉愁的村莊,在王凱的帶動下,村裡陸續開建三家蛇業生態養殖基地,蛇舍已經全部建好,投產在即,王凱還雄心勃勃的說,要把村子打造成蛇業特養村,帶動全村致富。筆者相信,在王凱的帶領下,王凱和他的小夥伴們一定會創造出一片屬於他們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