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大地上開始受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逐漸侵蝕,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華大地上開始了對日本的有效抵抗。1945年,堅持8年的抗日戰爭最終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期間中國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換來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中國近代以來遭受的屈辱也在這一次得到了一次洗禮。

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中方也是派出代表團參加了這次受降儀式,在這次受降儀式上,本是戰勝方的中國,卻因為其代表何應欽的不雅行為而讓中方的表現有些丟人,實在是有點大傷禮儀。

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上面這張照片是國民政府官方的照片,也是我們平常看到的日軍投降照片。1945年9月9日上午的9時,何應欽在南京陸軍總部大禮堂主持受降典禮,日本陸軍中將小林淺三郎向國民黨一級上將何應欽遞交投降書。如果只看這張照片,不瞭解具體背景的話,很多人會一位彎腰接受受降書的何應欽倒像是投降方的代表,有誰會想到他正是戰勝國一方的代表。

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在抗戰的過程中,國民黨一方也是付出極大的努力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戰爭結束後,理應會有一番勝利方的姿態,但在何應欽身上卻一點也看不出來。在受降的過程中,岡村寧次等在中國軍訓部次長王俊中將的引導下到達指定位置,以立正姿勢面向受降席中端坐的何應欽,行45度鞠躬。這時中方代表團的態度應該是以勝利者的蔑視姿態來對待,但何應欽忽然欠身作答,命崗村坐下,陸軍少將今井武夫也注意到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何應欽像是要站起來似的欠了欠身子還禮”。不得不說,何應欽此時的行為讓他所代表的中方形象有很大的受辱性,但何應欽本人也許並未覺察到。

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但是,在場的蕭毅肅後來回憶到,為何應欽的45度鞠躬做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日方的駐華派遣軍參謀長小村淺三郎中將,將岡村寧次簽過字的降書送回時,何應欽就起來雙手去接。可能小村淺三郎故意不把降書遞遠些,何應欽就不得不彎腰向前,這一來,官方的那張記錄照片上,就顯得他對小村淺三郎好象比小村淺三郎對他還更恭敬些,以致多年後還受到爭議。”也就是說在也許是日方的一個小手段,對於中方代表團的一種惡意侮辱。眾所周知,日方對於中國戰場的失敗其實有著很大的不服從性,認為並非是中國自身打贏了這場戰爭。

本是戰勝國一方,卻卑躬屈膝,何應欽在受降儀式上的丟人表現

其實,在這次受降儀式之上,中方代表並不需要起身結過受降書,日軍對於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給中國的土地上帶來了長期的動盪,中方本可以坐著接過受降書即可。也許是出於禮節性的尊重,何應欽才有了起身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