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共 1791 個字,12 張圖片

許多人都知道美軍的航母多,造價貴,這也是對的,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在十年前的造價在40至50億美元,也是最為昂貴的武器系統之一。不過這幾十億美元花得也確實很值,330多米長,寬76米多,10萬噸排水量,載機70至80架,作戰半徑在700至1000公里,你說這樣的武器系統花50個億應該也值得的。

但有一種武器造價差不多,卻只有是十多噸重,這樣換算一下50億美元買個15噸重的玩意,相當於每公斤33萬美元,比黃金貴了不知道多少倍,這就是美軍將在今年部署的KH-13偵察衛星。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KH-13將在今年年底發射升空,與與KH-12一樣,每顆造價超過40億美元。這還算便宜的了,2007年美軍撥款100億美元造兩顆先進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單價5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的造價。

7月底,高分11光學遙感衛星進入軌道,美軍認為該衛星具有0.1米級的分辨率,與KH-13偵察衛星的分辨率還有一些差距。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KH-13號稱能夠達到0.02米級,目前美空軍偵察辦在軌道上部署四顆改進型KH-11偵察衛星,川陀智庫認為這四顆衛星為KH-12s編號,其中最後一顆在2013年發射。到今天已經有4年的時間,KH-13將成為這兩年美空軍偵察辦大的主力。

美軍專家認為,高分11號鏡頭直徑為1.7米,也算是先進的光學偵察衛星,美軍目前4顆服役的KH-12s鏡面直徑為2.4米,不愧是對地哈勃的稱號。因為哈勃望遠鏡的鏡面直徑就是2.4米,許多人問哈勃望遠鏡如果掉過頭看地球會是什麼樣,這就是答案,KH-12s偵察衛星就是對地哈勃。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對地觀測目前看已經不是什麼絕密技術,因為商業成像衛星技術在2015年已經有了突破式發展,20世紀90年代,商業攝影衛星逐漸趕上了他們的軍事同行們,從2005年開始,谷歌地球已經把地球拍了個遍,程序徹底改變了軍事情報的覆蓋面。商業級的成像衛星比如地球之眼1號也能夠達到1.6米的彩色分辨率,其實谷歌地球已經代表了1990年代的軍用偵察衛星技術水平。

對美國國防部來說,谷歌地球的出現其實不是問題,恰恰反應了美空軍偵察體系的繁瑣程度。一些美軍人員直接去谷歌地球上看,因為調用偵察衛星的圖像非常繁瑣,不能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呈現出來。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美軍在光學成像衛星上花費了數千億美元,包括研發和製造、發射費用。從今天看,一顆KH-12s報價40多億美元其實也不過為,1991年科威特戰爭後,美軍向國會提出研發更先進偵察衛星的計劃,但沒有及時落實。直到2005年,美軍發現谷歌地球做得太好了,不僅有分類,還有極高的成像質量,可以隨意查看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衛星圖像,這比美軍自己調用KH-11偵察衛片更加容易。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美軍開始與谷歌合作,能夠直接進入一些沒有公開的商業衛星照片,這也進一步促進了掌管偵察衛星所有數據的美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機構改革,讓需要的人員及時查看高質量偵察衛星圖片。

2007年,美國國防部批准了100億美元的建造計劃,打造兩顆最先進的軍用級光學偵察衛星,再加上兩顆商業級成像衛星。商業級成像衛星每顆8.5億美元,比較便宜,取代了美軍使用谷歌公司衛星圖片。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美軍在2005年之前也在開發一種雷達成像偵察衛星,該計劃被命名為FIA未來成像體系,該系列偵察衛星將成為新一代體積更小、數量更多的偵察衛星。由於數量較多,因此對反衛星而言也增加了難度。

FIA未來成像體系在2005年被取消,但仍然有部分偵察衛星項目在推進,川陀智庫注意到美軍在2013年發射的1箭13星中混編了一顆NROL-39偵察衛星,這就是美軍新一代雷達成像衛星,代號Topaz,至少有5顆與Topaz相同系列的雷達成像衛星處於實施狀態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KH-12比KH-11有了很大幅度提升,但美軍仍然使用升級版KH-11的編號,有時候使用KH-12編號,這種技巧也是為了避免外界對KH-12性能的窺視。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每顆KH系列衛星造價都不菲,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100顆KH系列衛星被送入軌道。平均壽命在數年不等,為了避免過於頻繁地更換軌道,KH系列衛星在軌數量較多。

KH-12偵察衛星在美軍官方稱為改進型KH-11,在1987年發射的,川陀智庫注意到,KH-12可以實時發送數據,這樣美軍指揮官可以在大型高分辨率屏幕上實施觀看被偵察目標,也允許其他美軍部門調取衛星數據,而且不需要通過中央情報局或國家偵察辦公室圖像處理中心。多顆KH-12s被美軍包裝成KH-11,以老舊的KH-11編號出現。

造價40億美元相當於一艘十萬噸級航母,2.4米鏡面不愧是對地哈勃

事實上第一顆數字式偵察衛星KH 11在1976年就進入軌道,近15噸的重量算是非常大的,分辨率可在200公里高度上識別7釐米大小的物體,在低軌運行時消耗的燃料會更多一些。現在商業級的成像為也可以分辨出0.3米物體,高分辨率軍用級偵察衛星就更高。鑑於美軍偵察衛星單價昂貴,一些反衛星技術讓美軍大為擔憂,其實這些天價衛星才是美軍的命門,且毫無抵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