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找工作,先拿30萬,警方打掉涉案金額300餘萬元詐騙團伙

“大官”找工作,先拿30萬

警方打掉涉案金額300餘萬元詐騙團伙

核心提示 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民警經過反覆調查,多方取證,打掉一個自稱“高官”,以幫助朋友安排工作為名,騙取多人數百萬現金的作案團伙。目前,涉案人袁某平、朱某學被以涉嫌詐騙犯罪依法逮捕。昨日,記者從新密警方瞭解到該起案件的偵破情況。

“大官”找工作,先拿30萬,警方打掉涉案金額300餘萬元詐騙團伙

辦案民警正在清理查繳的相關物證

——欠錢不還的老朋友搖身一變成“高官”

新密市做服裝生意的朱先生於2016年9月份接到一個失聯多年朋友老袁的電話,老袁說自己現在在一個“廉政與腐敗調查中心”的華中中心工作,辦公地點在鄭州市,讓他抽時間去玩。二人老家相隔不遠,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期間,一個偶然機會倆人認識了,後來經常見面談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一次,老袁向他借過800塊錢,朱先生討要過幾次,後來再也不見了人影,到現在也沒要回來。這次突然接到老袁電話,朱先生隨口答應了幾句,就忙自己的生意去了。不料,老袁又接連幾次給他打電話,態度誠懇又熱情,不但讓他去玩,而且說如果有朋友需要給孩子找工作的話,可以幫忙。電話打多了,朱先生就趁著到鄭州辦事去了老袁辦公室,也想順便把10多年前那800塊錢要回來。

老袁還真是有派頭,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個“廉政與腐敗調查中心華中中心”的牌子,室內放置的都是些高檔辦公桌。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老袁真是發了,朱先生心裡有點吃驚。朱先生和老袁聊了一陣子,也沒好意思再提那800元錢的事,告辭走了。臨走時,老袁再三叮囑他,如果有朋友想給孩子安排工作什麼的,別客氣,一定幫忙。

——“大官”出手找工作,先拿30萬經費

過了一段時間,一天,朱先生和朋友李先生小酌,談著談著就談到了老袁。朱先生說朋友老袁很有本事,可以幫助安排工作。李先生一聽大喜過望,說正好有個親戚家兒子小兌,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找了一份臨時工,正想回鄭州找個固定工作呢。

於是,朱先生就把小兌的情況告訴了老袁,老袁立馬錶示“可以辦”,還通過微信傳過來好幾個單位讓選擇,其中不乏國家行政熱門單位。大喜過望的小兌家最後選擇了一家國家機關,並告訴了老袁。老袁說,完全可以,但需要30萬元活動經費。小兌家人覺得為了孩子的前程,該花的錢就得花出去。經過東拼西湊,籌了30萬塊錢交給朱先生。

2017年1月9日和15日,朱先生分兩次把錢打給了老袁。老袁說讓等候通知,小兌便辭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裡靜候佳音。

朱先生看老袁辦這事靠譜,也想為自己剛畢業的兒子安排一份工作。他給老袁說了之後,老袁當即表示可以,同樣是列出單位名字讓他挑選,不過需要35萬元活動經費。於是,朱先生夫婦咬緊牙關,拿出35萬積蓄打給了老袁。果然,老袁就幫朱先生兒子安排了工作,不過不是他想要的單位,而是某單位的臨時工,每月工資1300元。老袁卻對朱先生說,這是走的內部財政政策,先按實習生對待,三個月後轉正,轉正後就可以按照公務員標準拿工資了。

隨後,朱先生的朋友老李也通過這個“有本事”的老袁給女兒小旭安排工作,同樣需要經費35萬。不過,這筆錢朱先生只給了老袁32萬,剩下的要等老袁把事辦成之後再給他,萬一辦不成退款,就直接退給老李。

——真相大白,有本事的“老袁”在警察面前現出原形

轉眼之間,幾個月過去了。朱先生既為朋友幫忙,也為自己兒子,親手給了老袁97萬元錢。可是,兒子還在實習,兩個朋友的兒子和女兒辭掉原來的工作在家待業,老袁那邊一直不溫不火,一旦事情辦砸了,自己真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了。

小兌、小旭等不來上班通知,窩在家裡生悶氣。朱先生兒子轉正的事也是遙遙無期,後來乾脆不再去上班了。

於是,朱先生開始打電話催促。不久,老袁便給朱先生寄來一份某單位的“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錄取通知書”,說孩子被錄取了,可以去報到了。可到了報到時間,人家單位說根本沒有這回事。一直等到9月份,也沒有等來好消息。

這烏龍鬧得,朱先生簡直如坐針氈。他思來想去,就到公安機關報了案。

2017年9月28日,朱先生來到新密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第二責任區中隊報了案。接報後,警方立即展開偵查。經辦案民警多發偵查,終於弄清了事實真相。

原來,老袁叫袁某民,新密市人,今年57歲,曾經當過民辦教師,辭職經商後,一直時運不濟,沒發得起來。2015年,他跟著別人跑車,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江西省認識了一個叫邱某明(因詐騙他人100萬現金被三門峽市澠池縣警方抓獲,在押)的人。二人在閒聊中,越聊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邱某明說他在某新聞單位當記者,如果兄弟願意做的話,他可以當個介紹人。很快,邱某明自己在壓模機上幫助袁某民做了一個某雜誌社的中級調研員證書。接著,又以“袁木”的名字為袁某明辦了一套假記者證、欄目組主編、執行製片人等證件。

2016年,邱某明自稱“高官”,騙了上百萬元,這讓袁某民受到了極大啟發,他也決定如法炮製這一騙術。於是,在邱某明幫助下,他又辦了一堆假證件,並在市內租房佈置了所謂的辦公室。

這些頭銜果然好使,他和在此期間認識的鄭州人朱某學、登封人王某亮等經過密謀,開始以幫助安排工作為名騙錢。從警方在他們住處繳獲的記事本上發現,從2016年至2017年被查獲,已經有30餘人“本上有名”,他們得手的總金額達300多萬元。他們為別人“安排”的工作,都是通過勞動力市場就可以找到的工作。為朱先生兒子“安排”工作時,對人家說是自己的親戚,上學畢業了,來實習一下,不要工資。回頭又對朱先生說,每月工資1300元。可是,錢從哪裡來呢?他們又想了個應付辦法,由具體操辦這件事的李某從自己得到的款項中每月打給朱先生兒子1300元。打了3個月,朱先生兒子不幹了,正好遂了他們的心,不再打錢了。

自然,這些錢來得容易,花起來也不吝惜。袁某民用騙來的錢,在新密買了一套別墅和兩臺奔馳轎車。他們自以為得計,沒想到,最後還是被公安民警抓獲,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公正判決。

鄭報融媒記者 顧翔 新密時報 朱勝利 通訊員 趙京亞 魏錦池 胡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