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核心觀點】

1、避稅天堂對於要避稅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是天堂,但對很多國家來說它卻是災難。

2、有一個新的概念是徵稅居民,不管你是哪一個國籍,都要在進行經營活動的國家接受稅收管理。

3、在境外開金融賬戶,不僅高淨值富人將無路可逃,可能低淨值人員國家稅務部門也要掌握賬戶信息。

4中國加入到跨境賬戶信息交換,對建設透明廉潔的金融機構乃至社會機構,都是非常重要的。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歡迎來到《財經觀察家》,我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袁鋼明。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反避稅天堂問題。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新聞背景】

從本月起,包括中國在內的百餘個國家地區的稅務主管當局將互相交換跨境賬戶信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與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在MCAA下“配對”成功,不乏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百慕大這樣的“避稅天堂”。 據估計,這些避稅天堂的資產規模超過2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不受稅務人員管轄。

跨境賬戶交換涉及的資產信息包括:存款賬戶、託管賬戶、現金值保險合約、年金合約、持有金融機構的股權/債券收益等,賬戶及賬戶餘額、姓名及出生日期、稅收居住地、年度賬戶總額等信息也一覽無餘。

近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首次增加了反避稅條款:“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於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 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反避稅是個什麼意思?反避稅這個說法指的是很多國家富人,特別是有些金融活動非常頻繁,資產非常多的一些企業和個人,他們不是在自己本國來設立賬戶,而是把這些賬戶都設立在外國的一些地方,而這些地方都是稅務管理非常的寬鬆,非常的鬆散,而且即使交也是非常的低,看起來非常的便利,但是實際上它對別的國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漏洞,甚至是衝擊,甚至是損害。

這種避稅的天堂對於一些要避稅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是天堂,但是對很多國家來說它卻是一個災難。

這種情況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就引起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關注,在2008年危機之後,G20第一次會議的時候就提出了全球監管,共同監管中對於避稅天堂進行監管,也要納入到整個全球監管體系中的一種提議。現在已經進展到這麼多年了,從2008年到2018年已經十年過去了,現在進一步的就加入行動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也加入進來了。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那麼避稅天堂是怎麼回事?避稅天堂一開始它還不是像我們現在所以為的這種,它是一種犯罪或者是逃稅,甚至是貪汙腐敗、罪犯逃避隱蔽的一個地方,一開始可能是這些太平洋島國、一些小國,還有其他的一些各種各樣類型的國家,它們沒有基本的一些產業,沒有可以發展經濟的一些主要的基礎和支柱,或者是方式。

他們就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比如說剛開始可能是旅遊,或者是吸引一些資本或者是旅遊者來進入,給他們提供最便利的經營條件,比如說註冊費用很低,註冊方法方式非常簡單,然後交稅又很低,然後交一次稅以後交稅又很少,這樣能夠提供別的國家都沒有的吸引力,變成這些國家的一些特殊的產業。

這種特殊產業其實是鑽了別的國家的一些空子,因為很多國家都要加強稅收,從監管稅收比較嚴的國家,甚至是自己本國國籍所在的國家逃向別的國家去經營去註冊,形成了對本國的這種稅收的逃跑,那麼對這些國家、對監管嚴的一些國家形成了一些衝擊,這樣就形成了世界上的一種奇怪的現象,這種逆淘汰現象。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避罪天堂這些國家很奇怪,他們這些國家收的稅很低,而且整個稅收制度、稅收的做法和別的國家都不平衡、不相稱,可是這些國家、這些小的國家非常巧,咱們知道的,比如說英屬維爾京群島,什麼馬耳他,什麼開曼群島,巴哈馬群島,巴拿馬。

這些小的國家,它們這些公司,他們就用特別寬鬆、特別低廉的這種稅收的低價的稅收的條件,來吸引別的大量世界各國的投資者來進行登記和存入他們的金融資產,但是他們這樣簡單、簡易、寬鬆的做法的這些機構居然能得到全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可。

比如說咱們國家就是這樣,我自己原來就接觸過這樣一個事情,就是,有一個民營企業家他是非常有創業激情的,他在中國國內註冊非常難,結果他到維爾京群島去註冊了公司,非常容易,只要交必要的註冊費,費很低,只有幾百美元,而且以後各個年度交的費用也很低,而他在國內註冊的時候非常困難,而且工商局又不認,然後還要交很多的錢,而且影響了他的所有的投資計劃。

而你到維爾京群島去註冊去,奇怪的是得到了另外一種超額的待遇,就是他居然變成了外資企業,然後回國以後可以享受外資企業的各種優惠的待遇。所以說這些國家這種不公平的做法和別的國家不相稱的,甚至和整個世界大多數國家不相稱的這種規則,就形成整個世界上的一種傾斜,或者是漏洞,所以把這些國家也納入到全球共同監管的領域裡頭來非常重要。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但是這種事情以前還是存在障礙的,比如說瑞士,瑞士銀行又是一個問題。瑞士銀行最早它是靠金融賬戶的持有者,金融賬戶的使用者,用戶它具有保密的義務和職責,這樣就使得到這裡來進行經營,到瑞士去經營,或者存有資產賬戶的這些人就感到非常的安全,而且有個人的隱私,而且在整個當時並不覺得奇怪。

以為覺得瑞士這種做法是非常的公平,而且非常的公正。瑞士這種做法使得人們感到安全,但是在現在避稅和逃稅,還有各種不法金融活動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猖獗的情況下,瑞士這種做法就受到了質疑,而且要求瑞士改變最厲害的是2010年的美國,美國對瑞士就堅決反對,批評瑞士這種做法。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新聞背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的AEOI(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中的共同申報準則(CRS),其大致內容是簽署國家或地區之間相互披露對方國家或地區公民在本國的經濟財產情況,以提升稅收透明度和打擊跨境逃稅。

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個國家(地區)承諾實施“標準”。我國於2014年9月在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承諾,第一次交換信息的時間為2018年9月。美國並不在CRS之列,中國公民在美國的金融資產賬戶信息還無法通過CRS掌握。但如果與美國簽署“一對一”協議,同樣可以互換金融賬戶信息。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這次推動了避稅天堂國家或者一些地區的一些進一步的追查和共同的信息的交換,這是一個重大的進展。中國也積極參與進去了,更要防範金融這種不正當的或者是違法違規的,甚至是犯罪的這種交易活動,要堵住漏洞,堵住這個漏洞,需要中國和別的國家共同合作。

比如說咱們知道,咱們現在國內追逃罪犯的這種活動,特別是貪汙行為的一些活動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中國加入到這時候以後,對建設中國自己透明的公正廉潔的不僅是金融機構、經濟機構,而且是整個社會機構是非常重要的。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中國在整個建設過程中也是在不斷的完善,追的過程中它需要有一些信息,主要追的是先從銀行開始,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銀行機構,而且還是很多金融機構,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比如說我們說的基金或者是信託機構,甚至是還有一些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些賬戶,它都放在了這些非所屬的,其實好像你都搞不清楚有些群島它到底是哪些國家的,有些是明確的有國家所屬的,但是有些並不明確。

所以把它就進入進去以後,專門對這些只要有金融信息的,他在那些國家曾經原來受到保護、無人管這樣的地區的信息,主動的把它可以進行交換,提供給需要的國家,這種提供就包含機構的情況,然後是賬戶裡頭的各種各樣的交易的情況,登記的情況,還有包括本身戶主的姓名、年齡,還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證的情況,全面的信息全部包括進去,這樣獲得信息就比較公開透明,比較便利了。那麼這種便利為各個方面來共同監管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現在不僅僅只是各個國家只對本國居民進行徵稅,或者具有本國國籍的人進行增稅,而是有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徵稅居民,只要你有稅收活動的,你不管是哪一個國籍,你都在所進行經營活動或者涉及稅收的國家要接受稅收的管理,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一次咱們國家馬上就要新執行的個人所得稅的新的修正方案裡頭,就專門設立了反避稅條款,這個反避稅條款中就明確地規定了,凡是在中國比如說居住或者是有經營活動180天多的這樣的人,他就涉入到稅務管理的範圍之內了,不管他是不是哪個國籍,哪個國家。因為中國這種情況比例越來越多,而且還存在著,世界上中國的華人也遍佈世界各地!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而在現在反避稅條款或者協議開始執行以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賬目不明的,或者是有問題的一些客戶或者是個人、企業,都進行了追查和監管,那麼在監管過程中對一些不明的情況賬戶、不明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凍結,造成了凍結,凍結的當然並不是完全沒收,凍結的只是他不能再使用了,暫時他們難以取出。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涉及到了很多華人,如果這個信息交換,包括其他個人身份的信息交換,如果更加透明的話,該是啥就是啥,該是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按照正常進行交流,所以這本身還是創造了一種更加合理公平的一個稅收管理的一個環境,對於真正不逃稅或者是不避稅、不犯法的人反而是更加有利、更好。

當然反避稅做法,或者說或者是全世界簽訂這樣一種做法,主要還是對高淨值人群,也就是資產特別多的人來進行的一種做法,很多的解釋中也是把它限制在高淨值人群。

但是從咱們國家最近推出的情況來看,還很快就會擴及到低淨值人群,因為像比如說在開曼群島這個地方註冊公司的時候,他的註冊金需要的很少,比如說5萬美元以下,5萬美元以下很小,5萬美元以下就都可以,註冊企業就相當於幾十萬人民幣,所以這個數額並不大,所以可能低淨值的人群慢慢也會開辦一個賬戶、註冊一個公司。


財經觀察家|袁鋼明:避稅天堂,不再是天堂?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從2014年開始進行,那時候承諾開始對外交換信息,2018年9月現在就到達了這個日子。這裡提出了,剛開始的都指的是高淨值賬戶,這個意思指的是在2017年6月30號的時候,金融賬戶的總餘額超過100萬美元,要進行調查研究。

你看最後一行這裡頭提到2018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將完成對存量個人低淨值賬戶,有個低字,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不只是對超過100萬美元高淨值的就是富人來進行調查,而且還要對低淨值,低淨值什麼意思?可能是普通人了,就是說並不是像有的媒體報道的說這件條款協議的實行高資產富人將無路可逃了,可能是所有人都要盡職,儘量的按照國家的稅收制度。

所以說這件事情可以說是非常的範圍廣,完全會把所有過去的漏洞全面一網打盡,全部包攬進去,而且還會在透徹的程度上要超過任何時候,它不僅只是賬面上所說的,而且還提到了一個在信息交換過程中,各個國家的監管部門要檢查考察,透視到賬戶的後面背後去,跟金融活動相關的所有其他的一些信息都可以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