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2018年

是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

在這40年的努力奮進之下

渭濱區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城市建設上也是煥然一新

那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老照片

來看看渭濱區發生了哪些巨大變化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人口變化

渭濱區升為縣級建置後,人口統計較為準確 。1971年,全區家庭戶24503戶,有145952人 。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渭濱區家庭戶40159戶,175741人 。12年內,淨增人口 29789人,平均每年增加2482人 。1987年 ,總戶數為54117戶, 209178人。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在1982—1987年的6年間, 淨增33437人,平均每年淨增 5573人。

城區規劃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寶雞市城市建設1981—2000年總體規劃》規定,寶雞是以機電、輕工業為主,連接西北 、西南交通的綜合性城市。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並將全市規劃為工業、商業、文化教育等10個區。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在渭濱區轄境內有經二路為主的市中心區、石壩河文教區、姜城堡電子儀表工業區、姜譚地區工業區、馬營綜合工業區共 5個 。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那些年,我們的渭濱區|我與改革共奮進

怎麼樣?

是不是每一條路、每一條街

看起來都是那樣的熟悉

其實,家鄉一點一滴的變化

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但唯一不變的

是渭濱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永遠無可取代

她是我們的家鄉

是我們日日夜夜生存的土地

是我們無論走到哪裡

回想起來都會默然淚下最思念的故土

希望這座城市

更美、更富、更幸福

新浪微博:@寶雞團市委

青少年服務熱線:1235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