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代宮女離開皇宮後,連流浪漢都不願娶她們,是真的嗎?爲什麼?

奇異貓191


不知題主這個問題是如何而來,基本上屬於無稽之談。

清代宮女來源於八旗選秀,八旗是清代滿族所謂一種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有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八旗,凡是滿族成員都隸屬各旗。這是滿洲八旗,後來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成員,統稱為旗人,也就是今天的滿族。

清宮選秀有兩種,一是旗人官員之女。這些人地位高,選入宮中後可備嬪妃之選,也可能被指婚宗室或者朝廷重臣子弟,由戶部負責選撥;二是八旗包衣之女。這些人家庭出身一般,父親職務很低或者就是普通的旗兵,所以選入宮中後一般就是當宮女,在宮中侍候主子或者做些雜活,選撥宮女由內務府負責。

這些普通旗人女子之所以願意進宮當宮女,原因很多,但大體上有二:

一是掙些銀兩養家。

旗人一出生就有一份錢糧,但數額不高,朝廷又不許旗人從事其他職業,所以他們的生活非常拮据。如果家裡女子進宮當了宮女,除了領一份俸祿外,節日還能有些賞錢,這樣就能緩解家庭的困難;

二是圖個好名聲,宮裡調教出來的,日後找個好婆家。

清宮裡的小宮女和姑姑(中)在一起

清宮對宮女要求很嚴格,有專門的姑姑(老宮女)負責教習她們禮儀、針線和各種規矩,宮女十三四歲進宮,在宮裡幹四五年後,一般會出宮成親。旗人對宮裡調教出來的女孩非常喜愛,她們一般都能找個好婆家。運氣好的,被主子指配給宮裡的御前侍衛,這些侍衛都是宗室貴族出身,如果有人提拔,放出去不幾年就會做到方面大員。這時,當年的小宮女就變成了誥命夫人了。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這個事情,成因複雜,大小問題都有。從幾點羅列說下,主要涉及《宮女談往錄》。


《宮女談往錄》一書曾多次提到宮女嫁人的問題,其中有幾點值得羅列對比:

  • 宮裡的制度規定,到十七八歲時就要出去嫁人。

  • 在明朝,太監和宮女有假為夫妻的行為,被稱為對食、菜戶等等。而清宮中的繡工,則因技藝較好只能長期服役,所以也有與太監相伴的。

  • 原書中記載的何榮兒,是一名侍奉慈禧長達八年的宮女。在18歲時,曾由慈禧指婚,賜給名叫劉祥的太監,是李蓮英的乾兒子,專給光緒剃頭。因不堪婚後生活,何榮兒選擇了回宮。

  • 宮裡相識多年的姐妹,也有嫁人者,但下場並不好。如小娟子,嫁了護軍,常年受苦,最後難產而死。

涉及出宮嫁人的制度,《清稗類鈔》中也有提到(作者徐珂,生卒年1869-1928),即出宮嫁給旗人,或是被轉賣他處,或者與家中斷了聯繫無人理會等等,原文:

出宮而嫁旗下男子或恃之餬口;而轉賣他處,孤苦飄零,絕無加憐者亦有之。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紅娘自配”這一菜餚的典故傳說。所以說在清朝滅亡之前,普通閒漢與宮女的接觸都是個問題,談不上只有“不願娶”的心理。但是在此後,從《宮女談往錄》說到的這幾條來看,清末時的宮女們,首先涉及人們對明代菜戶、對食的認知。所以不願娶,可能含有怕人非議為太監的名聲問題。


再則就是出宮成因。在清代宮女的出宮,並非向上述那樣只有年齡滿了,也有生病、愚笨等原因造成的提前出宮。1907年由清廷主辦的《政治官報》曾多次提到宮女出宮時,內務府查驗“因病出宮”一事(1908年356期,1910年876期、988期)。由此可證宮女出宮涉及傷病殘愚,且應為較高發問題。而清代對宮中事宜又較為保密,於外人來說,自然難以知曉這些宮女是因為什麼緣故出宮。


其三書中提到“小娟子”難產時,也曾說到“戳腳子”,即長達數小時的站立,且身形筆直,這就可能導致“靜脈曲張”,是可能導致難產的,而這也涉及傳統醫學中提到的“血鬱、血瘀”。況且除了這點,腿上如蚯蚓般出現的青藍色血管,也著實有些嚇人。(如圖,今日的相關手術)


又或如纏足問題。當時民間多以纏足為美,至民國時還有纏足比賽。而宮女是旗人,自然不會涉及此類纏足,書中說到:

旗下人雖然是天足,也並不放開了讓腳隨意擴張,用一句簡練的話說——要底平趾斂。就是腳板兒要平,五個腳趾頭要收斂在一起。所以雖不像漢人的纏足,也是從小就要受到約束,用包腳布緊緊地把腳勒住。

這種方法被稱為“刀條兒”,與當時的纏足審美觀自然有著顯著異同。對閒漢們來說,這種即非纏足,又非天足的存在,除了涉及對宮女們地審美觀念、勞動能力的質疑外,更可能會觸及對滿漢通婚的思考,繼而出現牴觸。(注:“滿漢不通婚”清代施行的民族隔離政策,除個別原因,大多會被嚴懲。而1901年12月,慈禧才剛剛解禁這一政策,至民國初期,有時間太短,傳播不廣等原因)。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就是辛亥革命期間出現的“排滿”思潮、革命和主義。1907年楊度在給梁啟超的信中,曾將“排滿革命”稱之為“操術”。而這一時期內出現的各種排滿原由諸說不清,於報刊雜誌中十分多見。在這種環境下,宮女因涉及封建王朝和滿族旗人的雙重身份,自然也會備受冷遇。


那麼這些林林總總的原因,就造成了民間對宮女們的“不願娶”態度。


毅而三思吳六奇


這句話說得非常絕對了,清代的宮女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皇宮之中見過世面,從宮廷之中出來之後怎麼可能看得上路邊的流浪漢呢?而且宮女們只要不是在宮中犯了大過錯,基本上都會有點積蓄。如有有幸能夠服侍到一兩個有頭有臉的主子,收到的賞賜一定會很多,如此一來宮女們應該是比較吃香的,至於為什麼很少有人願意娶她們,有著另外的原因。

再者宮女們的挑選也是十分嚴格的,必須是正統的家族出身,她們大多數十四五歲進宮,二十五歲之後就可以出宮了。有的宮女可能在宮中被皇帝看上,被封個答應什麼的,也算是稍稍熬出了頭。我們知道古人大概十幾歲就能成家了,如果誰家的女兒到了二十歲還沒有嫁,就已經會被人指指點點被說成剩女。

在當時的社會之下,傳宗接代的觀念非常深入人心,大部分宮女出宮的時候已經過了人們普遍認為的生養年紀。一戶普通的人家是不可能三妻四妾的,舉行婚禮就要花費家裡的大部分積蓄,娶一個老婆回去就是有著延續香火的想法。像宮女這樣的女子在社會上很少會有普通人敢要,生怕回去之後因為年紀太大影響到生小孩。

除了年紀的問題,宮女本身也會疾病纏身。雖然宮女進宮的時候還非常年輕,但是在宮中十年的時間一刻不停地伺候主子,又害怕觸犯什麼規矩。心理壓力非常大,勞動強度又很大,所以常常因為積勞成疾,落下一些不孕症。總之說來說去就是傳宗接代,宮女雖然自身條件好,手上也有點錢,但是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在古代是十分受鄙視的。

普通的人家不敢要,那麼富貴人家也不想要她們回去做小妾什麼的嗎?

其實民間對於皇宮之中的事情常常抱有窺探又敬畏的心裡,宮女在入宮之後,人們心中都會覺得他們是皇帝的人。後宮之中的秘聞被民間放大到無限大,宮女們在出宮之後也會被眾人誤會,覺得她們不是被皇帝寵幸了就是被什麼貴族給染指了。非常注重名節的古代人很怕這種家門汙點,所以即便是家庭富裕或者官宦人家,也不會將她們帶回家中做小妾的。

宮女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皇宮之中多存一點錢,即便以後出來嫁不了人,也能自己養活自己一輩子,不敢指望有子女給她們送終。也有宮女在出宮之後繼續找一戶有錢的人家繼續在裡面做服侍人的婢女,畢竟經過了皇宮的集訓,宮女們服侍人的本事還是有的。有錢人家覺得能被服侍過皇帝妃子的宮女們服侍,在心理上甚至會覺得有點微妙驕傲感,所以宮女們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相反還會被有錢人家爭相討回去做婢女。

總體來說,清朝的宮女要比明朝的宮女待遇好多了,她們最起碼還有出宮的一日,如果運氣好還能遇到良人結婚生子。明朝的宮女一身都被囚禁在皇宮之中,是生是死,家人根本不知道。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清朝宮女出宮後沒人要?看到下面那些回答真是笑噴了。

先普及一個基本常識吧。

清朝選秀分兩種,一種是選妃,這是從八旗(包括滿洲、蒙古和漢軍)官員家庭中選取(京官文職七品以上、武職六品以上;外任文職五品以上、武職三品以上)。

因為是給皇帝、皇子、皇孫和各親王、郡王等王公物色婚姻對象,所以限制比較嚴格,並不是所有旗人家庭都能參加。



第二種就是問題中說的,宮女的選秀,這個是從內務府三旗(即由皇帝自領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也稱“上三旗”)中的普通旗人家挑選秀女。

這些宮女,數量並不多,因為按當時規定,皇太后配有宮女12名,皇后10名,皇貴妃、貴妃8名,妃嬪6名,貴人4名,常在3名,答應2名。

因此,清宮中服役的宮女總數最多的時候也就是五六百人(主要是因為嬪妃少了),前朝三千佳麗的盛況在清朝不復再有了。

此外,清朝和歷朝歷代所不同的一大仁政是:

以往宮女入宮後即終身不得出宮,必須死在宮裡,而清朝在宮中服役的宮女,除個別被皇帝看中而升為妃嬪外,其他大都服役到25歲後即放出原家,自行婚嫁。

清朝宮女出宮後沒人要?這是笑噴人了,太無知!事實上,清朝宮女出宮都是搶手貨好吧!沒讀過書的人去讀讀《宮女談往錄》不就完了,在這裡胡扯什麼玩意!



說什麼宮女沒人要?啥陰暗心理呢?嗯,宮女一定被皇帝上過?

想得倒美!皇帝每天這麼忙,自己的嬪妃都顧不過來,沒事挨個把宮女上一邊?想多了吧。

要是真被皇帝上過,算你走運了。

按照清宮制度,皇帝每晚和和過夜的,都是明文記載,如果寵幸某宮女,那這個宮女就要上升為嬪妃,不是白上的。不過,那可真就出不了宮了!

類似的例子有沒有?當然有!比如八阿哥的母親就是(她甚至連宮女都算不上),再有嘉慶的母親(也就是現在熱播的《延禧攻略》的令妃),她就是孝賢皇后的宮女被乾隆看上的。

不過話說回來,宮女地位這麼低,能被皇帝看上,一定是有過人的天賦(比如容貌、身材等)。



知道出宮的宮女為何受歡迎嗎?

第一, 她嫁妝不錯,因為宮中服役是有工資有賞賜的,這比一般的旗人女子出嫁好多了。

第二, 能被選入宮中服役的旗女,通常相貌比較端莊,身材比較好,手腳也比較靈活,腦子也大多不笨;

第三, 第三,宮中規矩很多,在宮中服役幾年的宮女的見識遠遠強過一般的旗人女子,尤其在一些禮儀方面,更是堪稱典範。

尤其是最後一點,很多旗人家庭搶著接納出宮的宮女,就是因為這些宮女懂宮中(也就是上邊或說上流社會)的規矩禮儀,這對於他們提升自己的層次是很有幫助的。

無知的傢伙,還是積點德、閉上你們的臭嘴吧。


坑爹史冊


不說舊社會,就是新時代,如果一個女人年齡不小,名聲不好,不能生育,不願幹活,還瞧不起人,恐怕也沒幾個男人願意娶這樣的女人。

極端地說,被皇宮掃地出門的宮女就是這樣“一無是處”的女人。

先來說說宮女都是從哪裡來的?清朝的宮女來源於清皇室的家奴女子,也就是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女子。雖說有很長一段時間,包衣三旗的女子也叫秀女,但她們參加的內務府選秀和戶部選秀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戶部選秀是給皇帝選女人,只選八旗女子;內務府選秀是給紫禁城選雜役,只選包衣三旗女子。所以說,千萬不要認為選秀能改變包衣三旗女子的命運,她們就是一群命中註定要做雜役的女子。

有人說,那宮女中有成嬪妃的怎麼解釋?這種在宮中讓皇上看中的情況極鳳毛麟角,比中彩票難多了。

清朝的宮女進宮時一般十二三歲,幹十幾年活,出宮時多在二十五六歲。在封建時代,女子十五六基本就出嫁了,十六七基本就抱娃了,二十五六歲還沒嫁人,說的嚴重點,那幾乎就是剩成怪物的概念了。

說出宮宮女是怪物,除了以上這一點,另一點對形成這種偏見起的作用更大,那就是宮女的名聲不好。

常年身處只有一個男人的深宮中,又處在春心最易盪漾的年歲,宮中的環境又有淫邪汙濁的一面,宮女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怎麼滿足?只能二選一,要麼跟其他宮女“磨鏡”,要麼跟宮中太監“對食”。

在普通人眼中,這是很變態,很淫邪的。不說禮教綱常大於天的封建時代,就是現在,有幾個男人會要一個同性戀或者有過變態黑歷史的女人?

如果說前面這兩點是帶著偏見拒絕的話,那接下來的第三點就不是偏見了。

出宮宮女絕不多數都不能生育。

為什麼會這樣呢?

關於宮女不能生育,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齡在回憶錄中曾提到過,她說宮女基本上都患有血鬱,患有這種病的女子不僅身子虛弱,四肢無力,更要命的是不能生孩子。

在封建時代,女人不能傳宗接代、不能延續香火那基本上就是“罪孽深重”的廢品,而宮女還是個藥罐子式的廢品。要說流浪漢也不願意娶宮女,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

年齡大、名聲差、不下蛋,有這三點,出宮宮女的婚姻基本上就算是被宣判死刑了。

這還沒算上宮女自身心態的問題,加上這個,就更雪上加霜了。

一個宮女,青春年華都讓低三下四、提心吊膽消磨完了,好不容易走出深宮,誰還想再去過伺候人的日子?

另一點,在宮裡,她們伺候的都是尊貴的主,到了民間,讓她們再去伺候一個平頭老百姓,她們怎能不心生“嫌棄”?

所以說,宮女出宮後的性情多數也是很古怪的,既不願伺候人,也會瞧不起人。

從這個因素講,宮女出宮後沒著落,又有自己把自己晾曬起的成分。

有人說了,宮女畢竟是紫禁城裡出來的女人,難道沒有單衝這一點對宮女感興趣的?

弄一個宮女回家,多有面子呀。

這種情況當然有,但幹了十幾年髒活累活,還能有幾分姿色的宮女又能有幾個呢?

據說和珅就好這口,挑過一些有姿色的出宮宮女回家,但這後來也成了他的一大罪狀,“娶出宮女子為妾!”

其實從和珅身上就能看出來,把出宮宮女弄回家是很有風險的一件事。

太高調是一方面;有姿色宮女知道太多是另一面。

敢碰這兩方面都有可能是給自己埋雷。

所以說,即便是看上了宮女的姿色身份,但說到弄回家,真會這麼做的卻不多。

過實惠日子的不會要,過富貴日子的不敢要,那宮女出宮後都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抱藥罐子守青燈的是一類;破罐子破摔入青樓的是一類;無計可施被迫繼續人下人的是一類——

總之,有幸嫁個好人家的少,靠宮中一技之長活得體面的也不多。


黑句本


清朝的宮女選拔制度比較嚴格,因為皇帝是有可能臨幸宮女的,所以為了保證血脈純正,宮女只從上三旗的包衣裡面挑選。

包衣是附庸於上三旗這類人的統稱,宮女都是包衣、蘇拉(臨時工)以及披甲人(八旗步卒)的女兒,她們在13歲左右就進宮,康熙規定宮女30歲就可以出宮回家,到了雍正時期,改為25歲。

宮女到了25歲的時候,一般有三種選擇,一個是賞給太監,另一個是賞給官員做小妾,最後一個就是拿著20兩銀子出宮了。

如果宮女與主子關係好,主子還會為宮女尋一戶人家嫁出去,可清朝時期,出宮的宮女命運大多悲慘,想找個人家好好生活都不行,就連流浪漢也不會要,這都是因為她們得了一種病。

這種病叫“血鬱”,血鬱是氣、血、火、溼、痰、食六鬱裡較為嚴重的一種,古代宮女如果得了這種病,不但身子虛,更嚴重的是還不能生育。

宮中的生活是壓抑的,一不小心命就沒了,宮女時刻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除此之外還要做許多髒活累活,身心疲憊,時間長就得了血鬱,血鬱也不是不能治好,可宮女沒這個時間,這樣一來,血鬱就伴隨終生了。

而古人講究傳宗接代,就算是貧苦人家,也會不惜代價找個人結婚,畢竟延續香火比什麼都重要,可這些宮女都不能生育,誰會要她們呢?

再說古代的結婚年齡一般在15歲左右,更早的13歲就嫁為人妻,宮女出宮時已經25歲,數十年青春都浪費在宮裡了,因為種種原因,出來時年老色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敢問誰會要?

醜點沒關係,再不濟這些宮女掌握一個技能總能行吧,可宮女學會的就是服侍人,出來後啥也不會,就知道端茶倒水,流浪漢需要端茶倒水嗎?當然不需要。

再說宮女在宮裡啥場面沒見過,還是受過系統化的禮儀教育的人,自尊心還是有的,會委曲求全嫁給流浪漢?大家都瞧不起對方。

一不能做飯,二長得醜,三不能生育,四還瞧不起人,要是我我也不會要。

所以說,宮女出宮後,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不過她們或許可以皈依佛門,清朝的太監老了是可以出宮的,他們可以去當和尚,平靜的度過餘生,可這寺廟也不是太監的收容所,太監在宮裡當差的時候,每年都要拿點香火錢出來,不然等你出來後不讓你進門。

不過話也不能說的太絕對,萬一有流浪漢看上了她們的錢呢?對吧。


逸聞軼事


有網友問:有人說清代宮女離開皇宮後,連流浪漢都不願娶她們,是真的嗎?為什麼? 其實這種說法,都是靠想象。首先,我們要知道,清朝的宮女都是從哪裡來的?都是八旗旗人家庭選拔出來的。

本身清朝就規定,旗民不通婚,也就是說,流浪漢想娶旗女,實際上也沒有資格。也就根本談不上,清朝宮女連流浪漢都不願意娶這種說法了。清朝推行的旗民不通婚,主要有2個原因。

第1個希望,可以保持八旗騎射性格,可以繼續打仗。第2個是,避免駐防八旗權貴和軍官們依靠當時的身份優勢去強搶民間女子。

至於有人說的什麼,宮女正值年少,經常進出皇宮,多少和別人有些曖昧,所以嫁不出去。則都是純粹的自己的想象,滿蒙在當時對這些男女之防,關注度很少,不太在意。八里橋戰役失敗以後,那些陣亡者的寡婦,也一樣都婚配給了其他的八旗士兵和軍官。

在《宮女往談錄》裡,慈禧的貼身宮女說過,當時進宮當宮女的那些家庭,主要是希望每月女兒可以給家裡掙幾兩白銀工資,另外逢年過節,還可以得到一些賞賜。女孩在宮裡,還可以學習到一些標準的禮儀和規矩。

經過皇宮調教出來的女孩,名聲好,可以藉此往高枝上攀,找個好婆家。而且,清朝皇宮裡面的宮女數量並沒有一般想象的那麼多,康熙時期也不過400-500人,在乾隆時期就已經下降到300人。

可以入選的女孩,都是出身於內務府上三旗包衣,家裡基本都是官宦世家,也有普通級別的官員,當然也有其他的普通旗人家庭出身的。內務府上三旗出身,在當時還是比較高的門第。

雍正的時候規定,伺候皇后,嬪妃的宮女,需要官員世家女子出身的宮女。而貴人以下挑選宮女,需要拜唐阿,校尉,八旗護軍家庭出身的宮女。這些人根本不愁嫁的。

宮女如果出宮,那麼,服務15年以上的,賞賜白銀30兩,服務15年以內的賞賜白銀20兩,服務10年以內的賞賜白銀10兩。其實宮女具體出宮年齡,並不是規定死的25歲,而是根據情況在20歲左右到30歲左右之間。

而且,宮女其實不會去幹那麼粗苯的工作,那麼活都是辛者庫婦女的任務。辛者庫是“吃鬥米口糧”的意思。其實就是賤者的意思,都是真正的家奴性質了,比阿哈的級別還要低。都是戰爭時期掠奪來的人口。

在雍正的時候,在皇宮和皇宮附近幹活的辛者庫婦女有5000多人,主要是針線活,米麵食品加工,打水,挑水,照看燈火等等。而且,她們每年只有幾兩銀子,待遇很低。


深度軍事


一、宮裡都是些女人男人,這樣的地方總是得發生點什麼。宮女十三四歲,年輕貌美,正處於青春萌動時期,進進出出皇家人,總有點曖昧事;

太監一生無勢,無兒無妻,下層的宮女也無夫,太監強勢,宮女弱勢,由此雙方組合成臨時夫妻,俗稱“菜戶”。雖說清朝對宦官的管教嚴,但你不說,我不說,又有誰知?



沒有也好,有也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空穴來風,民間對出宮宮女的風聞便是這樣,她們的身體不乾淨……總之,她們在外的名聲不好,封建思想大行其下,誰家能夠忍受這樣的女人?

二、宮裡是皇家居住的地方,皇家的面子可不能夠失,面子需要規矩維護。一進宮,便有所稱的“姑姑”教導,姑姑權力大,可以打,可以罵,可以罰,打罵一陣子便過去,而罰可就難受了,比如時間長的跪罰。嘿嘿,還要好生伺候姑姑,像“主子”似的供著,一般都是深夜睡,天亮起。



睡覺也有規矩,必須是“側身,兩腿蜷伏,一手平伸,一手側放”,姿勢永遠便是這一種,換姿勢要捱打,提心吊膽,全身緊張,害怕一不注意“仰面”。這種姿勢永遠是捱打出來的!

吃飯也不能吃飽,一般八分飽,姑姑一個眼神,必須放碗。緊張壓抑的環境下,夜晚加餐時,誰也不敢吃,飢餓到天亮。身上不能攜帶著“味道”,必須乾淨利落,整潔無味。

宮裡規矩多,一言一行都要留心,有形無形的壓力讓人如掉冰窖,膽戰心驚,提心吊膽,處處縮手縮腳。

時間一長,宮女們都患有“血鬱,血瘀”,身體虛弱,不能懷孕。女人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她們的作用也在此,一無是處,不會下蛋,還有什麼用?



三、宮女都是一些旗人,懂得規矩,有點見識,見過大世面,還能瞧上誰?伺候過人,受過窩囊,還要找誰?花季進宮,出宮時早已年老色衰,誰能瞧上?高不成,低不就,年齡大,比較宮女,還不如找個一般人老老實實過日子。

另外,滿漢矛盾,會娶清朝旗人?


非常茴香豆


坊間傳聞:宮女出宮無人敢娶是因為得了一種病!

宮女進宮如果到了二十來歲都沒有得到寵幸,大部分是要出宮的。這個年紀可以說是女人的黃金年齡,為什麼結不了婚,甚至生不了孩子?這和皇宮裡毫無人性的規定有關係的,

皇宮裡普通的宮女如果都能生孩子,這將對裡面的貴妃皇后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據說宮女所吃的飯菜都由特定的廚子調配,降低了生育的概率,有些甚至終生不能生育。

這只是坊間傳言,不可盡信,但可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文化自然奇觀


在封建社會,有很多女性都爭著搶著進入皇宮,總覺得那是個享福的地方,每天吃好的穿好的,說出去也體面。如果進去當了嬪妃或者皇后,那就能過上不錯的日子,但要是進入宮中當了宮女,那下場就比較慘了,等其出宮後就會沒人要。

我們常說女子怎麼樣也能嫁出去,那宮女為何出宮就沒人要,原因何在?

先來聊聊宮女來自於哪?大多數宮女出生都不怎麼樣,一般是清皇室的家奴女子,另一個說法就是包衣三旗的女子。當年戶部會選擇一些姑娘們進宮當宮女,日常事務就是伺候人,也包括打雜。當時和三旗女子競爭的就是八旗女子,但多數八旗女子勝,她們大多都成了嬪妃。

當然歷史上也有一些宮女之後榮升為妃嬪,但這種事情是非常罕見的,只有極少數宮女這樣幸運。

宮女出宮後嫁不出去的原因有這幾點。

一、年齡大了

古代女性一般在其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嫁人,年齡再大就算老了。而宮女進宮時間比較早,大約十二歲左右,但在宮中待上幾年後,年齡就大了,因此出來不被稀罕,也算是大齡剩女。

二、名聲不好

在宮中,除了皇帝是真男人,剩下的就只有太監,而宮女沒有資格享用皇帝,就只能自己解決生理需求,有的宮女會選擇和其他宮女在一起,叫做“魔鏡”有的宮女則將就和太監在一起,叫做“對食”。

別說古代了,即使是現代很多男性估計也會嫌棄自己的妻子是同性戀或者是和太監一起相處過。

三、不能生育

宮女們在宮中受了不少苦,她們每天干的髒活,累活對她們的身體損傷很大,所以很多女性在年齡大一點都患了血鬱,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身子比較虛,四肢無力,這樣的身體自然懷不上孩子。

古代男性很重視傳宗接代,娶個老婆不能生孩子,還不如不娶,因此很多宮女嫁不出去。

四、宮女自身態度

雖然她們在宮中地位不高,但是在宮中養成了高傲的習慣,總覺得自己伺候的是皇家中人,地位是很高的,所以當她們出宮後,嫁給一個普通人,從心裡面是瞧不起的,宮女們的想法也真的是奇怪。高的攀不上,低的看不起。

所以宮女離開了皇宮,只能自己謀生,有些人幹些雜活,自己孤獨一生,有些人選擇進入青樓,靠身體賺錢,當然也有比較幸運的就是被某個男人看上,嫁為人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