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在人格平等的狀態下,對自己和他人觀點做謹慎多角度地思考。它講究邏輯和理性,是一種高效地積累知識的方法。很多人以為它是一種專門抬槓、反對的技巧,這是對“critical thinking”這個詞武斷地翻譯造成的誤解,實際上,它體現的是“帶著高級技巧去審視”的含義。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批判性思維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說得通俗一點,這項技能讓你在爭論,甚至吵架中佔盡優勢。我們當然要講究合作共贏,但工作中總是有一些事兒是一定要分出個對錯的,這時候如果你的大腦早已熟悉了批判性思維的套路,很多不合理就會被你抓住,這種能力就算不專門用來跟人爭論,也是構建一個人世界觀的重要工具。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比如,對歐美人比較敏感的問題,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對我們好像並沒有任何猶豫,甚至問題本身都夠荒唐的。但它並不說明我們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已經先驗地接受了一個觀點,上帝不存在。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強有力的反駁上帝不存在這個結論,並不是通過我們自己思考之後得到的結果, 只有那些我們完全不熟悉的結論,和我們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結論,對它們的反思,才能體現一個人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的強弱。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舉一個例子:很多人在爭論的過程中,都會說這樣的話,說“存在就是合理的”。通過這樣的話說出來,是為了堵住對方的嘴。之前對方一定說了一個從道德,甚至從法律上來講都是嚴重越界的事情,對方認為這樣的事不能再出現,不能再容忍了。

但有的人認為,這是可以容忍的,那他的理由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面對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如何反駁呢?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再舉一個例子:也是在爭論中經常遇到的一句套路式的反駁,那就是“凡事沒有絕對的,凡事沒有100%的”。這句話經常出現的場合是,當一個人覺得另外一個人提出的觀點或者標準非常高,難以實現,於是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和稀泥。

實際上,這兩句套路式的反駁,都屬於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結論。但很多人確實在漫長的教育跟成長過程中,把它們納入到自己的知識圈裡,當作正確的結論。實際上,當我們不把這些當作先驗的結論的時候,每一個都是可以粉碎的。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比如說“存在就是合理的”。這句話只能說明那些超越底線的事情的存在,我們當然可以深究它為什麼如此罪惡地存在下去,或者出現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一點也不代表它應該存在,它合理合法。如果這樣極端的惡是合理的,我們給它計數為1,那麼還有幾百萬上千萬的合理合法的事情存在,那我們也給它們計數,那可能要計數到幾百萬上千萬了。一個計數是1,一個計數是幾千萬,這更印證了此類事情的出現,所代表的異乎尋常的超底線。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第二句套路式的反駁就更輕鬆了,我就可以輕易說出好多絕對的事情。比如說,絕對是愛因斯坦寫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還有物理學家伊薩克·牛頓絕對是100%地已經去世了。不止這兩件事,這個世界上任何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只要對它們作客觀正確的描述,那就是絕對的。

所以,甚至連這個論斷,凡事沒有絕對的,凡事沒有100%,都已經是絕對的100%的錯了。思維中的漏網之魚有很多結論,在我們還沒有建立起批判性思維的時候,就已經被納入了大腦,於是它們就成了漏網之魚。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種政體形式中,對社會價值導向性的宣傳。比如很多人都沒有仔細思考過,民主跟法治是不是天生就是正確的呢?也不會去想,為什麼要相信上帝愛我們?想這些問題,當然需要更多的基礎知識,空想往往都是有害的。更多人不去想的原因也很直接,那就是我現在相信它對我有好處。這種做法當然很直接,但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天堂般理想安逸的環境中。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真實的社會里,有很多人利用人們的思維惰性跟功利心,炮製觀點,設下陷阱。那些傳銷組織,那些邪教組織的所有的言論,分析分析,都是對組織成員有好處的,但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是組織頭目。

比如說對宗教的信仰,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溫和派的說法,就是我不去追問上帝的存在與否,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信奉上帝,遵從教義行事的話,我感覺生活會更幸福,做人更文明,內心更安穩。這樣的說法如何理解呢?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批判性思維最強人群不得不說,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強的人群是從事科研的那些人,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群經過了 N 輪智力、耐力篩選過的人。這些人在今後工作崗位上長年累月都在做的事情,就是給同行挑毛病,用他們經過 N 輪智力和耐力篩選的大腦,給同樣優秀的同行挑毛病。

所以,任何一個人發表自己研究的時候,都要謹小慎微地考慮。不但要考慮自己著手的研究是不是有漏洞,還要考慮其他的同行做過的類似的研究,他們曾經通過哪些精巧的設計,預防了漏洞的出現。提醒自己要在當前這項研究中引以為戒。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由於他們的工作中,所有事實跟結論的關聯,都是通過數學工具跟邏輯推理,長期高強度的訓練讓這些人擁有了最強的批判性思維。有些追求功利的人會覺得,批判性思維是科學家們的工作需要,我們其他人更適合按照“奧卡姆剃刀原理”來生活工作,也就是“如非必須勿增實體”。等到真有那麼一天迫在眉睫的時候,再學不遲,只有這樣做,才是最划算的。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而我要說,如果真的咬文嚼字地看,這些人踐行的並不是奧卡姆剃刀原理,因為這個原理說的是,勿增實體,比如說,如果沒有需要就不要增加人民幣的投入,就不要增加辦公用的電腦,這些是實體。而一種思維習慣並不是實體,所以提前培養訓練批判性思維,這樣做在文字上是不違反奧卡姆剃刀原理的。

更進一步說, 奧卡姆剃刀原理並不是一種被驗證過有效的科學原理,它是一箇中世紀的修士在700多年前提出的一種認知方法。 那個時候連現代科學還沒有出現,這個主張本身也有很多優質的反例,只不過這種方法有的時候用起來挺管用的,所以奧卡姆剃刀原理不能作為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批判性思維的益處那如果一定要找出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益處,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比如某一個名人曾經在演講中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曾經毫無準備地錯過了面臨的實際挑戰,現在我們應該考慮勇敢地放棄所有的努力。對於這句話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

不同的思維模式會有不同的傾向,尤其是那些曾經經歷過失敗的人,他們曾經是如此的失敗,以至於挽救措施都無濟於事。於是這些人聽到這句話難免引發一大串的聯想,甚至有可能潸然淚下。但也有另一種思維模式的人,他們也一樣經歷過類似程度的失敗,但是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還是得問問,這句話說的是什麼事兒啊?因為他們會天生地感覺到,這句話任何具體內容都沒有表達出來。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只有當他們得知那背後令人唏噓的具體故事之後,才會感同身受。所以,前一類人是沒有批判性思維的。在具體內容出現之前,那些人會很容易被情感衝動牽著鼻子走,我想這就是批判性思維給我們帶來的實際益處吧。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用?

本文轉自:卓克《科學思維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