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陽光問廉」問出清風正氣

“為搞好現場會,養豬場竟臨時買豬充數,這是不是形式主義?”入夜,四川巴中市廣電演播室進行著一場辣味十足的直播:一鄉鎮為迎接現場交流會,臨時購買600餘頭生豬,放進當地養豬場。事後,生豬卻陸續死亡,數十萬元財政資金打了水漂。針對此事,直播主持人現場對該鄉鎮負責人犀利發問。不前期彩排、不提前預演,暗訪中發現的問題、問廉對象名單、監督員名單,直到節目開播才揭開“謎底”。主持人現場直接發問、網民尖銳質問、觀眾現場投票,不留情面、不走過場,這便是四川探索的監督模式——“陽光問廉”。

前些年,湖北武漢市開展“電視問政”,在隨後的幾年裡,大量問題被曝光,數百名責任人被問責,引起較大社會反響,“電視問政”一時成為黨和政府瞭解群眾所思、所盼的重要渠道,有效促進了一些老大難問題的解決。四川的“陽光問廉”與“電視問政”異曲同工,只不過其側重點偏向於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內容雖不如“電視問政”寬泛,但目前的效果卻初步顯現。

據報道,“陽光問廉”由四川省紀委監委牽頭,自2016年起在全省各市州推行,採取全媒體直播的方式,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難題和“四風”問題,通過“曝光+發問+整改+問責”的“問廉”途徑,探索“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隨著節目的不斷播出,一個個“害群之馬”“國家蛀蟲”被這束公正的“陽光”照出了原形,受到應有的懲罰。截至目前,“陽光問廉”節目已開播493期,現場問廉13808個問題,涉及單位3127個、黨員幹部4587人。通過“陽光問廉”,四川全省已問責2218人,黨紀政務處分1028人。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陽光問廉”行動,是構築權力監督機制的新探索。近年來,電視問政、電視問廉等已經不是新鮮事。通過“陽光問廉”發現問題,問出問題,將問題曝光在陽光下,把整改置於群眾監督下,構建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紀檢問責“三位一體”的監督新模式,這樣的“陽光問廉”既深受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也是對黨員幹部的嚴管厚愛,更是對從嚴治黨的生動表達。人們期待,“陽光問廉”之後,更要下功夫做好“下半篇”文章,對問出來的問題進行整改,對整改的情況進行回頭看,使幹部在“陽光”的長期普照下,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接受管理,讓“陽光問廉”真正問出清風正氣。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