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衆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林龍江畫像

他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本為儒生,卻於三十多歲時憤而脫離儒籍,研求心身性命之學,糅佛、道、儒三家學說為一體,創立了三一教;他是世家子弟,是九牧林的後裔,卻在閩、贛、江、浙等省義務行醫傳學,以思想家聞名於世。他樂善好施,多行義舉,變賣家財為倭亂中喪生的百姓收屍埋骨,施捨錢糧賑濟難民。他的思想、人品及功德,備受敬仰,世人追慕其學說,努力修學證道,以至馨香屆遠,歷代不絕,影響極其深遠。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祖祠大門

兩漢時期,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潮佔據了顯要位置,但隨著道教的產生與佛教的傳入,道釋兩教欲與儒教分庭抗禮之勢漸趨明顯。這時“三教”之說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自魏晉以降,有許多人皓首窮經,精研三教,破天荒地提出了“三教合一”理念潮流。調和三教,合一其思想成了不可阻遏的潮流,林龍江就是這一大潮流中傑出的集大成者。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一、棄儒學道

林兆恩,號龍江,世稱“三教先生”。明正德十二年(1517)出生在莆田縣赤柱(今荔城區英龍街)九牧林世家。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祖祠拜亭

其祖父林富,官至兩廣總制,頗有善政,粵人祀之。其父林萬仞,恩蔭太學,但辭不出仕。因此,林龍江少小就被要求識禮讀書,準備考取功名。只是,天資不足,到了六歲上小學時“每讀書數行,須數十遍方能認識”。誰知,當他十六歲時,“文竅始通,下筆入流,撰《博士家言》,詞鋒景煥”,也算是一時奇才。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林子著作

林龍江雖飽學之才,但考運不佳,幾試鄉闈竟然不中,遂絕意科舉。反之,“銳志於心身性命之學”,選擇修道,倡明“三教合一”並用了二十年時間的摸索,最終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學說體系。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三教合一”造像

二、三教歸儒

明嘉靖三十年(1551),林龍江三十五歲時,盛夏午刻,烈日當空,他坐在石床上,突然看見天開,頓時諸緣俱了,徹悟一切玄理,孔子說的一貫,老子說的得一,釋迦說的皈一,本旨並無不同,三教本源是相通的,以儒家的綱常人倫為立本,以道教的修身煉性為入門,以佛教的虛空為極則,世間法與出世法一體化,宗孔歸儒,助業行善,修之於家,行之於天下。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林龍江說:“孔子之教聖教也,老子之教玄教也,釋迦之教禪教也”;“教則有三,道一而已”,如:“譬植桃李梅於其庭,庭且隘而木又拱,不得已乃擇其種美者,而存其一”。他提出了“道一教三”這一思想哲學體系。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祖祠古蹟之一烏石山

三、講學度眾

林龍江收徒講學於祖父林富在東巖山修建的“東山樵舍”,後明代改建為“麟峰書院”,並號其為“宗孔堂”,後又改為“麟山祖祠”,俗稱“東山祖祠”。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宗孔堂

林龍江雖然是一個世家弟子,但他知道空口說道,無人會信。因而,他在悉心傳授時,還施展出給人治病的奇功。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四寶古蹟之二—龍江泉

“之所以能愈人之病者”,據他坦言:“蓋以人之病皆本於心,心病則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其次,又在於氣,氣逆則病,順之則不病。”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林龍江對人體生病的原因洞若觀火,他用心法給人治病,可以做到屢治不爽的境界。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四寶古蹟之三—麒麟石

因為林龍江的道學,簡便易學,還能給人治病,所以,拜其為師,追奉其學說者,大有人在。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祖祠古蹟之四—晉朝千年古樟

四、收屍善後

嘉靖四十年,自夏至冬,倭寇三次圍攻興化府城,加上疫病流行,死者相枕。林龍江帶弟子70多人,在府城內位共收屍2000餘具,分男女性別,禮葬與城西門外的太平山。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收屍積薪遺骸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倭亂又起。林龍江為使死者不暴屍,倖存者能安寧,也不病於疫。他聘請北京僧無聞,漳州僧靜圜,平海僧淨園等10餘人,在莆田城內收屍,積薪火化5000餘具,並作《招魂歌》之章,祭奠亡靈。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東山祖祠建築遺物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下旬,倭寇又訓集5000人,捲土重來,府城失陷,城中近二萬百姓慘遭大屠殺,知府奚世亮等為國捐軀。城中被殺害的進士19人,舉人53人,庠士(秀才)356人。

倭寇盤踞興化府城60天,到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城中屍骸遍地。倭寇敗退後,積屍成丘。林龍江變賣家產,取得資金,在莆田城內外收屍,積薪火化,並作《寇退收屍歌》以安亡靈。其歌曰:

與汝形骸一氣分,滿城鬼哭不堪聞。

藁舁風化緣何事?與汝形骸一氣分!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新任郡守易道譚很受感動,曰:“林子所為,皆非常人之義舉。”他特地造門請教,並賜題為“清修”的舍匾,以彰義舉。

有關林龍江的義行,莆田縣學教授劉仕銳查勘上報,列舉13項:(1)恤民還券;(2)建義田;(3)立社倉;(4)倡平糶之價;(5)鄉村窮民避寇城內者,施以錢米;(6)貧窮孤寡之不能自存者,分以粥蔬;(7)惠施棺材1300部;(8)禮助葬理340柩;(9)與廣東兵訂千金之券以保城池;(10)募兵百餘,協助守城;(11)捐田30畝建戚繼光先生祠;(12)念鄉夫守城之苦,而灑食迭賜於中宵;(13)率門徒數十人收埋全屍者三千餘身,積薪火化者二萬餘數。以上一切費用,皆出於家產,故鉅萬家產變賣殆盡。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五、教義流芳

萬曆二十五年,林龍江病重,翌年(1598)正月十四日寅時,拱手而逝。訃聞傳出,遠近來此弔喪的門人成千上萬,輓聯多不勝數,靈柩在“宗孔堂”奉祀。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海內外信眾捐資興建的林龍江紀念館

林龍江先生,“心懷天下萬世斯道慮,一身富貴非所志”,順應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創立了一個能代表三教合一思想體系——夏教,把中國幾百年來三教合一的理論性變成現實性,證明三教合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現今,莆田市共有“三一教”祠堂1545座,門人約12多萬人,東南亞等國都有三教的祠堂,書院,洞和宮等。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三一教傳入臺灣後,成為了臺灣當地較為重要的民間宗教之一。三一教還輾轉傳入歐美許多國家,他們還設立了研究三一教的專門研究機構。

莆田九牧林後裔,變賣家產,度眾傳學,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省級文物林龍江之墓

一代宗師雖已安息,可他傳奇的一生永遠不會被後世淡忘,因為他的功績已成了歷史,長存於天地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