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雷山縣神祕銀匠部落里的集會

在一個神秘的地方——控拜銀匠村,銀匠們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他們節日裡的歡樂。

7月22日-27日,農曆六月中旬卯日(兔場天)後的5天裡,村民們祭祖、邀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慶祝稻穀抽穗預兆的豐收——吃新節。

黔東南雷山縣神秘銀匠部落裡的集會

最隆重的一天當屬最後的一天,這一天村裡舉辦苗歌賽、蘆笙賽、鬥雞賽等民俗活動,以感謝親友們的到來,也通過活動把各家的親友們聚集在一起交流,新友走場相邀、故友舉杯相聚、情竇初開的小夥和姑娘們期盼的浪漫愛情故事都會在這一天上演。

黔東南雷山縣神秘銀匠部落裡的集會

這一天對銀匠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銀匠村裡一戶一作坊家家出銀匠,銀匠們一年來所學所練的技藝將在這一天接受大眾的考驗。說是考驗,其實更多的是交流和學習,這裡的銀匠謙虛好學不斷磨礪自己追求卓越,這裡的銀飾鍛制技藝遠近聞名幾百年來長盛不衰。

黔東南雷山縣神秘銀匠部落裡的集會

村支書穆仕紅表示,自從能記事的以來,村裡每年都舉行銀飾鍛制技藝比賽,常年在外遊走打銀子的銀匠也都回來參賽,交流學習。

銀匠龍懂陽是一位村裡地地道道的銀匠,這一天他帶著在美國念珠寶設計碩士的徒弟參加了這次比賽,龍懂陽說,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種類繁多,讓徒弟和全村的銀匠們交流一下,一方面可以增加徒弟的鍛制技藝,另一方面也讓村裡的銀飾鍛制技藝與時尚的世界珠寶設計理念進一步交流。

控拜銀匠村位於貴州省雷山縣,離雷山縣城50公里,離西江千戶苗寨14公里。控拜銀匠村被譽為苗族“銀飾藝術之鄉”,其銀飾加工歷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據寨老講,在明、清兩代,控拜村是通往今雷山、丹寨、臺江、劍河及雷公山的必經之道,那時的控拜村有9個自然村寨,清代“改土歸流”(1735年)期間,9寨盡毀,控拜村民被迫流落他鄉,以走家串戶製作銀飾謀生,足跡遍佈西南各省,練就能打製各地苗族和其他民族的銀飾圖案的生存技藝。後來控拜人逐漸返鄉,制銀手藝成為除農耕外的第二種主要生存方式,銀飾技藝代代相傳。今天的控拜村幾乎一戶一個作坊,每家都有一名銀匠。銀飾的式樣有空心、實心、泡花、六角形等類,紋飾有水紋、鳥蝶紋、花草紋、祖神紋、幾何紋等種,頗具民族特色。

黔東南雷山縣神秘銀匠部落裡的集會

村內現有一批技藝較高的苗族銀匠,其中楊光賓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稱號,是苗族銀工匠的典型代表。在其他方面,控拜苗寨保留了雷山苗族文化的共同記憶,如苗語、祭祀、婚嫁、喪葬、服飾、歌舞、刺繡、蠟染、紡織等,積澱了以“寨老”管理世俗生活、鼓藏頭執掌精神生活的傳統村落治理結構。(潘興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