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财务BP:在一起、懂业务、提建议

当下企业对财务部门提出的期望越来越高,从“核算财务”向“业务财务”及“战略财务”进行转型,其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这不,华为用实际行动来践行: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华为的高薪可不仅是一线的研发、市场和销售,任正非女儿执掌的财经团队,待遇也是相当的优厚。那么究竟华为财务都一群什么人?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又是怎样的?

搜索招聘网站华为基层会计的工资待遇,会发现华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基础岗位开价都在1万5以上,甚至比一些公司财务经理标准都要高了!华为财务主管以上级别就更不用说了。除了薪资之外,其他待遇也是相当一流。华为在东莞松山湖投资了100亿,给员工造了12个欧洲小镇,占地1900亩。“员工宿舍”分别模仿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等12座欧洲小镇建设,还特地从瑞士引进了小火车,建成后可以坐着小火车游遍欧洲。

是不是想想都超级激动!那么,华为财务都是一群什么人?

1、华为财经团队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有数百名;

2、光合同全球就有1500名项目财务跟进;

3、年平均约120万单的员工费用报销,员工在自助报销的同时,机器根据既定规则直接生成会计凭证;

4、98个国家和746个账户实现互联互通,支付指令可以在2分钟内传递至全球任一开户银行,付款准确率水平高于银行100倍以上;

5、在全球实施的RFID物联资产管理方案,目前已经覆盖52个国家、2382个场地、14万件固定资产。RFID标签贴在需要管理的固定资产上,每5分钟自动上报一次位置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固定资产的使用负荷(或者闲置)情况;

6、经营性现金流已实现12个月定长的滚动预测。从历史数据的拟合度看,在170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规模约800亿美元,年度现金结算量约4000亿美元,最小偏差仅800万美元;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 团队成员学历较高,拥有比较高的素质;

2. 财务操作体系比较完善,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3.每个财务成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

4.拥有细致的核查体系,误差率小。

这应该就是最牛财务团队的样子吧!当然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的背后往往也是高要求、高标准。

任正非曾在多种场合谈到对于财务的要求,总结下来有四点:

1. 财务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

2. 财务必须要有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自我动力;

3. 没有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

4. 称职的CFO应随时可以接任CEO。

在2018年与财务员工的座谈会上,任正非就再次提到了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并且签发了13号文,先来看看部分内容:

一个组织的良好运转,既需要“全科医生”,也需要“专科医生”。“专科医生”,是我们所说的各个财务专业领域的建设,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补齐能力和队伍,这是经度,在垂直方向上打通;“全科医生”,是贴近作战组织提供支撑的BP财务,这是纬度,在平行方向上实现合纵。财经在各个纬度的能力积累不足,要着重加强。

财经的赋能,可以邀请业务人员一起参与,财经要懂业务,业务也要懂财务。业务的赋能,也邀请财经人员一起参与。我们要设计“全科试卷”,以考促学,业务和财务在考分要求上可以不一样,既要懂财务,也要懂业务,是我们对主官的期望,也是我们对主官的要求。财务技能与业务知识的融合,业务和财务的主官们才能更加有效地行权。

......

总结下来,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财务要融入业务!

伴随业务的发展,华为财经通过四统一、ERP推行、项目“概预核决”四算、共享中心建设、IFS变革和财务蓝军建设,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财务组织。当然,华为财经组织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根据业务的发展阶段逐步成就的,各个企业学习华为,一定要了解自己业务所在的阶段。财务变革一定要匹配业务的成长。

经过这么多年的业务和财务“相爱相杀”的融合发展,华为财务组织发展形成的三支柱架构。从客户需求,然后到区域需求,也就是反馈给了销售,销售反馈给财务BP,后面是财务三支柱架构。

华为的组织绩效管理被称为“拧麻花”机制,通过财务管理报告的支撑,保证华为“全营一杆枪”,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财务人员融入业务,好说难做,具体的路径有哪些呢,如何快速做到?

01参与项目管理

企业规模越大,财务人员的分工越细,往往只能专注一小段工作,很难窥探财务工作全貌。基层财务人员要想尽快掌握会计整体,最好的选择是做项目财务。一个项目相当于一个小企业的完整周期,全面且贴近业务,经历了这样的循环,财务人员可以为转身成为CFO奠定基础。

02参与经营分析

华为推崇经营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一定要结合实际,服务业务部门,否则分析报告的作用有限。具体言之,财务分析要透过财务数据挖掘背后的业务原因,指出问题,找出对策,落实责任,到期考核。这么下来,财务分析自然突破了财务的范畴,成了一把手工程。

03参与预算预测

财务人员必须不断与业务人员沟通才能得出务实的结论。计划与预算是什么关系?“计划是龙头,制定计划的人一定要明白业务。地区部要成立计划、预算与核算部,要让明白业务的人来做头。只有计划做好了,预算与核算才有依据来修正、考核计划。”计划是方向,预算是量化,核算是校验,三者互相促进,其关键点是做计划的人要懂业务。

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往往要对全年经营指标进行预测。预测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实际项目演练和案例讨论,来揭示财务如何作为价值整合者,牵引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比如:

1. 懂业务:如何在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解决项目经理备用金问题?

2. 提建议之控风险:如何评价新客户,如何规避新客户的各项风险?

3. 提建议之促增长:如何有效调整项目计划,达成年度收入目标?

4. 懂战略:亏损合同该不该签?

这种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如果能熟悉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无论是对自己账务处理直觉和自信的培养、还是对升职,都有很大帮助。

正如华为CFO孟晚舟所言:当我们财务站在新的高度,此时此刻的超然,只是下一段雄关漫道的开始。

传统的财务服务,早已不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个驼着背、弯着腰、端着水杯、戴着老花眼镜的账房先生,绝不再是我们的形象代言。

财经组织与业务组织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偎。

总之啊,真正的做到业财融合对财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趁年轻,立志高远,多学习,有好处。让我们从业务快速增长下的财务挑战开始,去寻找解决挑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