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小的時候跟著爺爺看《三國演義》,小編覺得董卓的首席謀士——李儒,如果找到一個明主,那麼定然可以成為諸葛亮,周瑜一樣的人物,可惜的是,此人有才卻無德,助紂為虐,最終不知所蹤。

漢靈帝劉宏駕崩後,劉辯即位,由於年幼,實際掌握政權的是他的舅舅何進,何進威脅到了十常侍的權力。而且,何進是武將出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然而十常侍常年混跡於宮闈之中,伴在君王之側,是學習政治的最好場所,所以陰謀詭計甚。於是在十常侍的合謀之下,何進被刺殺,壯烈下線。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劉辯原本就年幼,現在又失去了舅舅的庇佑,更加沒有能力掌控朝政大局,朝中局勢一時間混亂不堪。這個時候遠在涼州的軍閥——董卓,在他的謀士李儒的建議下,趁機進京勤王,後來成為宰相,掌握了實權。可以說,董卓在從地方小吏一躍成為中央大臣的過程中,李儒居功至偉。在進京的路上,李茹還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跟,把呂布這名驍勇善戰的將領收納到了董卓的麾下。劉辯逐漸長大,希望重新拿回實權,但是皇室衰微已久,劉辯早就已經是一個被架空的傀儡,根本無法與擁有兵權的董卓抗衡,除此之外,劉辯與董卓總是意見相左,於是他身為皇帝,卻被一個臣子廢黜為王。但是董卓還不放心,畢竟自己不姓劉,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就問李儒該怎麼辦?李儒思慮過後,回答董卓說:“主公現在已經是輔政大臣,廢立皇帝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你想讓劉辯死,自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讓他離開。”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於是董卓就派李儒去辦這件事,李儒作為一名文臣,不適合直接動刀子,就用了鴆酒。李儒假借探望之名前去拜訪劉辯,說是代丞相為王爺送來美酒,而此時的劉辯已經被董卓廢為弘農王,他已經十五歲了,不再是懵懂無知的三歲孩童,知道李儒作為董卓的走狗肯定來者不善,就與李儒談天說地的周旋,一會兒說你中午吃的什麼飯呀,一會兒說今天天氣真不錯呀,就是遲遲不喝下他送來的酒。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李儒裝不下去了,他還有其他事情要辦,就直接讓隨從把酒強灌到劉辯的嘴裡,頃刻之後,曾經的皇帝就吐血身亡。皇室貴胄,就這樣被出身卑賤的臣子所殺。為什麼《三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歡,不僅因為亂世出英雄,符合中國人的浪漫主義情懷,而且這段歷史的發展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更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種觀念——帝王和平民不再是雲泥之別,任何人只要肯奮鬥,只要夠心狠,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後來陳留王即位,成為漢獻帝,被扶持為新一代的傀儡。王允哀嘆漢室衰微,想要重振劉漢天威,也許他只是單純的想要董卓手中的權力吧,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老謀深算的王允夜間輾轉反側,起來再庭院中踱步之時,見到了長得頗有姿色的侍女——貂蟬,於是愁下眉頭,計上心頭。王允使下”連環計“,先讓貂蟬跟呂布相見,呂布被貂蟬的美貌所吸引,本來以為能跟貂蟬結為夫妻,就喜滋滋的開始準備婚禮,然而,一轉眼,王允就把貂蟬送給了董卓做姬妾。呂布正式上門求親的時候,才知道快要到手的鴨子就這樣被人奪走了,心中很是不滿。

李儒在知道這場三角戀之後,從大局出發,希望董卓能夠捨棄美人,把貂蟬送給呂布,這樣就可以繼續拉攏住呂布,但是貂蟬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實在是千古難得的美人,色迷心竅的董卓實在不肯放手。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小編至今還清楚的記得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李儒在義正詞嚴的勸誡董卓把貂蟬送給呂布之後,董卓眯著小眼睛,一臉壞笑的反問李儒:”把你的妻子送給呂布,你意下如何呀!“扮演李儒的演員當時一幅吃了蒼蠅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遇上了這麼一個為色所迷、鼠目寸光、分不清輕重緩急的上司,李儒也算是倒黴透頂,不過關鍵還是在於他當初投奔在董卓門下的時候,沒有摸清董卓的脾性,就這麼一條道走到黑,現在到了自食苦果的時候。他知道董卓遲早會因為這一次的目光短淺而遭到報復,所以他就提早謀劃,稱病回家。最終,心懷不滿的呂布,在王允的挑唆之下,終於把自己的主上——董卓給殺死。李儒的首席謀士之位,到這裡就走到了盡頭。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儘管後來董卓的部下里李傕打敗了叛變的呂布,誅殺了王允,重新掌控了朝政。但是他在向漢獻帝推薦李儒做侍中的時候,漢獻帝並不聽從他的建議。漢獻帝和被李儒毒死的劉辯雖然是同父異母,但是畢竟也有血緣親情,像李儒這樣詭計多端,心地不善的人,分明就是歪才,膽小的漢獻帝根本沒有膽量用,東漢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實在是出不得半點差錯了。公元198年,李珏被曹操擊敗,從此史書之上就再也沒有了李儒的身影。在電視劇裡,李儒後來被士兵拉出臥房,當街斬首的場景應該是羅貫中老爺爺杜撰的。

三國中此人智謀不輸諸葛亮,卻把壞事做盡,結局成謎

小編之所以說李儒才比諸葛亮,是因為小的時候看《三國演義》,李儒是第一個出場的謀士,這大概就是先聲奪人的效果吧!後來李儒就那麼慘淡淡的收場,實在讓小編禁不住浮想聯翩,如果他沒有死,後來再投到明主門下,那麼,他的命運是不是就會被改寫,依然可以做出一番成績呢!另外,雖然《三國演義》中,最為出彩的莫過於被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的諸葛亮,但是羅貫中老爺爺的想象力太過豐富,把諸葛亮描寫得實在太機智多才,近乎神仙了,可是在劉禪那麼不懂事的情況下,諸葛亮依然愚忠不已。

權力面前,誰分得清誰對誰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