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打竈頭的老人

有柴火灶的年代,才有嫋嫋升級的炊煙。有了炊煙的天空,才有歌謠般的田園詩意和農家風味的飯菜香。

離開故土有年,夢裡常常回到童年,圍繞著母親的灶臺玩耍。而今流寓江南,徒步鄉村時,很驚異地發現,這邊的鄉村灶臺,遠不像湖北老家那麼簡易質樸,他們的灶臺居然可以如此弘軒壯麗,美輪美奐。

走進那些看上去有點古老的農舍,一般都還可以看到老灶頭。大都是三眼灶,從裡到外,灶臺上嵌著大鍋、中鍋、小鍋,外加一到兩隻小調鍋,湯罐。灶沿寬大,甚至可以當飯桌。灶壁上開有櫥櫃,可放鍋盤碗盞。灶門前還有專門放置火柴的小洞,方便取用,又可防潮。最讓人驚豔的,是他們的灶臺和煙囪周身,畫有各類灶頭畫,寫有各類文字,既有審美意義,又有吉祥寓意。

總覺得這樣的灶臺旁,應該忙活著一個衣衫潔淨、體態豐盈、滿面春風的美麗少婦。但江南的農村,青壯留守種田的也少,所見也多是老人。和老人們閒聊,吳音媚好中,得知他們過去結爐砌灶,是一件關係到家庭興衰的大事情,因此非常講究,要擇黃道吉日,請最好的師傅做。

谷小毛老人在自己的灶頭前。他說,而今也不怎麼用灶頭了,只是供燻豆的時候才用,他自己的灶臺,連灶頭畫也懶得畫了。

他們說的最好的師傅,是七都吳漊王家弄的谷小毛。

後來一個偶然的原因,我認識了谷連江。谷連江的父親,居然就是谷小毛。經谷連江指引,我居然走進了谷小毛老人的家。

吳江:打灶頭的老人

老人家37年出生,已經年屆八旬。他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吳越邊界的小集市上,種田,養蠶,打灶頭。打灶頭的手藝,是跟他父親學的;父親的手藝,又是跟祖父學的。我問老人家:“人人都說您的手藝最好,那您和您的師傅也就是您的父親相比,誰的更好呢?”老人家想了想,笑了笑:“那還是我的好。一來我的技術在父親的基礎上做了改造,我打的灶更通風,更省柴;二來我的灶頭畫比父親畫得好。”

“已經有20年沒打灶頭了。”一代巧匠,歸於寂寞。老人家一輩子生活在他的手藝裡,陶醉在他的技藝中,不打麻將,不去茶館,什麼業餘愛好都沒有。平時話也不多,只是說起老灶臺,說起他給人家打灶臺的那些歲月,渾濁的眼眸裡,才又閃爍出新的光澤。

“那時候,普通的泥瓦工,一天的工錢是1.8元,但我給人家打灶頭,工錢是4元。”谷師傅說到這個,有點自得。不過他說,打灶頭工錢雖高,但不僅要技術,還很辛苦,起早貪黑,一身泥水。他因為名聞遐邇,西邊的漾西,東邊的東山、西山,南邊的青雲、桃園,方圓百里,都有人請他去。他往往天不亮就起床,駕一葉扁舟,穿村越鄉。不過一般的師傅,打一口灶需要兩天,他一天就能完成,有時候需要畫灶頭畫,精雕細刻,還需要在別人家裡住上一宿。

谷師傅畫灶頭畫,會在顏料里加一點酒或者酒精,這樣顏色更鮮豔耐久。他畫的大都是財神、花鳥、松鶴、山水、鯉魚跳龍門,圖個好兆頭;還要寫上字,比如“福祿壽喜”、“生財有道”、“小心火燭”等。他的字畫,是典型的民間藝術,線條飽滿,色澤豔麗,很受歡迎。灶面、灶壁也要光潔平整,要把泥磚敲碎,把瓷片磨成粉,和石灰拌勻,用紗網撒上去。

打灶頭當然不能僅僅只是外表好看,最重要的是裡面的結構。他說:“人要實,火要虛。”灶堂要有特定的深度,這樣火焰才能直得起腰來,火苗才能舔到每一個鍋罐。風箱、煙囪都有特定的位置,這樣才能通風、排煙。老人家還告訴我,沒有充分燃燒的煙霧,排到空中,是濃煙,黑煙,不好看;充分燃燒過的,飄到房頂上,是很淡很淡的,很輕很輕的,像水墨畫。

江南古風在,老規矩多,打灶頭不僅要選吉日,還需要測方位。灶門向西會散財,向南會有口舌、爭鬥,向北會有病災,只有向東,才有福祿。灶門還不能正對大門,不能讓人在大門外看見灶門,否則凶多吉少。灶門也不能對著井,說是水火相剋,會有奇禍。打好灶頭還要嚴格按事先選定的時辰“進火”,以免前功盡棄。

谷師傅清心寡慾,為人實在純善。他吃百家飯,但餐桌上的好菜,他一般不吃,儘量讓給人家小孩子吃。他給貧苦人家打灶頭,做得特別精細。村人說,谷師傅打的灶頭,燒出來的飯菜都好吃些。但谷師傅說,那是因為跟他們關係好,故意要這麼誇獎他。不過他也說,老灶頭做出的飯菜,是比現在的餐館好吃。特別是那些餘焰文火烤出的鍋巴,黃黃脆脆的,比如今餐館油炸的,要好吃多了。

老人家13歲開始學手藝,一直幹到60歲。漸漸地,液化氣和電飯煲來了,電磁爐來了,管道煤氣來了,他手藝再好,名氣再大,請他打灶臺的人還是日漸稀少。他先後帶過16個徒弟,而今沒有一個還在靠這門手藝吃飯。老人無限感慨。鄉村在消失,炊煙在消失,老灶臺在消失。現在有些農家還保留著老灶頭,主要是為了烘燻豆,製作燻豆茶。時代呼嘯向前,面對那些正在遠去的背影,我們往往無力挽留,唯有懷念。

萬有皆逝,靈魂不死。打灶頭的老人,他的手藝可能會失傳,那麼,他工匠的品格,寧靜的內心,幾十年一以貫之地做一件事的耐心和毅力,在這個浮躁膚淺的時代,還能夠傳承下去麼?

【作者簡介:蔡德林,湖北石首人,曾經擔任石首日報總編輯、石首市文聯主席,深圳市卓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九鵬傳媒機構總策劃,現居蘇州,非同文化總顧問,非同文化牆主編。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