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護理放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放射治療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放射線,包括X射線、電子線、中子束、質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高能放射線在破壞或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害正常細胞,即存在放療的副作用。

腫瘤患者放療後副作用沒有立即反應出來,是否就真的相安無事?那可不一定。慢性反應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才逐步顯現出來,但通常是永久性的。所以,做好放療後護理至關重要。

放療引起的副作用通常分為兩種:急性和慢性。急性反應在治療後不久就會產生,並且通常在治療停止後幾周內完全消失;慢性反應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才逐步顯現出來,但通常是永久性的。

5招護理放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化療護理5步走

臨床研究證實,針對放療時產生的這些副作用,如果未雨綢繆提前預防,或者出現後及時進行干預,通常情況下都會得到非常好的緩解。因此,腫瘤患者在放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護理:

1.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病人應調整好睡眠,保持正常的生物鐘,避免中重度體力勞動。

2.保護放療野內皮膚

小貼士:放射野就是照射在病人體表的範圍。

放射治療2周〜3周後,放射野部位的皮膚隨著個體敏感性的不同,會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放射性皮膚反應。輕者皮膚髮紅、乾燥;重者皮膚會出現水泡,破潰,甚至深部潰瘍。皮膚反應隨放療累計劑量的增加而加重。醫生會根據皮膚反應的輕重程度進行相關的對症治療。病人應小心保護好自己的皮膚,以下是一些建議:

  • 在接受治療的部位,衣服不要穿得太緊,穿質地柔軟的衣服,如純棉質地或絲質衣物。
  • 如果出現放射野皮膚瘙癢不適,不要用手抓搔摩擦,這樣只能加重皮膚反應。
  • 洗澡時,只能使用溫水和溫和的肥皂,讓水輕輕沖洗接受放療部位的皮膚,不要搓擦。
  • 不要把熱的或冷的東西,如熱毛巾或冰袋放在接受放療的皮膚上。
  • 在放療過程中和治療結束1月內,不要在接受放療的部位上擦抹任何未經醫生許可的東西。
5招護理放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3.保證營養,適當飲食

如果不能保證營養,進食量不足可以引起血細胞減少。特別是治療2周左右會因食管黏膜水腫而引起吞嚥不順甚至疼痛等症狀影響進食。此期間應注意多吃一些軟食或者半流質飲食,避免粗、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食慾下降,這時候,應當吃清淡可口、易於消化、富有營養的飲食,特別是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如腫瘤患者的專用營養品怡補康。可以採用少食多餐的辦法,儘量多進食。

5招護理放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4.樹立治病信心

保持心情舒暢,配合醫護治療。這一點不做過多解釋,但是卻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心態是應對疾病的關鍵,不論你處在疾病的哪個階段。

5.預防感冒

放療過程中及放療後半年內應預防受涼感冒,避免到人群聚集區。

小貼士:如果放療中出現以上副作用,不要輕易更改、減少或者中斷治療,因為這樣會降低治療的效果。大多數副作用都會在放療結束後逐漸消失。如果患者的反應特別嚴重,應該及時向醫生反映,醫生會根據症狀給以對症處理,或者延長治療間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