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平均工資里的那些「套路」,你知道幾個?

6月,家長學生們關注高考,而作為上班族,你更應該關注這個:城市平均工資。據統計,截止6月初,全國20個省份都公佈2017年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其中,北京領跑全國,達 131700元,平均每月上萬,很嚇人是不是,難道又被平均?

為什麼每次類似平均工資的數據一出來,總能讓大家驚呼“被平均”“拖後腿”?講真,數據其實是魔幻的、也是有各種內含的,換句話說,城市平均工資的計算中,也有一些“套路”的。

1、工資分“大小”:非私營VS私營,更小的才是現實

年平均工資一出來,有很多“被平均”“拖後腿”聲音,究其原因,大家可能是都忽略這數字前的“大前綴”:城鎮、還有非私營單位。

以北京為例,前文說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是131700元,也就是說,農村不算,個體戶小老闆也不算,屬於成體個體和小公司的數據維護叫“城鎮私營單位”,即便在北京,年平均工資也只有70738元。

前者13萬,後者7萬,差值將近一倍,城鎮非私營和私營單位的工資差別就是這麼明顯,其實,小的那個才是現實。

而非私營單位就是那些國企、企事業單位和上市公司等,而據北京媒體報道,類似多金的高科技服務行業至少佔總之8成,這才導致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一騎絕塵、高居眾省份榜首。也就是說,這年平均工資與城市所佔主體的行業密切相關。

2、工資增速普遍個位數:“私營”工資漲幅比“非私營”低很多

城市平均工資裡的那些“套路”,你知道幾個?

來自於媒體統計

每年平均工資一出來,說起漲工資,大家總是興沖沖,但統計數據也是能“打臉”你的:2017年,全國那麼多身份,平均工資實際增速普遍個位數,超過兩位數增長的很少,其中尤以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增速漲幅堪憂,同比增速2017實際增長5%,比2016年還回落了1.4個百分點。

這話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私營企業上班,2017年工資漲幅一般來說是比2016年還低的,對此專家們也有解釋,2017年是國家經濟轉型時期,私營單位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更大,經濟效益提升難度不小,因此工資漲幅較低。

3、企業平均工資“報名與否”,也是一個問題

決定統計局城市年平均工資的,除去上述直接原因後,其實還有一“隱形原因”:即該行業是否納入統計局聯網直報系統,也即該行業是否納入統計,常理來說,各大行業大體應該都有,但實際上,每個城市“情況”都不一樣。

目前能找到的公開報道,有準確說平均工資統計範圍不一樣的城市只有重慶,重慶統計局說,現在的崗位工資統計並沒有包括城市中農林、漁業、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這三個行業的單位。而不同崗位之間工資差較大。

【拉卡拉金融】溫馨提醒:

講真,小編只想說:這年平均工資對個體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一個參照,你工資低於城市年平均工資,並不代表你就真拖後腿,而如果你真介意,那你很可能連進入統計局被統計的“價值”都沒有,畢竟每個城市每個行業情況不一樣。你需要做的一直很簡單:努力、然後奮起。

城市平均工資裡的那些“套路”,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