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走出的自然學校

在為“亞洲自然教育聯盟”設計logo時,大地之野的創意團隊和以往一樣,習慣了從大自然中去尋找靈感。一款以蝴蝶為原型的設計方案讓所有人一拍即合。“當你給予蝴蝶足夠的觀察以後,你沒法不為它們身上大膽的用色和紋路感到驚奇,那是任何設計師無法達到的高度。”主創人員說。天目山有很多珍稀蝶種,有些蝴蝶在整個亞洲都具有代表性,比如被日本奉為國蝶的大紫蛺蝶。蝴蝶的觸角功能很強大,其中之一就是通訊聯絡同伴。這正是成立自然教育聯盟組織的意義。

由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辦,大地之野自然學校發起和協辦的“亞洲自然教育聯盟首屆高峰論壇”在天目山舉行。

像培育蝴蝶一樣培育一所學校

蝴蝶對環境的敏感程度不亞於螢火蟲。可能多數人認為只要到野外郊區,甚至小區裡綠化環境好一點就能見到蝴蝶。事實上在研究愛好者圈子裡,觀蝶聖地正在逐年消失,天目山蝴蝶物種名錄卻達到200多種,而且還在增添物種新紀錄。其中有很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三有”保護動物。

保護和培育蝴蝶需要極佳的自然環境,天目山作為浙江省唯一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孕育出數之不盡的物種,也孕育出大地之野這所特殊的學校。

蝶變: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走出的自然學校

長期以來,天目山作為一種旅遊景區存在,不可避免受到傳統旅遊對環境的衝擊。在觀光型的旅遊形式下,天目山最珍貴的文化和自然資源並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能量。在保護與開發之間,天目山急需一種能改變格局的破題方法。

保護區管理局和經營者共同開始了改變的嘗試。2015年,一家小小的“天目手作館”在天目山內走出了第一步。用自然手作聯結起了人與自然,用深度體驗的方式引導人們放慢腳步,重新認識被漠視的自然。

和蝶變的過程極其相似,慢慢地,自然體驗、自然科普、自然藝術等內容逐漸豐富起來,戶外基地、田園基地、拓展基地、教學和生活營地慢慢建立起來,2016年的夏天,大地之野成立了,開始有了一所自然學校的雛形。

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工程。大地之野自然學校在其中承擔的使命,是通過建立專業化的教學體系,改變兒童與自然的關係,彌補體制教育的缺憾,讓孩子在真實的自然體驗中,啟發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培育人類文明中最重要的探索與冒險精神,並將塑造人格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

栽得花開,蝴蝶自來。成立之初,大地之野就被評為臨安特色潛力項目。自然教育在中國尚處於萌芽和起步階段,大地之野在很多方面,已經快人一步。天目山世界級的自然資源是她的培育和孵化基地,天目山“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載體愈加成熟;各種教學和生活基地完備;十多名在職自然老師和日本、臺灣、國內一流高校教授顧問力量;不斷升級已成系統的課程體系;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體制學校展開的第二課堂的合作……使得大地之野已初具一所國際學校的氣象。

今天的天目山保護區,保護,已經不單是對自然、對環境,更是對孩子天性的保護,對人類的自然基因的保護。

從中國到亞洲,凝聚改變教育格局的力量

在第四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上,大地之野擔綱主持其中“自然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引領與創新”分論壇。這個分論壇有一個大膽的目標:推動自然教育成為中國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緊隨其後,由大地之野發起和推動的“亞洲自然教育聯盟”成立,並舉辦首屆論壇。大地之野的初心是:先存求師問道之心,在中國自然教育方興未艾之際,向已有數十年發展經驗的鄰邦學習,追溯與反思。再求與海內同仁互通有無,共證大道。

論壇集聚日本、馬來西亞、泰國,以及中國臺灣、西藏、新疆、雲南、上海、杭州等一線自然教育機構與名師於一堂。以共建、共享、共贏為宗旨,以自然教育興業實策為綱領,分享、建言、激盪思想。

大地之野相信,德不孤,必有鄰,亞洲自然教育聯盟必將聚集光亮,一個有可能改變現行教育格局的能量共同體正在形成。

大地之野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MAB成員,博物森林——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際自然教育先鋒,集景區運營,研學教育,自然教育,綜合實踐及科普宣教於一體

原始森林裡的自然學校——大地之野自然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