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和深圳的經濟實力差距有哪些?

叄捌陸旅獨立團李雲龍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武漢一箇中部省份城市與深圳一個經濟特區來進行比較,自然差距會有而且很大,今天藉此機會把兩個城市拿出來進行對比,希望對於其他的城市也有借鑑的地方,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指正。

兩座城市的經濟實力對比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深圳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38.39億元,三大產業佔比為0.1:41.3:58.6,人均生產總值183127元;武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10.34億元,三大產業佔比為3.0:43.7:53.3,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3831元;可以看出無論是人均還是產業還是其他方面武漢差距還是挺大的。

支柱產業才是最大的差距

深圳的四大支柱產分別是金融業,物流業,文化及相關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四大支柱產業對於經濟的貢獻值已經到了63.4%;武漢目前經濟主要驅動力個人覺得還是以固定投資為主,根據數據顯示武漢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為7871.66億,佔據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8.7%;所以說兩座城市的經濟驅動力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在新經濟領域(也就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武漢也跟深圳有著巨大差距;目前武漢有三大新型產業分別是智能製造、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產業深圳則是有七大新型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互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四大未來產業(海洋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生命健康產業)作為新的經濟發展方向,作為未來經濟的發展動力。

那麼未來那些方面值得學習?

首先,要培養一批新的支柱產業。目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還是以投資為主,但是個人覺得以投資作為經濟主要驅動力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武漢雖然在新產業培養上有一定的進步,但是無疑還是需要加大力度將這些新興產業早日培育為支柱產業才是,比如武漢可以重點培養文化產業和生命健康產業等等。

其次,就是產業調整了。從開頭的三大產業佔比可以看出武漢在第一產業上還是有差距的,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農業佔比肯定要做到最低,產業升級是武漢未來幾年必須做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第一產業,這也是很多其他城市需要做的事情。

最後,就是城市名片的定義了(也叫城市文化)。我們提起深圳的第一印象就是金融城,創業之城等,對於武漢呢?九省通衢?還是其他?一個城市的名片就是這個城市的代名詞,無疑很多城市都沒有自己的獨特的印記,城市名片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的宣傳,這點也是值得很多城市學習的。

綜上,一座城市的發展肯定是要經濟特定的階段,無疑深圳屬於第一列,武漢目前差距還是挺大的,但是潛心發展,找準自己的優勢產業進行重點培養,相信早晚會發展的更好。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記得點贊轉評哦。


勇勇雜談壹貳叄


武漢和深圳,一個是國家中心城市,一個是一線城市。兩者都已經進入了萬億元城市俱樂部,但兩城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這種差距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對外貿易、企業實力等各個方面。這裡單說說兩市在企業上的差距吧。(武漢)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越來越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企業創造了大部分的財富,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就業崗位以及大部分的稅收。2017年,由企業繳納的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合計9.87萬億元,佔全國稅收收入的比重為68.4%。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之間的競爭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

我們對比一下武漢和深圳之間頂級企業之間的差距。這個頂級企業我們用中國500強企業作為代表。

2017年,深圳有28家企業入圍中國500強。其中的前7位——中國平安、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恆大和騰訊同時入圍了世界500強。以下是深圳進入全國500強榜單的企業名錄:深圳以全國約萬分之二的國土面積、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口,貢獻了全國近5%和全省31%的財政收入份額,根本原因是就是在於深圳有平安、華為、招行等納稅大戶。這幾家企業每年均給深圳貢獻數百億的稅收。

同年的武漢有6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名單如下:

和深圳的28家企業相比,武漢的6家顯得有的單薄。除了數量,在企業規模上,武漢和相距很遠。武漢的千億級企業僅有東風汽車1家,營收5726億元。深圳則有10家千億企業,除了入圍世界500強的7家,還有富德人壽、比亞迪、中興通訊3家企業。


除了代表現在的頂級企業,還有孕育著未來發展力量的戰略新興企業,深圳也走在武漢的前頭。深圳有微眾銀行、柔宇科技、大疆創新一批新興企業,武漢則還沒有誕生有影響力的新興企業。


紅谷新視界


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還很大,武漢起碼還領先深圳三十年,甚至,武漢的高度地位,是深圳永遠無法相比的!

說經濟繞不開政治,武漢正是政治地位的崇高使得深圳永遠沒法趕上武漢。武漢曾經和將來都是直轄市,是國家中心城市,大區政治經濟中心,國家的心臟!深圳只是一個角落上的普通地級市而已。這個差距太大,沒有可比性。所以,武漢得到的投入遠遠不是深圳可以比的。

中國現代工業都源於武漢,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沉澱,武漢是中國現代工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技術含量最高的城市。而深圳,只能靠地攤企業,山寨企業,大量的三來一補低端企業玩具廠服裝廠來充實產值,扣除這些,深圳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所以,工業上,武漢起碼領先深圳一百年!

投資上,因為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項目投入社會投資也是遠遠超過深圳!地鐵,公路,橋樑,鐵路,高樓大廈,武漢無不遠遠超越深圳!深圳地鐵連武漢一個區的路網都沒有。武漢有五大高鐵樞紐,深圳一座像樣的火車站都沒有!武漢機場還是中國第二大機場,武漢港中國第一大河港!

金融上,深圳強點,但武漢也不差!深圳有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武漢也有湖北銀行漢口銀行,兩地打成平手。深圳有中信證券,武漢也有天風證券。深圳有深交所,武漢也有漢正街!漢正街每天的成交額深交所拍馬都追不上!

流通上。武漢是整個中國的流通中心,商品流通成交額佔全國的40%!漢正街,世界第一大批發市場!武漢有中商武商鄂商漢商等零售巨頭,還有九州通卓爾這樣的專業流通巨頭!深圳這方面幾乎為零!

地產上,武漢有萬科,綠地,金地等全國性房地產企業,深圳除了出了個寶能,幾乎啥都沒有。

創新經濟上,武漢有光谷,有烽火,有郵科院,有領航動力,還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芯片生產基地!深圳除了一個互聯網的騰訊其它乏善可陳,武漢互聯網同樣也有鬥魚啊!

總的來說,武漢還是大大領先於深圳,再給深圳五十年,都趕不上武漢!


武大東湖


作為在深圳呆過6年的武漢人來講講心得吧,就不說什麼數據好了,沒意義。如果經濟允許肯定定居深圳了,10年前我去的深圳,真心不願意說我是武漢人,請噴子們就留口德吧,以前的武漢人在外面評價怎麼樣心裡都有數。10年前的武漢城市規劃是怎麼樣就不說了吧,這個也不能怪武漢城市規劃,其他城市也都很亂,因為老城區太多不可能全部推平重新建,而深圳就不同一切零開始,拋開房價,確實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簡單比喻一下感受,如果你生活在很小縣城,你會覺得身邊都是熟人社會,沒有背景圈子很小但你去了更加開發的地方你才會發現外面很大。適合你發展的路更多。這樣比喻差不多吧。這些年武漢發展很快,彌補以前的短板,看到武漢這10年的變化,我自己都很自豪,外人說武漢怎麼樣由別人去說,我們還是要繼續加油幹才行,衷心勸告出門在外的武漢人,請多一點文明素質,不要多高,只要不壞就行。口碑都是口口相傳,很多人沒有來過武漢只是聽說聽身邊人說,影響很大,在外你的素質更多代表你的城市。我們跟深圳差距還非常大,我們的優勢很多城市具備,但深圳有些方面的優勢全國有的沒幾家。補齊短板,加強優勢。每天不一樣


不正常人類研究院主任


LazyBears:看了第一“武大東湖”的發言差點笑噴,確定這不是黑武漢來的?

不知道這段話是不是10多20年前某個眼界狹隘的人在某論壇的言論,在如今竟然還有人拿武漢跟深圳比經濟,更重要的是說武漢經濟領先深圳三十年,實在笑死了。


在我看來,武漢可以說比深圳有優勢的大概有兩點吧:

  • 一是武漢的地域面積夠大,深圳唯獨不好的一點就是面積太小了,正因為市轄區早已劃分完全,加之深圳山多樹多(綠化很不錯),影響到了經濟發展,如今正想著如何向外擴充“挖地”,例如莞深交界、坪山、惠州地鐵等等都是屬於深圳擴張方式。而正是因為面積太小,導致如今工廠只能外遷,影響經濟發展;

  • 第二就是武漢的學校較多,深圳雖然有諸多大學的研究生院、有港大深圳分校有深圳大學,但比起武漢的武大、華中科大、中南財經政法、武漢理工等等諸多院校還是遠遠不足的。

但是架不住深圳的大公司多啊!全國三千家上市公司,總部位於深圳的公司數僅次於北京上海,而前兩者一是政治中心+直轄市,二是金融中心+直轄市,作為一個副省級城市能夠排在第三位也足以傲視群雄了。



至於武漢?可能目前還差了點。只聽說畢業生南下玩深圳廣州走的,北上往北京漂的,至少我目前還沒聽說有諸多深圳北京的畢業生往武漢湧去的。


武漢確實有好企業,之前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就有了解烽火是家不錯的企業,但能夠出名的企業太少了!深圳的平安、華為、招商、騰訊、比亞迪、恆大、萬科都是榜上有名的企業。

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深圳市共有28家企業上榜,其中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在全國排名第八,2016年企業營收7744.88億元,深圳地區排名第一。深圳市排名第二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15.74億元,在全國500強排名中位列17名。正威國際集團緊隨其後,以3300.19億元的營收排深圳市第三,全國排名第41位。

而武漢呢?六家企業上榜,其中最高排名是位於16的東風汽車公司,營業收入5726億元,但人家可是央企(你懂的),其次就是位於173的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72億元,相差太大了!


不多說了,人還是多出去走走,長長見識吧!


懶熊帶你看熱點,漲知識。保障自己的權益,看社會百態


LazyBears聊熱點


首先先說深圳,簡稱“深”,也就是鵬城,一線城市,廣東省省轄市。位於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定位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全市下轄福田區、龍崗區、羅湖區、寶安區、南山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8個行政區。2016年深圳GDP19000多億,2017上半年GDP 9700多億。深圳是一座明顯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香港)、以及全國各地人民的支持,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人才的吸收能力強,與國際接軌比較多,經濟外向度高,彙集著世界各地的優秀企業和人才。

再來說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超大城市,龍頭城市,教育、醫療比較完善,交通方面,離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廣州、深圳等,都在1000公里至1200公里之間,動車5個小時左右,飛機1到兩個小時,近幾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政府的大力支持,武漢經濟實力也已經漸成氣候,2016年GDP 11900多億,2017上半年6000多億。在湖北,長江流域,中部,都是戰略的核心支點。

相比之下,深圳依靠著其經濟外向能力,進出口和外資投資,跨國企業,工業規模,其經濟實力強於武漢,當然武漢的經濟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兩座城市應該相互借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共贏,致力於提高中國綜合國力!


針葉林


經濟實力也就相差3000多個億而已!


身為湖北人,很有必要說一下,武漢和湖北的差距。


既然你問的是經濟實力的差距,我就不說人情味,素質,態度,社會氣氛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只談經濟,2018還沒過完,我們說說去年整年,深圳和武漢的GDP差距是多大吧,沒錯,就是開頭說的3000億。


總之,武漢和深圳的差距是真的還有很大,但是強強競爭,也不至於說差,武漢在湖北乃至全國也算是一顆小新星了。


深圳周邊好玩


我在深圳二年武漢三年,就我的感受而言武漢最近幾年跟不上深圳,武漢的基礎設施很差,只做表面工作


九爺58275


深圳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它背靠香港,深圳目前的很多出色產業都是香港人帶頭髮展起來的。珠海同為特區,但因為背靠的是影響力小的多的澳門,所以發展也就遠不如深圳了,這個原因同樣可以用來解釋汕頭和廈門特區的發展狀況。其實一個時期每個國家最好的大都市都是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前農耕時代這種城市必定是靠著大河,海洋時代要靠著大海。上海在海洋時代的地理位置那麼出眾,一百年前如果沒有被發現,現在也一定會被發現並且發展速度會在短時間內就遠超內地的西安成都重慶。武漢也有著出眾的地理位置,才成就了九省通衢之名。但深圳背靠大海的地理位置更適合海洋時代,因此今後對比武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背靠五大湖的芝加哥的城市發展就遠不如背靠大海的紐約,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懸念的人生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城市的確立和發展,乃至一個國家,它的進程和核心到底是什麼? 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快速的建立發展自己的工業基礎,然後極速對外開放擴張,城市國力極速發展!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國之時資本積累幾乎=0,理論上是已經錯過了工業基礎建設的後資本主義發展時期,我國在50-70年代舉全國之力,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階級人民用自己的血和汗硬生生的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基礎建設!從而為之後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所以工業基礎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發展核心之一!在100多年前,深圳還是個漁村的時候,武漢已經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鐵廠和兵工廠,已經生產出第一根火車鐵軌,這個是中國任何城市所比不了的。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地理位置,在行政制度出現之前,最早城市雛形的發展就是地理人文經濟自然交互聚集形成之地,佔據一個很好的地理位置是人文經濟發展之本!在目前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的影響下,某些地區在相關政策傾斜下,gdp極速發展是不足為奇的,也證明不了什麼,畢竟從無到有也就是砸錢的事情,只要有錢,在荒蕪飄渺的南海,填海造島,搞出一個天門安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