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行至山巔闖王殿

散落六十二方碑

樂昌廟宇系列:

闖王殿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位於樂昌市坪石羅家渡辛田村東北方(半山仍存朝仙亭)的象山巔為闖王殿。據清同治《樂昌縣誌·勝蹟》載:“象牙山在天常東南,離城一百六十里,高峰插天,皈上第一山也。石壁嵯峨,山頂有石岸,造神祠,奉白馬真仙像,靈應如響。正七月至山頂禮,不下百餘人支。”據說,李自成兵敗到天堂馬王山,無法越峰,只好暫住山洞,或含闖王因闖蕩無門,由“闖”變成“馬”字,故稱馬王殿。由多級1米寬,往內傾斜的石灰石條拼砌成70°角的階梯(拐角處兩側豎橫臥石鼓)上殿,從東面傾斜伸出的危崖處石灰石築拱門入,門內西側一屋,額鑲“望仙門”(側雕白馬王子和送子仙娘)。據守山的鄧景元介紹,曾有位老道尋龍脈至此,見巔峰是二條從西南飛往湖北,從東北飛往廣西的蛟龍交匯處,龍頭接觸處為珠,成“雙龍戲珠”格局,殿就建在珠下端“Δ”形巖隙間。石灰石築神龕,供騎白馬的李自成(白馬王)、送子仙娘高桂英、李自成長子李萬九郎、藥王主師宋獻策像。配聯:“赫赫恩波光大帝,昭昭靈念普千秋。”橫披:“神恩永沛”。石供桌,廳中央鋪鏤圓形方孔錢石。右側石泉仍清醇可飲。原有亭,二根渾身盤龍石柱(曾被盜,收回後藏於村民家);小石獅、白馬仙像,皆毀。從散落地面的六十二方碑可知,歷代香客對馬王殿的敬仰有加。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馬王殿的傳說:

1、馬王殿白馬大王的傳說:據稱,白馬大王五兄弟都有自己的廟,分別是爛屋坪村的銅鑼奮,廣田村的斜嶺頭,譚鬥水拱橋,風子巖,馬王殿,都想佔馬王山。山遠觀似龍椅,“馬王殿”就建在椅背上。潭鬥水有個廟祝財來菩薩是白馬大王兄弟,約幾兄弟爬山,白馬大王沒到。在半山亭,他們見亭外桃樹有顆熟透的桃子,就摘下分吃。白馬大王拿起桃核,打爛吃掉(桃仁就是觀音娘娘留給有緣人吃)後,就成仙了。白馬大王騎倒馬上山巔(白馬後來變成了石馬)。有位叫風子的兄弟見白馬大王佔了峰,也去佔白馬大王對面巖(風子巖,在山上養的雞變成石雞。)每年正月十五日和每月初一、十五日,當地和梅遼四地人都來求雨。每次有人求白馬大王下雨,風子大王就吹風把雨水吹走,兄弟倆一直鬥到至今。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2、據村94歲的鄧家旦介紹,馬王殿創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有天,大落坑謝文煥父親到象山採藥時,不慎被一根杵樹枝劃傷眼睛,當即失明,就用馬王殿神龕右側的泉水洗眼,馬上覆明。回去後,與家人商議,捐全部家產建殿。鳩工六、七十人,全用從後山取來的石灰石砌築。三年後,文煥三個妻子都懷孕,大妻和三妻各生男丁,二妻生女孩。後神明託夢謝,遷至仁化住,已繁衍一百多人。每年正月十六日,梅花石帶余姓和大坪楊家寨來求子者眾。1925年,樂昌縣官埠廖仙山帶領廣東國民革命軍樂昌獨立營以及李傳楷、朱積山等帶領30多名士兵及副官從事地下工作。被莫偽縣長髮現後,派人四處搜查。廖等全部撤往乳源瑤山住了三個月,被發現後,從打禾塘等地上天堂象牙仙(馬王殿)住了六個多月。買賣公平,深受群眾歡迎。又被發現,逃往臨武、嘉禾、藍山等地。莫沒找到人,就下死命令,要保公所派六、七十人,挑二桶煤油,將打爛放在大樓上的桌凳燒成灰燼。

韶關廟宇文化|石壁嵯峨山勢險,山巔建有闖王殿

附近五百人來朝拜。

韶關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黃玉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