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人文化並非中國特有,奧斯曼帝國審美令人咂舌!

中國官僚制度的歷史非常深厚,其中有一顆奇特的星星在歷史長河裡不甘寂寞,甚至與帝王角力。那就是宦官,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人。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到了明朝,對於老年的太監又稱伴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太監。

閹人文化並非中國特有,奧斯曼帝國審美令人咂舌!

但是不要以為只有我們中國才有太監,這種文化產物不僅是我國所獨有。

閹人文化並非中國特有,奧斯曼帝國審美令人咂舌!

奧斯曼大帝國就對太監情有獨鍾,而且喜歡黑黝黝的太監。奧斯曼帝國的宮廷總管在傳統上就是太監,服侍蘇丹,有很多太監都深得蘇丹的寵愛,在政治上也是隻手遮天,與“內廷宰相”一般。而且在帝國之中,有多達六百到八百個太監在後宮負責服侍的學習和工作。這些太監跟我國古代地太監一樣,要學習該國的文化、法律、禮儀,然後再被當做禮物贈送給蘇丹。其中,黑人太監被分配到後宮服侍妃嬪,而白人太監則被分配給官員或蘇丹本人。此外,太監也偶爾負責警戒職務,監視閣樓。

閹人文化並非中國特有,奧斯曼帝國審美令人咂舌!

至於為何這樣分配,大致有幾個原因。將黑人太監分配給妃子的目的在於:第一,黑人的體力比較好,適合拿來使喚。第二:為了保持皇室血脈的純淨,一旦黑人和妃子偷情,那麼生下來的孩子一看便知,不過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而將白人太監分配給官員以及蘇丹本人,這是因為當時的風氣非常扭曲,國王非常喜好孌童。當時的奧斯曼、伊朗的中東近亞地區,普遍認為沒有體毛的男童和剛長出鬍鬚的少年比女人更加性感。這也更加助長了太監和孌童在宮裡的風氣。

閹人文化並非中國特有,奧斯曼帝國審美令人咂舌!

因為這種風氣的長期蔓延,奧斯曼宮廷嬪妃和宮女們的性生活可想而知,必定是不愉快的。所以把黑人太監分配給他們,也是基於這種考慮。他們是非常理想的調情對象,強壯有力、沉默寡言的他們深得女人的喜歡。

如此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文化卻是這樣的,真是令人咂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